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Haughey

2008年
2006年
剧情:  “人类之子”是一部关于未来的科幻片。2027年,无法解释的原因让地球上的人们丧失了生育能力,19年来没有一个婴儿出生。英国被一种没有前途和未来的黑色笼罩。大多数消极的人们,面对即将来临的人类灭亡,放弃了所有的希望,他们藐视法律,肆意抢砸,枪支的泛滥,使得人们生活的城市,变成了惶恐不安的危险地带。此时的英国处于军国统治下,他们将不断涌向英国的移民统统从城市里赶出,聚集到一处专门为移民准备的集中营里。    蒂欧(克里夫·欧文饰)是一个主管移民的警察,面对灰色未来,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去看望躲在伦敦郊外森林里的老搭档贾斯佩(迈克·凯恩饰)。从前的爱人朱丽(朱莉娅·摩尔饰)委托他为一个黑人女孩搞到合法身份证以便安全离开英国,从此,蒂欧平静的生活变成了一场冒险。当蒂欧知道这个叫做“肯”的非法移民(克莱尔·侯普·阿西特饰)竟然奇迹般怀有身孕的秘密后,从之前的身不由己,逐渐变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一直陪伴着她躲避追杀者和英国士兵枪弹的守护神。   他们逃避追杀来到难民集中营时,遇到的却是更为混乱的局面,处处是反抗者和英国士兵交火的场面。颠簸中,“肯”诞下了寄托人类最后延续希望的女婴。在同样对人类救赎怀报希望的热心人帮助下,两个人成功地穿越了密集的枪火,蒂欧划着小船带着婴儿和母亲渐渐远离所有的混乱。在迷雾漫布的水面上,看到海上不远处的灯火和救船,身中枪弹的蒂欧,终于象所有的英雄那样,放心地垂下了脑袋。
2005年
1994年
1993年
1991年
1990年
1986年
1982年
剧情:◎ 简  介:   11集英国电视连续剧《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改编自Evelyn Waugh的同名小说,由Granada电视公司出品,1981年10月在英国ITV首播。故事开始于二战前夕的英国。描写了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庭的生活和命运。老马奇梅因侯爵一战后抛下家人长期和情妇在威尼斯居住;父母的生活丑闻给子女打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本书的叙述人赖德也是故事的参与者,目睹了这个不幸家庭的沉沦与衰败。宗教也救不了他们。作者以一种苍凉的心情对布赖兹赫德昔日的富丽繁华进行了凭吊,也反映了二战后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回忆、哀伤与失望。   这部电视迷你剧集耗费巨资,演员阵容强大,John Gielgud(扮Charles的父亲)和Laurence Olivier都是授封爵士的著名演员,Anthony Andrews是英国当红小生,Jeremy Irons则凭借该剧崭露头角。《故园风雨后》明显透出英国人对一战前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的怀恋,牛津校园和华丽的Brideshead庄园是显赫一时的大英帝国的荣耀和象征。Granada公司在场景打造上不惜血本,总共12小时的电视剧号称花了450万英镑,实际估计则达1100万英镑。例如在 Queen ElizabethII邮轮上拍摄8分钟的费用就高达50万。其他如“Brideshead”庄园(实际上为BBC主席George Howard的宅邸Castle Howard)、Venice、Malta、Gozo岛,无不体现制作上的铺张。与场面上的奢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Sebastian和他的那些浪荡朋友的腐败颓废的生活方式。Sebastian的玩偶小熊Aloysius也由于该剧的出名而在80年代新兴白领阶层男士中流行一时。随着Charles和 Julia的恋情的发展,Sebastian变得越来越消沉,田园诗般的牛津和Brideshead也渐渐在画面中暗淡,被悲哀感伤的气氛所取代。   该剧获1982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集、最佳男主角(Anthony Andrews、Jeremy Irons)、最佳男女配角等多项提名,最后只有Laurence Olivier获最佳男配角奖。Anthony Andrews最初是被选中来演Charles一角的,但读完小说后他认定自己更适合演Sebastian,而Sebastian本来是由Jeremy Irons来演,他本人则更感兴趣Charles,两人因此互换了角色。
1977年
剧情:《拿撒勒的耶稣》(Jesus of Nazareth,1977),历史上最富争议也是最杰出的一部耶稣传记迷你剧集,由英国独立广播公司(ITC)、意大利广播公司(RAI)、法国Carthago电影公司联合制作,1977年4月3日-10日于英国独立电视台(ITV)首播。该剧集由意大利着名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驯悍记》)执导,演员阵容惊人的强大,英国演员罗伯特·鲍威尔(《三十九级台阶》,1978)饰演耶稣这一角色,奥斯卡影后安妮·班克罗夫特饰演抹大拉的马利亚,金球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奥利维亚·赫西(《殉情记》)饰演圣母马利亚,其他主演包括奥斯卡影帝欧内斯特·博格宁(《十二金刚》),英国着名演员詹姆斯·梅森(《西北偏北》)、劳伦斯·奥利弗(《哈姆雷特》),意大利知名女星克劳迪娅·卡汀娜(《西部往事》)、瓦伦蒂娜·格特斯以及斯泰西·基彻(在最近《越狱》扮演典狱长)等20多位红极一时的老牌影星。 