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l Jones

2008年
剧情:该剧将镜头对准了一批受过高等训练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侦察营的士兵在伊拉克战争前40天的生活。 这部7集的迷你剧讲述了这批年轻士兵们在这场美国侵略战争中作为先遣部队的经历,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和装备短缺、无能军官及从未经历过的交战规则作斗争。 电视剧根据同名获奖小说改编,作者Evan Wright是滚石杂志派往战地的随军记者,该书原本是刊登在杂志上的一系列战争故事。 ========================================== 《伊拉克战争纪》描述美军第一侦察营里一群训练有素的海军陆战队员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前40天的生活。 这部7集迷你剧真实再现了美国入侵伊拉克时年轻陆战队员们作为先遣部队的经历,讲述陆战队员们在装备短缺、领导不才、新奇的交战规则与模糊的交战策略下奋战的故事。 影片根据随军记者Evan Wright的同名获奖小说改编,刚开始时文章以连载的形式登载在滚石杂志上。 这部迷你剧还得益于两位海军的真实生活,他们分别是Eric Korcher中士和Jefftey Carisslez下士,他们担当了该剧的顾问。 第三位第一侦察营的队员Rudy Reyes中士也在片中担当了任务,不同的是他在片中饰演了自己这个角色。 ========================================== 早在07就已经有消息HBO会拍摄一部《Generation Kill》伊拉克版兄弟连,和兄弟连一样,Generation Kill也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同名畅销书由随军作家Evan Wright所写,讲述了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侦察营B连2排的23名士兵的战斗和生活。本书颇受评论界好评。这部由HBO重金打造的7小时迷你剧会在7月13日播出,喜欢战争题材的美剧迷一定不能错过。 这部剧是2007下半年在(南非、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等多个国家进行取景拍摄,在圣诞节前拍摄完成,主创已经多次随剧组进行宣传。 其实为了拍摄这部剧,演员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了严格训练,为了达到角色的要求演员都付出了很多(可见HBO对待这部剧的重视),这部迷你剧会分为多个部分、分别侧重与展示不同的士兵角色。 自从HBO经典剧集“OZ/监狱风云”结束后,演员Lee Tergesen始终没有能超越"Beecher"这个角色,这次他在《Generation Kill》会扮演代号为"Scribe"的Evan Wright士兵角色,主要发生在2003年美军与伊拉克战争的第一阶段,希望这次他回到HBO的老东家能够带来事业的新起点吧。 HBO官方网站:http://www.hbo.com/generationkill/ ========================================== 【剧情简介】: 《杀戮一代》是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题材电视连续短剧,改编自Evan Wright的同名原着。这部系列剧将于2008年7月在HBO频道播出,片长七小时,制作团队是David Simon, Ed Burns, Nina K. Noble, Andrea Calderwood, George Faber和Charles Pattinson。 同名小说《杀戮一代》(2004)是一本由滚石杂志的记者Evan Wright根据亲身经历编写的自传,讲述了他身为深入战区的记者,跟随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参与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经历。他对海军陆战队生活的阐述最早是在2003年秋天,由滚石杂志分三期连载出版。系列的开篇《杀手精英》,在2004年荣获全国杂志奖的最佳报道奖。 由David Simon和Ed Burns (《火线》),映画公司的George Faber 和 Charles Pattinson (《伊丽莎白一世》)将共同编剧和执行出品这一影片。 【演员介绍】: Alexander Skarsgård 饰Brad Colbert 最新角色:《真实之血》里的Eric 出生地:斯德哥尔摩,瑞典 生日:1976年8月25日 他修过政治学,在海军陆战队服过兵役,并本打算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农业学校学习。1997年Alexander被位于纽约的Marymount戏剧学院录取,开始了他的演艺之路。 Alexander曾经与在洛杉矶和纽约的Endeavor经纪人公司签约,同时还签约英国最受推崇的Markham & Froggatt经纪人公司以登陆欧洲市场。