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丽斯·希尔顿

Paris Hilton

2011年
The Money
The Money

演员(饰 Herself)/

导演:Matthew Cooke/
类型:纪录/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剧情:  时间快进到2056年,一种通过人类的器官进行传播的瘟疫几乎毁掉了整个地球,这场惨剧直接促成了一个“救世主”的横穿出世--基因公司,可提供器官进行移植,当然是……有偿的。   由于器官移植的手术费高得吓人,所以基因公司顺势推出一个政策,以高额的利息先行接受手术,情况有点像“分期付款”……在乱世掌握了人类的命脉,就掌握了一切,基因公司甚至直接施压促成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在贷款人无力支付费用的时候,公司有权派出“回收者”取回器官。很快,器官移植手术就变成了一种最为时尚的先锋潮流,也导致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频繁使用止痛药而引发的药物依赖,“回收者”的谋杀行为的合法化等等……不满足于现状的基因公司着眼于未来,继续开发着非常有创新意义的市场推广手段,比如说以流行为前提的器官移植手术,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挑选更加强壮的骨骼,甚至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种族,也就是所谓的“器官升级”。   虽然受到法律的认可,但“回收者”仍然是公众辱骂和惧怕的对象,所以他们不得不用面具来隐藏真实身份。由于手术费用越来越贵,一个地下黑市也就应运而生,而混迹于其中的“偷尸人”则专门寻找那些被“回收者”拿走器官的尸体,将其他未被收走的器官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卖掉。   基因公司的CEO罗蒂・拉格(保罗・索尔维诺饰)凭着成功的市场手段有效地控制了所有消费者,可是他却担心着这个他所创造的帝国的未来,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帕维(尼维克・奥格饰)和鲁基(比尔・莫斯利饰)以及女儿艾姆伯(帕丽斯・希尔顿饰)都是“器官升级”的沉迷者。至于17岁的希萝(阿丽夏・维加饰)则过着完全相反的生活,她总是被爸爸内森(安东尼・海德饰)锁在家里,因为希萝遗传了她妈妈的血液病……内森的妻子是在做器官修补的手术时意外死亡的,而为她实施手术的,正是内森本人。   其实内森还有一个秘密身份,即“回收者”,罗蒂正好利用了内森对于那次失败的手术的耿耿于怀,将他拉进了这个受万人唾弃、本身也很肮脏的世界当中。为了更好地控制内森,罗蒂决定从他的宝贝女儿那里下手,他不断地诱惑希萝走出那所房子,甚至还许诺会为她治好病,以及告诉她妈妈死亡的真相。希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走进的是一个多么危险的游戏当中,“回收者”和“偷尸人”(特伦斯・祖达尼彻饰)总是不断地在她面前交替出现,可他们究竟目的为何,还有待商酌,而罗蒂承诺给希萝的所有问题,终会在那个华美壮观的遗传学歌剧中得到最为完美的解答。
剧情:自高自大、傻头傻脑、江郎才尽...,这些都不能阻挡迈克尔·马隆(凯文·法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最“出名”的电影制作人之一。马隆的名号不光来自他新近公映的“惊世巨作”《你们美国猪们去死》,还在于他在左派活跃人士组织中的“丰功伟绩”--除了号召对外撤军,攻击政府措施,最近马隆支持取消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的提案更是引得一片哗然!  忙人总是闲不住。为了实现毕生大志(外加打发时间),马隆毅然决定环游美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料,这个傻蛋的胡作非为终于引起死去的美国先烈们的公愤。于是,一路上,鬼魂大军先后找上门来:乔治·华盛顿、巴顿将军和J.F.肯尼迪,三位曾经的美国英雄们,都试图用自己的方法让马隆明白自己的错误,体会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  与此同时,阿富汗的恐怖分子正在筹划更大的报复行动。他们需要大量人员充当自杀炸弹,然而族中为圣战不惜一切的“优秀战士”却大都已经“捐躯”,也许只有制作新的宣传录像,才能招募更多英勇无畏的圣战战士。鉴于“好莱坞都是痛恨美国的人士”这条总结规律,恐怖分子精挑细选之后,终于锁定了能够完成拍摄任务的人选--不出意外,被盯上的果然正是马隆。在两方势力的拉锯战中,一向反美反政府的糊涂马隆又会闹出怎样的笑话?    看点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年。政坛中,竞选人之争如火如荼;银幕上,聚焦政治的各类影片也让人看得目不暇接。谁说政治一定要复杂、严肃而敏感?刀光剑影含沙射影之中,最受欢迎的电影大抵是抱定了调侃、戏谑的调调。毕竟,娱乐至上才是好莱坞经久不衰的良方。  眼看政治讽刺成了热门话题,曾经执导过《空前绝后满天飞》、《白头神探》和《惊声尖笑3、4》的恶搞导演大卫·朱克也打定主意要来凑凑热闹。本以为这位恶搞大师铁定肆无忌惮、扒皮拆骨,没想到,他竟然敢冒好莱坞之大不韪干起了“非法”勾当--打着恶搞的名头,偷偷摸摸拍上了右翼电影!用朱克委婉的话来说:“它是‘小众的保守主义者’对‘左派过激倾向’的第一次‘正面攻击’。”原来,名义上还是一个民主党人的朱克,自“9·11”发生后就转向激进,不但私下鄙视民主党的温和,还为共和党人拍摄了许多名噪一时的政治宣传广告。  因此,除了大势调侃知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讽刺左派的反战标语“战争不是答案”,嘲笑黑人、非主流和同性恋,攻击好莱坞左派当道,《美利坚颂歌》还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其鹰派强硬的主张。而曾经担任过饱受争议的《耶稣受难记》的制片人史蒂芬·麦克维蒂,为了确保影片名号够响亮,也找来了相当多的老牌影星撑场面--莱斯利·尼尔森、强·沃特、丹尼斯·霍珀、詹姆士·伍兹、凯尔塞·格莱默等等,其中不是奥斯卡爱将就是搞笑老手。看来,这趟好莱坞右派大反击,就算要败,也一定要败得轰轰烈烈、声名狼藉!   其他  梦工厂倒下了,新线公司被收购了,好莱坞辉煌的八大巨头制片厂,似乎又出现了短暂的势力缺席。不过,雄心勃勃的商业大佬们可不会就此放弃,众多独立厂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些新兴势力可不同于大制片厂旗下的独立影片发行部门的小成本艺术片模式。它们或找来老牌影星,或直走商业路线,旗下影片大多大规模发行,总之是以赚钱、扩张为目的。新型独立厂商的花招颇见成效,于是又一家媒体“新秀”也赶紧前来分一杯羹。  维旺迪,前名维旺迪环球,是法国一家巨型跨国媒体集团,业务范围覆盖音乐、电视、电影、出版、电信、环境、互联网、电子游戏和公共设施等各行各业。这家150多年前由水务工业起家的跨国大鳄,一向以野心磅礴的收购见长,诸如百代、环球等名声显赫的大腕,都是它旗下一员。  显然,势力庞大的维旺迪并不甘于袖手旁观坐地分钱,它的目标是:战胜水土不服,兴建自家完全控股的娱乐公司。既然如此,有什么比美利坚政治更本土化?于是,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被改名换姓,“恶搞天才”竖起政治观点,配上百无禁忌的滑稽嘲讽,维旺迪娱乐公司立志要在好莱坞左派的狂轰滥炸之中,掀起一番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