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
Peter Harlowe
人物资料
作品
1996年
On Dangerous Ground
演员(饰 Mountbatten)
/
导演:
Lawrence Gordon Clark
/
主演:
罗伯·劳
/
肯尼斯·克兰哈姆
/
Deborah Moore
/
乔根·普罗斯诺
/
Ingeborga Dapkunaite
/
Daphne Cheung
/
Claude Blanchard
/
Yvonne Antrobus
/
Richard Rees
/
Sam Mancuso
/
类型:
动作
/
惊悚
/
1992年
伴奏女郎
演员
/
导演:
克劳德·米勒
/
主演:
理查德·博赫林格
/
Yelena Safonova
/
罗曼娜·波琳热
/
Samuel Labarthe
/
Julien Rassam
/
Nelly Borgeaud
/
Bernard Verley
/
Niels Dubost
/
Jean-Pierre Kohut-Svelko
/
克劳德·里奇
/
类型:
剧情
/
战争
/
剧情: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被占领的法国巴黎。索菲是一个20岁的钢琴师,家境贫寒,她得到某著名歌唱家的赏识,成为她独唱音乐会的伴奏员。后来她又得到女主人的信任,当上她的女管家。女主人及其丈夫跟纳粹眉来眼去,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依然保持着奢华的生活。索菲在台上台下都生活在女主人的阴影里,但她的观察力日渐增强,她发现男主人(由演索菲演员的父亲扮演)其实并不是一味的“法奸”,他有自己的原则,有时他甚至有点辛德勒的味道,而女主人则跟一个抵抗组织的小伙子有一腿
1982年
甘地传
演员(饰 Lord Louis Mountbatt)
/
导演:
理查德·阿滕伯勒
/
主演:
本·金斯利
/
坎迪斯·伯根
/
爱德华·福克斯
/
约翰·吉尔古德
/
特雷弗·霍华德
/
约翰·米尔斯
/
马丁·辛
/
Ian Charleson
/
Athol Fugard
/
Günther Maria Halmer
/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
剧情:
影片从1948年1月31日,印度为甘地举行盛大葬礼开始,然后回溯到1893年,青年律师甘地当时年仅24岁,他在英国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诉讼案件,正坐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却因肤色而被驱出。这是甘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投身到为侨居在南非的八十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他在约翰内斯堡设立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并深入印度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启发他们的觉悟。他把妻子儿女从印度接来,表示他要进行长期斗争的决心。他在南非的21年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一九零六年,甘地第一次宣传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他率领印度人向南非当局抗议非法取消了印度人选举权的提案,举行了游行示威,收集印度人的签名,后又成立了国大党-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个争取公民权利的组织。他号召印度人不向南非当局登积和按手印,并组织他的追随者和南非铁路工人一起罢工,反对南非当局对铁路工人的压迫。有的印度人因为罢工或游行示威而被逮捕,甘地就把他们的家属聚集在一起。他把从一些富人和印度国内募集来的钱,为他们建立起一个拥有一千一百亩土地的农庄,让这些家属在那里过着一种新型的、简朴的劳动生活。他教育那里的青年努力学习他的学说和从事劳动。他本人在斗争中也几次受到过监禁和毒打。1914年他回到印度,积极投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斗争。他仍坚持深入群众宣传他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影片特别对非暴力主义作了大量详尽细致的描绘。例如他为了抵抗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印度垄断制盐工业而率领群众步行二百英里到海边盐场以示抗议。结果英政府出动大批军警把手无寸铁的群众毒打一顿。但群众仍继续坚持前进,没有还手抗议。这时影片镜头对准` 手持棍棒和鞭子的军警,群众看不到受难者,只听到画外的呻吟声。1918年甘地为了抗议英国纺织厂解雇工人,他又鼓励工人向工厂主请愿,但是要他们态度温和,像请求父亲那样婉转而不要触怒工厂主。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手段是绝食。他为了抗议加尔各答的群众暴乱和促进印度各教派之间的联合而几次绝食。影片用许多篇幅表现他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滴米不进,只喝一点酸橙汁。 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而使印度与1948年1月正式独立。当印度举国欢欣鼓舞庆祝独立活动时,甘地却未出席庆祝活动,而且忧心忡忡,因为他看到了印度国大党内部之间的矛盾和印度各教派之间的斗争有日益加剧之势。印度独立后四天,甘地即遭暗杀。 第五十五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锋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本片,而最出锋头的人物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的确,本片最大的成就,就在于宣扬了这位英雄的伟人风骨,以及非暴力主义的和平思想。故事描述他为了印度的独立自主而非暴力抗议英国政府,以及为了巴基斯坦与印度的暴力冲突而抗议,使秩序得以恢复。理查德.阿滕伯勒因本片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本.金斯利、爱德华.福克斯等的表演都非常精彩。