这次强强联手的签约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让他有机会参演一些大型国际电影,比如《超级名模》。  James Ransone饰Cpl. Ray Person 生于1979年6月2日,美国演员。1997年毕业于马里兰州Towson的艺术与技艺雕刻中心。此前他除了曾在《滑板公园》一片里出任主演之外,通常都是演些小角色。 Stark Sands 饰 Lt. Fick 他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出生并长大,也是在那儿,十三岁的他在海兰德公园中学初次登台。在南加州大学,他获得了艺术学士学位。在四年紧张的音乐学院的课程中,他在大十几个戏剧和音乐剧中露脸,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哈姆雷特》和《红男绿女》。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剧情:丹尼夫妇来到海滨度假,没想到这次度假却给他们带来了一场灾难……  一个丧尸从海里漂到岸上,并将正在休息的丹尼咬伤,丧尸随后死去。从那以后,丹尼的日常行为变的古怪起来;脾气暴躁、好食生肉等让丹尼夫人感觉很不舒服,四处求医也是没有办法。终于在一个夜里,丹尼忍不住杀死并吃了一个人,在丹尼夫人发现了这一血腥事实时,她没有报警,而是忍住心中的恐惧来包庇丈夫——因为她爱他,就如他爱她一样,在日益成为丧尸的日子里,丹尼夫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着他,这让丹尼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于是他决定离开她,但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终于,丹尼彻底变成了一个丧尸,在吃完他的朋友后,又把目标对准了他的爱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丹尼看到了她的结婚戒指,人性一瞬间回来了,但所铸下的错已不能弥补,惟有用生命来解决一切。   丹尼用深情的眼光注视着他的爱人,然后用尽最后的力气来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I'm sorry……  这是一部悲情的丧尸片,虽然血腥,但主题却让人越发深省——爱情超越一切。丹尼想离开她,但他无法做到,因为他爱她;她为了丹尼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杀人,因为她也爱着他。即使世界再怎么变化,唯一不变的,却是他们相互爱恋的内心。最后丹尼做出了道歉,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不起”这么简单,而是包含了丹尼对她千思万缕的挂念与深刻的愧疚;她最后想跳海自尽,可一瞬间出现丹尼的幻影却让她改变了想法——因为她要为他而活。于是,我们看见,她的嘴角露出一丝甜美的微笑……
2003年
剧情: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梦的故事,一个移民家庭的故事,一个有关爱与希望的故事。  [剧情]    这又是一个经典的美国梦,爱尔兰移民约翰尼(帕蒂·康西迪)和莎拉(萨曼莎·莫顿)带着他们的两个女儿,满怀希望地来到美国。当行走在充满着各种奇怪新鲜声音的纽约曼哈顿大街上时,他们便开始了充满冒险的生活。炫目的未来在等待着这个家庭,但是他们首先必须忘记过去。   约翰尼与莎拉很快就发现美国并不是一块机会遍地的黄金大陆,因为缺钱,一家人只好栖身于纽约的廉价公寓,公寓破旧得犹如恐怖片场景,住在那里的人形形色色,不是瘾君子就是异装癖。以前的积蓄都花在食物、房屋租金和煤气水电费上。从拽着一个空调穿过曼哈顿,到找一个像样的工作,事事艰难的夫妻二人觉得美国充满了挑战、古怪与危险。然而他们的两个女儿却认为美国是一个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的神奇之地,是一个可以将她们从过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地方。但是约翰尼与莎拉仍然沉浸于在爱尔兰爱子夭折的悲痛之中,他们发觉彼此的关系也仿佛因为在纽约艰难生活的压力而更加紧张。   某个万圣节,姐妹俩克莉斯蒂和艾瑞尔鼓起勇气敲开楼下神秘邻居马蒂奥(杰曼·翰苏)的房门。马蒂奥是一个脾气古怪的尼日利亚画家,他恼怒的尖叫声经常在楼梯间回响,但是这一次他却对姐妹俩出乎意料的和蔼。一切从此改变。   莎拉邀请马蒂奥来吃晚餐,马蒂奥很快和这个家庭打成一片。渐渐地约翰尼开始怀疑他的妻子和这个楼下的男人可能滋生出一段感情。约翰尼问马蒂奥“你想取代我吗?”马蒂奥回答说“可能会啊。”约翰尼又问“你爱我的妻子吗?”马蒂奥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爱你的妻子,而且我也爱你,爱你的孩子们。” 就这样,在马蒂奥与这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个移民家庭的喜怨哀乐和他们如何坚守着家庭、希望、信念、奇迹与爱。   [幕后]    本片系爱尔兰著名导演吉姆·谢里丹根据他在美国的自身经验拍摄而成。