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 Hartmann

2008年
剧情: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个女人的日记。该日记是在为了躲避炮弹轰炸的地下室写下的,记录了二战的最后几个月,苏联红军进驻柏林的真实境况。故事详细描写了德国妇女如何受到了苏联军人的强奸和虐待,并最终成功逃脱。这个不愿意透露的姓名的女人(尼娜·霍斯饰演),利用了一名士兵对她的迷恋,才得以生存,她认为他是她的情人,并非是强奸犯。但当她真正的未婚夫从前线战场返回家乡,却唾弃她,认为她遭到强奸了,是肮脏的。当时很多在柏林生活的人都被迫使用过这样无奈的生存方式。这部电影被认为该受到每个人的关注,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战争是一次毫无尊严可言的社交。 幕后制作   电影因为题材敏感,上映后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于国际与德国本土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圣巴巴拉国家电影街上,获得了最佳国际电影奖,并在有“德国奥斯卡” 之称得德国电影奖中占据了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效的提名。原著小说的时间跨度是从1945年4月20日到6月22日,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而原著小说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在作者的朋友之间传看,被其中一位作家朋友Kurt Marek负责推荐宣传,得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在美国、英国出版,却没有受到德国文坛的关注,直到近年的再版,才又一次备受瞩目,并被搬上银幕。在小说最初出版后,经由作者的要求下,封面上的署名为无名氏,以保护她的安全。直到她死后,其真实姓名Marta Hillers才被披露出来,又引发了一阵争议。Marta Hillers被认为是“第三帝国(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小规模的宣传员”。   影片由在德国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法贝尔布克执导。他最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意大利从事戏剧方面的工作,后来去德国慕尼黑学习并为康斯坦丁电影公司工作。在执导过一些舞台剧和电视剧后,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战火中的伊甸园》就让他受到了世界的瞩目,该片提名了当年的美国金球奖,并在柏林电影节拿下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于其他国家的著名电影节上也都有所斩获。《战火中的伊甸园》的故事背景就设定在二战时的柏林,讲述了一个德国女人和一个犹太女人之间的感情故事,让炮火见证了一段比生命更加伟大的爱情,感动了无数观众。作为他的第三部电影作品,《柏林的女人》再次将镜头对准了硝烟笼罩的柏林,关注着身处在战争年代那些不幸女人们的命运。由于上次愉快的合作,《战火中的伊甸园》的主演之一朱莉安·科艾勒再次出演了《柏林的女人》,这位柏林影后的参演为电影增加了不少分量。而出演女主角的尼娜·霍斯更是在2007年凭借《耶拉》刚刚摘得柏林电影节的影后桂冠,两位柏林影后的同台彪戏自然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看点。电影从各个方面都尽量贴合了原著,比如小说作者在写日记时是三十四岁,而尼娜·霍斯在拍摄电影时是三十三岁。更加保证了表达人物状态的精确度。 
2006年
剧情:  在一个阴森的监狱里,执著于音乐的80岁老妇人克鲁格夫人(莫妮卡·布雷多饰),六十年如一日在监狱里开设钢琴课,即使她三年不曾领到薪水,即使她现在只有四个学生。其中三个是犯人,一个是狱警。三个犯人当中的一个女犯,在影片开头就自杀了。   如果没有杰妮(汉娜·赫斯普朗饰)的出现,克鲁格夫人的钢琴教学生涯将无声无息地终结,尽管她自掏腰包买了一架崭新的三角钢琴、请了调音师调音。幸运的是,酷爱音乐的克鲁格夫人发现了杰妮,一个顶着杀人犯罪名的叛逆女孩。   一开始面对杰妮,克鲁格夫人由拒绝到接受、由轻视到重视、从命令到包容。终于,是神圣的音乐把两个年龄相差几代人、身心都受过深重创伤的女人连结在一起。有一次她听见了这个女孩的演奏。从此下定决心要好好栽培她。为了让杰妮参加比赛,克鲁格夫人忍受了她的坏脾气、甚至不惜帮助她越狱、还把深藏心底的隐秘告诉她。