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宏

Yonghong Liu

有片源
2015年
导赏:影片讲述的是一对裕固族少年,骑着骆驼在荒漠之中穿越千里寻找父亲和家园的故事,民族文化和历史寻根主题在影片开头就得以彰显,影片一开场以壁画的形式展现裕固族的文明史,逐渐剥落的壁画象征着文明的衰落,随后以壁画上的裕固族先人转换为爷爷身骑骆驼在马路上行走,冷峻、苍凉的氛围呈现出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岌岌可危。爷爷的去世、父亲的“消失”,喇嘛的搬迁、兄弟之间的隔阂,种种情节表明裕固族是一个正在逐渐消失的民族,导演选择以此为表现对象,不仅符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同时带来了西部文明新的文化视野,西部历史的探索丰富了游牧文化和民族文化。影片也讲述了“回家”主题,该主题不仅包括物理空间上的回家,也包括精神家园的回归。物理层面意义上,兄弟俩从镇上的爷爷家出发,穿越戈壁、沙漠,寻找在草原上放牧的父亲,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寻找到父亲只能去往水草丰茂的地方,因而寻找父亲延伸成了寻找裕固族的传统,然而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给裕固族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也在寻找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结尾水草丰茂的地方父亲并没有从事放牧工作,而是成为了淘金一员,该种处理展现了裕固族循环式的困境,穿越一个荒漠走到的却是另一个荒漠,水草丰茂的家园早已不复存在,体现人物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挣扎,也是导演对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反思。在城市化的反思之中,影片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片中干涸的河流、废弃的村庄、即将搬走的喇嘛寺等景象,都是对生态危机的一种隐喻表达,象征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掠夺,以及破坏所带来的民族文明性丢失的严重后果,通过展现伤痕累累的大自然,传达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议题,体现影片所具备的生态意识与生态性,强调人类的生态意识与生态责任。(编辑:州文)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导赏:《搞定岳父大人》是一部轻松幽默的都市喜剧片,由徐峥监制,影片的幽默风格轻松自然,角色设定鲜明生动,情节发展紧凑有趣。徐峥饰演的心理医生范坚强和林鹏饰演的女友苏茜回家拜见岳父大人,却意外发现岳父大人其实就是自己的病人,生怕被人知道自己秘密的岳父和范坚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巧合的故事。“无巧不成书”,在影片中采用种种巧合的情节,奇巧不悖逆情理,打破观众的定式思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种种“惊喜”。片中极为生动一幕,林鹏性感变身勾魂色诱徐峥,徐峥面露惊恐因床下藏着“准岳父”许绍雄。导演李海蜀透露,这是“惊天巧合”,更表示林鹏将为见男友“大显身手”,笑称林鹏“为真爱奋不顾身”堪称“东方朱丽叶”。潜伏在床下的许绍雄成为巨大亮点,徐峥担惊受怕恐被女友发现,心知肚明的翁婿与状况外的女友渲染出十足笑果,一场香艳的床戏变成了躲躲藏藏的猫鼠游戏。除了这场猫鼠游戏,徐峥与岳父大人许绍雄之间还将上演更多疯狂博弈。为考验徐峥也为封住其口中“秘密”,徐峥惨遭几轮“诬陷”,为“清洗罪名”饱受皮肉之苦,而两人间的战斗更上升到使用暗语,将妙语连珠贡献爆笑台词。“如果‘婆媳关系’是家庭第一难题,‘翁婿之战’则成新一轮难关,《搞定岳父》是给身处困境的男同胞的攻克秘籍”。经历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波折后,范坚强最终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岳父的认可。这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它还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婚恋关系、心理疾病、家庭关系、人际沟通等社会问题,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
2010年