影片在2002年初就已拍竣,同年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首映,却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3年末才开始在英美等地院线上映,不过这部让大家久违了的谢里丹作品没有令人失望,上映后赢得一片赞扬之声,《早安美国》把它评为“本年度最好的电影”,在12月公布的金球奖提名名单上,《前进天堂》获最佳编剧和最佳原创歌曲两项提名。   《我的左脚》、《因父之名》、《因爱之名》,提到这一连串的影片名字,钟爱艺术片的影迷自然心领神会,它们都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来自爱尔兰的吉姆·谢里丹。谢里丹1949年2月6日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毕业于纽约电影学校,之后继承父业组织话剧团。曾在柏林的艺术中心和纽约爱尔兰艺术中心担任导演。   1989年谢里丹的第一部作品《我的左脚》甫问世便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也为他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其后的《因父之名》更奠定了其影坛大师的地位。作为他第五部作品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谢里丹向我们展示了一段有些个人化的经历,一个家庭如何在美国找到它的信念的故事。剧本是由谢里丹和他的两个女儿合写,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其举家移民美国的经历的影子。   电影的创意源于一次谢里丹去洛杉矶参加奥斯卡颁奖晚会时偶遇过去的邻居,朋友提到他们过去共同的朋友和住过的公寓。这些促使谢里丹邀请自己的两个女儿揉合一家人过去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个剧本。“电影中的许多事情确实在我们身上发生过,”谢里丹说,“我确实曾拖着一台空调穿过纽约,确实在公园花了很多钱去赢一个玩具,我们也确实有一个早逝的儿子。但是我改变了很多东西,包括时代背景。事实上,在某种情况下,真实的生活远比小说来得神奇,许多曾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是那样的不同寻常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忍痛舍弃一些。”   导演谢里丹将这部电影献给“弗兰奇”,这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名字,在电影中,是这个家庭中死于脑癌的儿子的名字,而在实际生活中,是谢里丹已逝兄弟的名字。而有趣的是,片中父亲的名字Paddy在俚语中正式爱尔兰人的意思。       来自英国的女主角萨曼莎·莫顿2000年因出演伍迪·艾伦的《甜蜜与卑微》而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从此获得好莱坞青睐,身材娇小、外形甜美的莫顿拥有近乎婴儿般天真无辜的外表,众位导演们看重的,可能正是她的这一特点。在莫顿为数不多的作品表上,有着包括《少数派报告》、《耶稣之子》、《伊甸园》、《代码46》等一系列名导作品,使其成为90年代末最引人关注的新近女星。   大家熟悉黑人演员杰曼·翰苏是从在《角斗士》里所饰演的角斗士阿布开始的,他因为在《断锁怒潮》里扮演奴隶叛乱的领导者而获得金球奖的提名,最近的作品还有《四根羽毛》、《狂飚男孩》、《古墓丽影2》和即将上演的《穆哈亚》(MURAYA)。从小在西非的贝宁湾长大的杰曼·翰苏13岁到巴黎求学,22岁时被时装设计师发现后成为了一名国际模特,还被大卫·芬奇发现,出演了若干音乐录影带。移居洛杉矶通过看电视自学英语后开始了演艺事业。   和前两位演员相比,饰演男主角约翰尼的帕蒂·康西迪名气要小得多。同样来自英国,康西迪更多的是亮相于英国的电视荧屏上,受褒扬最多的莫过于2000年一部在国际各大影展上颇有斩获的小品——《单亲双爱的日子》(Last Resort),此外他还出演过英国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执导的《24小时派队狂》,《新美国梦》是他首次担任男主角。   [评论]    这部表现一个受过伤痛的家庭如何在移民美国后重新找到自己的坚持与信念的电影,用一种淡淡的幽默向我们展现了我们心中的那些爱、记忆、秘密、得到、失去。在这部电影里,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那些我们做过的傻事,那些与朋友、邻居间的关系以及那些如何越过过去、面对自己的的勇气。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生活洪流表面下暗涌的否定、拒绝与疏离其实往往比外界的不安更为可怕。   每一年都有无数的人怀揣梦想试图以合法/非法的途径前往美国,而其背后的艰辛故事则几乎大同小异,都是足以催人泪下的血泪故事。导演选择了这样一个看上去并无新意的题材,却并未落入庸常的窠臼,其平实真切的导演手法和冷静理智的演员阵容,足以击垮最苛刻的评论家的防线。  
2002年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