她所做的一切,是所有热爱自己事业的教师都能理解的。   影片的高潮,是饱受俗世摧残、冲破了重重阻碍的杰妮,在克鲁格夫人以毕生的名誉和自由为代价换来的四分钟里,在音乐的殿堂--德国歌剧院的舞台上,为评委和观众奉献的精妙绝伦的钢琴演奏。 关于影片  德国电影《四分钟》,以流畅的镜头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整部影片节奏流畅,镜头干脆利落。可以说,编剧、导演和演员都称得上无可挑剔。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作品,虽然影片中涉及到了一部分德国的历史,也许稍微懂得一些的话会对观看本片有帮助,而且从德语翻译过去之后也许就无法诠释得如此精细准确。在这部严肃紧张的剧情片中,还点缀着一些喜剧片段,只是所有的演出都是围绕着主角而展开的。 而且片中的音乐,特别是钢琴演奏,也很精彩,因而可以说,能推出这样的影片,德国无愧于被称为音乐的国度。片名“四分钟”实际上指的的是影片最后结尾的一段,不由让人拍案叫绝。即使看完之后过了很久,再次回想起的时候依旧能够激荡人心。而当观众现场观看的时候,也会忍不住为影片的最后四分钟而鼓掌欢呼。 关于导演  导演克里斯·克劳斯1963年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哥廷根,曾做过记者、画过插图,之后在1991年至1997年期间,进入柏林德国电影电视学院学习。他写过许多电影剧本,例如罗萨·冯·柏汉的《男极圈》The Einstein of Sex(1999)、佩波·丹科瓦特的《C(r)ook》(2004)。另外,克劳斯也写长篇小说,并在许多电影学院教授表演艺术课。 2002年,克劳斯执导了自己的首部故事片《破碎玻璃心》Scherbentanz(2002)。该片随即赢得了巴伐利亚电影奖等十项国内和国际大奖。《四分钟》(2006)是他导演的第二部影片,同时他也是该片的编剧。在这部影片里,讲述了一位痛苦的女钢琴教师,具有挑战性地要把一位赋有天分的女囚犯训练成像曾经的自己那样的音乐神童。  关于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杰妮的扮演者汉娜·赫斯普朗,这位新生代演员,现实生活中看起来是一位十分清纯的女孩,而在《四分钟》中,能够把精神世界孤独痛苦、行为暴虐、而又才华横溢的杰妮演绎得如此传神,令人叹服。尤其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影片中的钢琴独奏,正是由她本人亲自演奏的。  影片中有着极其精彩的演出,两位女主角的表演都值得赞叹,其中一位扮演上了年纪的钢琴教师,似乎因为经历过德国战争时期而留下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另一位年轻女孩,虽然具有音乐天赋精神上却有严重创伤。 一个女人被囚禁在监狱的背景情况,加上剧本本身和人物形象都深深吸引着观众,当他们之间的关系渐渐好转,过去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也直接表现在了他们的言行举止上,彼此之间建立起了信任。而且十分显然,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述方式,绝非那些浮躁吵闹的好莱坞电影所能创造的感觉,影片真实深沉,直抵观者的心灵彼岸。  * 2006年,德国影片《四分钟》参加了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并作为电影节谢幕影片,在放映后便大受好评并且夺得最佳影片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吕克·贝松幽默地表示:“我们只用了不到4分钟的时间就决定把这个奖颁给《四分钟》!”吕克·贝松对该片评价说:“《四分钟》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艰涩、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主角的演技细腻精湛,配角塑造的形象也很生动。影片中,老师与学生、看守与犯人、过去与现在,交错从容,掌控得当,给人以震撼。” * 影片自上映以来,评论界对其好评如潮 * 克里斯·克劳斯的《四分钟》在德国电影大奖(German Film Awards)中获得八项提名,与汤姆·提克威的《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旗鼓相当,一同角逐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各项大奖。
2004年
2003年
2000年
1999年
1992年
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