剧情: 故事发生在中国湖南湘西的某小镇,这里曾是古代夜郎国和夜郎文化的所在地,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丽。 交通警察杜军的妻子小芳马上就要临产,她觉得杜军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对家庭不够关心,希望他多花时间陪陪自己。 小时候一起长大、几年未见面的前女友杨敏突然找到杜军,告诉他自己刚刚离婚,经济和生活近况不好。打算离开老家到外地重新开始生活。她想向杜军借点钱,同时求杜军给现在失业在家的弟弟杨志找份工作。杜军和杨敏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也曾经谈过恋爱,但彼此性格又注定让两人无法走到一起。知道杨敏的近况后,杜军答应尽己所能帮助她。杜军安排杨志在自己的交通队里做临时工,希望杨志好好表现,争取尽快转正。 杜军的妹妹杜丽今年22岁,谈恋爱中不小心意外怀孕,她只把这件事告诉哥哥,但没有告诉哥哥男朋友是谁。杜军建议他把孩子打掉,并帮她联系了医院,杜丽对手术有点担心和犹豫。 杜军的母亲每天参加老年人的歌咏队活动,她希望儿媳妇能顺利生产,家庭美满。 本片讲述了杜军和四个女人在一天中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发生的突如其来的变故。 上午,杜军告别快要临产的妻子,到朋友那里借钱,回到单位后向领导马队请假陪妹妹去医院,马队告诉杜军现在道路交通压力大,工作任务重,人手少,要他速去速归。 杜军接上怀孕的妹妹杜丽去医院做人流手术,一路上,杜丽的妊宸反应很大,杜军非常心痛,希望手术顺利。 医院已经给杜丽安排好了手术,但在手术前,杜丽突然改变主意,不想进行手术,打算留下自己第一个孩子,杜军坚决反对,认为杜丽还小,太幼稚,根本没有做好成家和当母亲的准备,而且母亲和自己还都没有见过杜丽的男朋友。在是否要留下孩子的问题上,两人发生了的冲突。最后杜丽打电话给男朋友,在电话里,男朋友同意杜丽的选择,并答应和她结婚。杜丽准备第二天带他去见杜军和杜军的母亲,让哥哥祝福自己。杜军无奈只有顺从了妹妹的选择。 中午,杜军和杨敏见面,把借到的钱给了杨敏,并送杨敏到火车站,在路上,两人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意识到彼此的理解、帮助和信任是克服眼前困难的唯一办法,希望彼此开始新的生活。 下午,杜军和马队带队在公路上执行任务, 重点是疏导交通,查处违章的车辆,杨志向杜军请假回城里办事。就在这时,一辆违章的卡车突然冲过检查站逃逸,在追堵肇事车辆过程中,杨志受了重伤。 送杨志到医院的救护车上,杨志要杜军打电话给自己的女朋友,告诉她他爱她,他想和她结婚,杜军拨叫电话后,才知道妹妹杜丽的男朋友就是杨志。 杜军找到还在等杨志见面的妹妹,告诉她世界上有真爱 。 傍晚,杜军的妻子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婴儿。
2008年
2006年
导赏:《江城夏日》是中国导演王超于2006年执导的一部深刻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电影。该片入围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荣获最佳影片大奖,成为当年唯一获奖的华语影片。这部电影不仅是王超个人电影风格的集中展现,也是对中国边缘人群生活状态的一次深刻透视。王超的电影风格以其极度的现实主义和冷静的镜头语言而著称。在《江城夏日》中,他放弃了前两部作品中标志性的长镜头,转而采用了更加接近主流的叙事和视觉风格。这种转变并没有削弱电影的艺术水准,反而使得影片在保持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更加具有可看性。王超的电影人物往往具有“边缘性”,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成为他探讨社会和宿命关系的重要载体。在《江城夏日》中,王超通过李启明的视角,展现了城市物欲横流下的牺牲与挣扎。儿子学勤对物质的追求,使他在大城市的物质利益笼罩中失去了生命。进城的少女用美丽进行着让家人和乡里自豪的生意,实则是乡村进城人员的缩影。他们的故事,是对当前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进城人员在大城市中的“混日子”进行了真实的写照。宿命主题,是王超电影中的核心。在《江城夏日》中,宿命不仅是个体无法逃避的命运,也是环境和个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李启明的一生无疑是失败的:作为名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说错了话”,不能留在城市干一番事业,被“发配”到山村,一呆就是四十年;身为教师,虽培养了无数的学生,教育自己的一对儿女却很失败。这种宿命感,使得影片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气息。王超的电影语言具有很强的诗性,他的镜头风格如同诗歌一般,具有跳跃性和意象性。在《江城夏日》中,这种诗性的镜头语言与边缘化的人物角色相结合,使得电影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情感。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每一个角色,都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编辑:赵敏)
