尹志强

有片源
2004年
2003年
导赏:2003年《无间道Ⅱ》上映,导演刘伟强集结原班人马,加入吴镇宇等实力派演员,港台内地四大影帝同台演绎出又一部经典之作。整部影片立意深刻,人物形象塑造独具匠心。片名之“无间”取自佛教中的“无间地狱”,为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之一,意为刑罚永不间断,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无间地狱”广袤无间,入其狱者永受其苦,无法脱出。以“无间”来暗喻角色们无尽的罪与罚,揭示角色的命运轨迹——无论是警察还是黑帮成员,他们都陷入了无间的轮回之中,无法自拔。每个角色的行动和选择,都是走在无间地狱中的一步步挣扎。他们的命运编织成一张复杂的网,无法逃离彼此的纠缠,也无法逃离内心的困境。黄志诚作为警察表面上正义凛然,内心却早已腐化。为了达到心中“制衡”理想,他不惜与黑帮勾结,利用韩琛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心上人Mary去刺杀倪坤。韩琛一开始留有的“人性”“忠诚”,也在一次次背叛和争权逐利中丧失,最后杀掉倪家满门彻底走入堕落。而刘建明先后为了爱欲和个人野心,不断在黑与白之间游走,在选择牺牲爱人成全自己后开始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境。陈永仁的命运则更为悲剧。作为一名警察卧底在黑帮内部七年,他本希望能够脱离罪恶的深渊,做一个“好人”。但命运弄人,他在手足、师长、黑白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里越陷越深,在现实与良知的挣扎中愈发痛苦。这种深刻而复杂的角色塑造,使得影片更具深度和层次感。《无间道Ⅱ》不仅仅是一部警匪片,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宿命和道德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钩织出一张无法逃脱的命运大网,无人能避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影片最后的结局——韩琛成为新的黑帮老大,看似尘埃落定,却是另一种无尽的开始。正如“无间地狱”之名所寓意的那样,没有尽头,没有出路。观众们在影片结束后,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沉重与压抑,仿佛也被卷入了那无间的轮回之中。如今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我们不仅会感慨它精妙的剧情设计,更是会被其深刻的人性思考所打动。纷繁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渴望光明。(编辑:颜诗雨)
导赏:《无间道Ⅲ:终极无间》是“无间道”系列的最终章。影片继续围绕陈永仁和刘建明两位主角展开,通过两个时空的巧妙并置,完整了他们的过往与结局。作为一部期待打入内地市场的雄心之作,本片众星云集,刘德华、梁朝伟、黎明、陈道明等演技派互相飙戏,贡献了大量精彩的表演瞬间。与《无间道Ⅱ》相类似,本片继续讲述了《无间道》的前传故事,巧妙地运用电影蒙太奇让陈永仁死而复生,回溯了他去世前六个月的生活。影片将陈永仁生前的时空与刘建明所处的当下并置,编织了两条既相对立又彼此交融的叙事线,空间场景在剪辑技法的操纵下不断转换与交叠,最终导向刘建明的自毁式结局。这两个处境颠倒、形成镜像的人物,在永远无法交汇的时空中经由心理治疗师李心儿的牵引实现了对望,他们都想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好人,却不得已在黑暗的“无间地域”中各自行走、日夜受刑。作为系列终曲,作者必须在此交代人物的最终归宿,刘伟强和麦兆辉没有选择再制造外在于人物的新冲突,而是向内深入人物内心,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放大刘建明的心理感受,以两条平行线的互相震荡帮助刘建明抵达自己的彼岸结局。影片配乐《被遗忘的时光》在三部曲中反复出现,每一次播放都叠加着新的感情。在影片末尾,这首歌曲最后一次响起,所有的故事与记忆都在此汇集。刘建明的生命将走到尽头,他又回忆起与陈永仁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时间倒流,互为对方影子的两人仿佛又进入了新的轮回。这首歌曲不仅完整了片中人物的记忆,同时也引领观众回忆起“无间道”系列的点点滴滴。电影与现实构成了应和,“无间道”系列虽至终章,由它开启的香港电影新篇章却足以令人期待。(编辑:海边淡鼠)
2002年
