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Johann

2006年
剧情:  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个海边小镇,22岁的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和家人的移民生活并不好过,身为泥瓦匠的塞巴斯蒂安终日为人修补房顶,稚嫩青涩的面孔似乎与死气沉沉的生活格格不入。 一次偶然,塞巴斯蒂安在房顶偷听到房主正在等待带来财富的信件,而当信件寄到,房主却因  吸毒过量一命呜呼。一阵风吹过,神秘的信封被吹到身边,渴望改变生活的塞巴斯蒂安决定前去探知究竟。   按照信封中的火车票和路线,塞巴斯蒂安拿到了13号标签,并几经周折与拿着同样号牌的司机接头。在纤毫不漏的搜身过后,他见到了发出信件的老板,正当塞巴斯蒂安感知危险而心生退意时,赌命游戏已经拉开序幕。   这是一场将雇佣的亡命徒当作赌具的俄罗斯轮盘赌,谁能最后存活,谁将成为赢家,而他的老板将把数百万欧元纳入囊中。   塞巴斯蒂安和另外12个人围成一圈,先是每人分发到一支左轮手枪,然后是唯一的一颗子弹,在发令员的口令下,举枪、转轮、瞄准前一个人的后脑勺,等待天花板下的灯泡点亮,扣动扳机。随着三声砰响,三条性命转瞬即逝。然后是清理现场,选手休息,赌徒们再次选择下注,接着开始第二轮,装弹两发,依此类推。   幸运最终眷顾了早已魂飞魄散的塞巴斯蒂安,经过四轮生死角逐,他成了最后的赢家,拿到13万酬金。为保险起见,他在返程前将钱邮给了哥哥。   火车上,塞巴斯蒂安遇到了被自己击毙的对手的弟弟,对方开了三枪,抢走了他的背包。靠在车窗上,塞巴斯蒂安单纯清澈的双眼逐渐失去了生命的光泽……
1999年
剧情:一个没有任何抱负的信息技术员必须在城市中四处奔忙,和他一起的同事曾遭受过接二连三的失败。他们俩人还是努力不懈地在生活中寻找真爱。 ◎ 关于作家: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       社会边缘的天才。是当今法国文坛最畅销的天王作家,被誉为自卡繆之后,少数几位在法国以外的地方拥有广大读者的小说家。       他的第一本小说《战线的延伸》(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tte),写的是一位生活无趣的软体工程师,他的工作内容就是跟一位长的很丑的同事一起到全国各地,教授客户新的电脑程式,但是他却打从心底讨厌他的工作和现代社会的所有一切。       第二本小说《基本粒子》(Les particules élémentaries),一九九八年推出后立刻红遍全世界,并且让韦勒贝克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这本书藉着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是没有性慾的科学家,另一个则是没有性就活不下去的作家,来讥讽和藐视现在统治法国和西方社会的战后婴儿出生潮的一代(出生於1945-1963之间)。       第三本小说《月台》(Platforme),二零零一年推出,描写西方旅行团到泰国去买春,住进一个性解放的度假村,不料这座度假村却遭到伊斯兰基本教义份子的攻击,最后男主角的女朋友不幸身亡。这本书就在911恐怖攻击事件之前不久上市,韦勒贝克先知之名因此不胫而走。       他的第四本小说《一座岛屿的可能性》,是他自认最满意,也最具有野心的作品,法雅出版社在去年八月三十一日出书之前,还特别将为出版的文稿给少数几家媒体过目,并且要他们签下保密的切结书,结果搞得满城风雨,也达到了宣传的最大效果。       在欧洲,你有可能没看过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书,但绝对不可能没听过他的大名,没听过他名字的只剩下聋子。       韦勒贝克每出一本书就像砸一颗炸弹,把欧洲文坛炸得火热腾腾,不管是佳评、抨击、引起的争议,都强烈火爆,天摇地动。       他的作品集合暴力、现代社会的变态、消费的生存形式、肤浅的宗教诉求融於一炉,引起争议在所难免;但是他的行事风格更令人咋舌,什么都不在乎,对谁都不买帐:从不出席新书发表会,绝少在公眾场合露面,屈指可数的电视访谈中几乎一个问题都不回答,经常在採访中拂袖而去,完全不留餘地。他是个隐形的公眾人物,无法捉摸。       之所以公众,是因为他的小说和大名人人皆闻,之所以隐形,是因为他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