2005年
导赏:电影《银饰》是一部深刻反映封建压迫的悲剧。不仅仅讲述了不仅是一个关于婚姻悲剧的故事,更是对人性压抑与欲望冲突的深刻探讨。黄健中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反映了中国女性对爱的勇敢追求,男主人公吕道景所表现的异装癖、恋物癖等行为及心理状态也是国产片罕见涉及。与众多年代戏影视相比,《银饰》重要的审美特征在于其片中挥之不去的阴郁气氛与古典哀怨。这种氛围通过一系列细腻而富有诗意的元素得以营造。碧兰与小银匠的初次秘密相会,是在一片芬芳馥郁的蜡梅园中展开。碧兰身披一袭鲜艳如火的斗篷,其色彩与周遭绽放的蜡梅交相辉映,仿佛她就是那蜡梅林间最为夺目的一朵。在这片蜡梅的海洋里,两人初次亲密无间地依偎在了一株蜡梅树下,伴随着轻柔飘落的蜡梅花瓣,以及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树枝,他们的情感也在这一刻悄然升华。导演巧妙地以蜡梅树枝的颤动为喻,含蓄地描绘了这一温馨而又私密的场景,为整部影片披上了一层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面纱。镜头从上空缓缓掠过蜡梅林,以一种俯瞰的视角捕捉着这一切,而碧兰身着与蜡梅同色系的红衣,在林中轻盈穿梭,这样的画面不仅美轮美奂,更深刻地隐喻了碧兰与蜡梅之间难以言喻的精神纽带。随着时间的流转,从寒冬到暖春,蜡梅的绚烂终将随风而逝,正如封建礼教势力,以吕敬仁为典型代表,正悄无声息地编织着阴谋,一步步逼近。碧兰的命运,似乎已被这蜡梅的凋零所预示,暗示着她将面临的不幸与抗争。最终,碧兰的生命之火在封建礼教的冷酷凝视下黯然熄灭,但她的逝去并未让她获得解脱,反而成为了维护这一腐朽体系的一颗棋子。吕敬仁,作为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和明德府利益的代言人,利用碧兰的悲剧,编织谎言言作为“遮羞布”,将碧兰的死因扭曲成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贞烈”行为,以此来巩固和宣扬明德府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正统性和不可侵犯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碧兰的遭遇,只是无数女性悲剧中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极端压抑和对个体价值的无视。(编辑:明慧)
导赏:租,是商品经济发展起来才普遍使用的名词,与“借”性质不同,它离不开货币、金钱这个中介。在影片中,主人公郭家驹因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同时面临父亲病重、家人催婚等多重压力。在这种困境下,他选择了租用小姐莉莉来冒充自己的女友回家交差。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家庭责任的逃避,更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和背叛。它反映了在文化裂变时期,现实与传统、现代与传统相互纠葛与碰撞。影片中,郭家驹的父亲代表了传统的儒家宗族观念,他渴望在临终前看到儿子结婚成家,光宗耀祖。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个人财富和幸福的追求。片中出现了三个女人的形象——香草、小姐莉莉以及那位疯女人(小香妹)。香草,这位农村少女,心中怀揣着对城市生活的无限憧憬,她亲近嫂子,那份纯真的渴望仿佛是想从嫂子那里汲取一丝来自城市的神秘与魅力,她影射着莉莉曾经的童年时光。而在城市中摸爬滚打、身心俱疲的莉莉,她的内心却渴望着家庭与幸福婚姻。而疯女人的形象,则预示着小姐可能面临的未来,挣扎、迷失,最终可能失去自我。从人物的象征意义上分析,三个女性的命运交织,深刻地揭示了城市边缘女性的生存困境。然而,影片并没有停留在揭示冲突和困境的层面上,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连接与驯化。在郭家驹和莉莉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对方,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他们个人关系的改善上,更体现在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超越。(编辑:明慧)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