导演弗朗哥·泽菲雷里曾公开宣布在《拿撒勒的耶稣》中,他是把耶稣作为一般人,而不是宗教偶像来描写时,此举遭到宗教激进分子强烈的抗议,宗教激进分子们甚至在电视剧于1977年4月3日播放之前,他们就对“拿撒勒的耶稣”表示强烈的抗议,虽然很多赞助商不再支持这部电视剧,NBC决定如期的播放这部昂贵的史诗,剧集播出前也遭到了有关方面的仔细审查和讨论,结果在播放后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一举成为最成功的迷你剧集之一。影评家们赞同弗朗哥·泽菲雷里对耶稣的描写,他们认为导演创造出银幕中描述最精确和虔诚的耶稣形象! 《拿撒勒的耶稣》相关内容概述:   基督教自创立至今已历2000余年,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作为基督教的创始人——— 耶稣,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至今数以亿计的基督教徒信奉的“救世主”————耶酥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据说,基督教是公元前1世纪时,由一位生长在巴勒斯坦的拿撒勒族人耶稣创立的。他本人也被后来基督徒奉为“上帝”,尊称为“基督”。   耶稣的家坐落在巴勒斯坦北部伯利恒地区的拿撒勒小镇。他父亲约瑟是一个木匠,母亲名叫玛利亚。耶稣是他们的长子,下面还有3个弟妹。耶稣自幼没有受过传统的正规教育,社会是少年耶稣的主要课堂。他为人虞诚。父母每年去宗教圣地耶路撒冷诵经朝拜,都少不了有耶稣同行。耳懦目染,耶稣从中了解到巴勒斯坦和外部世界的情况,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着名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在《犹太人的古代实际》一书中,称赞耶稣“是一个全心信奉真理,有智慧神迹的人”。后来,耶稣召集了12个门徒,云游四方,奔波于巴勒斯坦各地。耶稣在 下层劳动人民中宣扬“天道”,号召民众把巴勒斯坦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重建繁荣昌盛的希伯来大卫王国;叫有权位者失位,让自卑者高升;叫饥饿者饱食,让富足者空手;凡自高者必降为卑,凡自卑者必升高。在犹太人民的心目中,耶稣既是先知先觉的圣人,又是大卫王国的皇位继承人。   根据记载耶稣生平事迹的《四福音书》、耶稣及其门徒的布道说教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苦难,激励了人们的斗争意志,指出了人民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天国”,他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福音,随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群众活动。耶稣的一系列活动,遭到犹太当权者的抵制和行动,终于被捕送给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庞迪俄彼拉多,后来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东郊檄揽山的十字架上。   “耶稣”是犹太人中一个非常普通的名词,它是Josua一词的希腊文音译,原意是“上帝耶和华拯救”,而“基督”则是救世主的希腊文音译,它们两者是同一意义的宗教用语,在萌芽时期的基督教是社会下层平民狂热宣扬“天国”和“救世主”的群众布道活动,人们殷切盼望“救世主”能够从天而降来拯救苦难的民众。很显然,在这里人们把心目中幻想的神明的“救世主”赋以“耶稣”或者“基督”的称呼,是十分贴切自然的。   至于每年12月25目的圣诞节,也并非耶稣降生的日子,而是上古以来犹太人为了在冬至日祝贺太阳复活而经常举行的祭祖太阳神生日的活动,基督教会只不过是把这个日子移植到神明的“耶稣”身上,久而久之成了基督教庆贺的“圣诞节”。从宗教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圣诞节”是基督教产生以后300多年后才在各地教会逐步确定下来的。   有人认为,基督教本是犹太教的一个新宗派,最早的基督教徒大部分是犹太人,因而各类福音书的记载自然受到犹太教的影响。《马太福音》中把耶稣说成是犹太国的子孙,从而使这位神明的“救世主”具合法的外衣。后来,随着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必须把耶稣说成是全世界各地民众的“救世主”。基督教既然已经接受了犹太教信奉上帝耶和华的 “一神论”,所以基督教徒只得把耶稣说成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子。然而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广大教徒心目中的上帝是威严神圣而高尚纯洁的,不许与凡间女子生儿育女。于是,福音书的作者不得不绞尽脑汁编造出“圣女玛利亚尚未出嫁便受圣灵感应而怀孕”的说法。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既然福音书的全部内容几乎绝对没有一件事情是历史事实,那就可以说明,连耶稣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也成问题。”耶稣是人还是神?至今难以弄清。且不说耶稣是人是神,就是关于耶稣死后埋于何处的传言,历来也众说纷红。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城坐落在乌拉尔湖出口处,市中心有一处据称有2000年历史的朝圣地,负责管理的教会宣称,这里埋葬着先知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