导赏:香港电影《无间道》自2002年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人性探讨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部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艺术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警匪片类型中的典范之作。行走无间,形无间,影无间,一生无间。相无间,时无间,生死无间,道无间。片头一句“最痛苦也不可超生”;片尾一句“永生是最痛苦的一个惩罚。不死未必快乐,死也不一定是不好,死似乎才是永生”将影片的主题意蕴概括的淋漓尽致。导演刘伟强这是借助这无间命运,人生错位,展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再加上交错倒置的叙述时空,使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间道》的故事核心围绕着“卧底”这一经典警匪片元素展开,但与传统警匪片不同,它创造性地设置了“双重卧底”的情节,即警方有卧底在黑帮,同时黑帮也有卧底在警方。“交叉卧底”的人物关系设置,不仅突出了警匪双方的紧张局势,而且展现出双方侦查技术、人物胆识智慧等方面的激烈较量。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陈永仁和刘建明作为两个主要的卧底角色,他们的内心煎熬和善恶博弈是影片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陈永仁在黑帮中卧底多年,始终坚守着警察的身份和正义的信念,而刘建明则在警队中扮演着黑帮的眼线,却在不断地斗争中逐渐渴望摆脱过去,成为一个好人。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内心变化,展现了人性深处灵魂的挣扎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影片之美在于不仅在于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展现,还在于其对细节的精致描写。刘伟强导演巧妙地运用黑夜、电梯和天台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不安和不确定性的氛围,反映了主角陈永仁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电梯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影片中却扮演着连接天堂与地狱的角色,象征着人物无法逃脱的命运。此外,片中表现两个人在天台上的对决时,有这样一段对白—陈:“对不起,我是警察。””“谁知道?”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与纠葛,在这两句对话中尽显。为了表达这两句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无限丰富的潜台词,导演从近景忽然切到一个大远景,配合音乐,荡开观众的情怀。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成功与其试图表达的人文理念不可分割。影片在娱乐美学的旗帜下深化了人文理念,将香港电影特有的人文精神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影片通过展现“夹心人”的心理状态,反映了香港社会中普通民众对自我身份不确定性的焦虑和困境。《无间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在香港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部电影是对警与匪边缘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性深渊的无畏探索,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味和思考。(编辑:赵敏)
1995年
剧情:灯红酒绿的香港“红灯区”生活着一批以出卖肉体为生的女子,其中不乏美貌善良的女性。阿红的丈夫阿强为救她而落下残疾,她发誓要一辈子照顾他。阿强也努力工作,可他有个改不掉的坏毛病,就是赌博,他总幻想能赢一大笔钱,能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好日子。为赌钱阿红与阿强经常吵架,孩子生活在惊吓和痛苦之中。 阿菲父母双亡,与妹妹阿仪相依为命,为抚养妹妹,阿菲只得出卖自己。阿仪在畸形的生活中养成了怪性格,她男孩打扮,以男孩自居,爱着同性的伙伴阿美。 阿红身为暗娼,经常受到警察的追捕。这天她又险些被抓,喜欢阿红的警长有意放过了她。警长总说要攒钱娶阿红,让她离开残疾丈夫,阿红不置可否,她心里只有丈夫和儿子。可当她回到家,两人又为赌博的事争执起来。阿强一气离开家到赌场,他又输了,没脸回家。 阿美同一个男青年走了,阿仪伤心地用碎酒瓶扎破自己的手腕。一个小报记者阿成看见了追到医院要采访她。阿仪想通过报纸让阿美回心转意,约阿美在大楼顶上见面,如果阿美不来她就跳楼。阿成想报道这有刺激性的新闻,就跟了去。结果阿美没来,阿仪要跳时阿成抱住不让跳,救了她。阿成唤醒了阿仪的女性意识,他俩相爱了。 他们要举行婚礼时,阿强也悄悄来送礼。大家正高兴时,黑帮老大带打手冲进来,阿强为救妻子和儿子被黑帮打死,阿成也不幸被打死。阿菲愤怒中打死了黑帮老大。 经过许多磨难和摧残,阿红和时菲毅然诀别这种生活,到内地办了个养鸭场,过着清贫而安静的生活。 
1993年
1987年
1982年
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