1977年
拿撒勒的耶稣
演员(饰 Valerius)
/
导演:
佛朗哥·泽菲雷里
/
主演:
罗伯特·鲍威尔
/
安妮·班克罗夫特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克劳迪娅·卡汀娜
/
瓦伦蒂娜·格特斯
/
James Farentino
/
詹姆斯·厄尔·琼斯
/
斯泰西·基齐
/
托尼·比安科
/
詹姆斯·梅森
/
类型:
传记
/
历史
/
剧情:
《拿撒勒的耶稣》(Jesus of Nazareth,1977),历史上最富争议也是最杰出的一部耶稣传记迷你剧集,由英国独立广播公司(ITC)、意大利广播公司(RAI)、法国Carthago电影公司联合制作,1977年4月3日-10日于英国独立电视台(ITV)首播。该剧集由意大利着名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驯悍记》)执导,演员阵容惊人的强大,英国演员罗伯特·鲍威尔(《三十九级台阶》,1978)饰演耶稣这一角色,奥斯卡影后安妮·班克罗夫特饰演抹大拉的马利亚,金球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奥利维亚·赫西(《殉情记》)饰演圣母马利亚,其他主演包括奥斯卡影帝欧内斯特·博格宁(《十二金刚》),英国着名演员詹姆斯·梅森(《西北偏北》)、劳伦斯·奥利弗(《哈姆雷特》),意大利知名女星克劳迪娅·卡汀娜(《西部往事》)、瓦伦蒂娜·格特斯以及斯泰西·基彻(在最近《越狱》扮演典狱长)等20多位红极一时的老牌影星。 导演弗朗哥·泽菲雷里曾公开宣布在《拿撒勒的耶稣》中,他是把耶稣作为一般人,而不是宗教偶像来描写时,此举遭到宗教激进分子强烈的抗议,宗教激进分子们甚至在电视剧于1977年4月3日播放之前,他们就对“拿撒勒的耶稣”表示强烈的抗议,虽然很多赞助商不再支持这部电视剧,NBC决定如期的播放这部昂贵的史诗,剧集播出前也遭到了有关方面的仔细审查和讨论,结果在播放后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一举成为最成功的迷你剧集之一。影评家们赞同弗朗哥·泽菲雷里对耶稣的描写,他们认为导演创造出银幕中描述最精确和虔诚的耶稣形象! 《拿撒勒的耶稣》相关内容概述: 基督教自创立至今已历2000余年,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作为基督教的创始人——— 耶稣,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至今数以亿计的基督教徒信奉的“救世主”————耶酥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据说,基督教是公元前1世纪时,由一位生长在巴勒斯坦的拿撒勒族人耶稣创立的。他本人也被后来基督徒奉为“上帝”,尊称为“基督”。 耶稣的家坐落在巴勒斯坦北部伯利恒地区的拿撒勒小镇。他父亲约瑟是一个木匠,母亲名叫玛利亚。耶稣是他们的长子,下面还有3个弟妹。耶稣自幼没有受过传统的正规教育,社会是少年耶稣的主要课堂。他为人虞诚。父母每年去宗教圣地耶路撒冷诵经朝拜,都少不了有耶稣同行。耳懦目染,耶稣从中了解到巴勒斯坦和外部世界的情况,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着名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在《犹太人的古代实际》一书中,称赞耶稣“是一个全心信奉真理,有智慧神迹的人”。后来,耶稣召集了12个门徒,云游四方,奔波于巴勒斯坦各地。耶稣在 下层劳动人民中宣扬“天道”,号召民众把巴勒斯坦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重建繁荣昌盛的希伯来大卫王国;叫有权位者失位,让自卑者高升;叫饥饿者饱食,让富足者空手;凡自高者必降为卑,凡自卑者必升高。在犹太人民的心目中,耶稣既是先知先觉的圣人,又是大卫王国的皇位继承人。 根据记载耶稣生平事迹的《四福音书》、耶稣及其门徒的布道说教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苦难,激励了人们的斗争意志,指出了人民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天国”,他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福音,随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群众活动。耶稣的一系列活动,遭到犹太当权者的抵制和行动,终于被捕送给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庞迪俄彼拉多,后来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东郊檄揽山的十字架上。 “耶稣”是犹太人中一个非常普通的名词,它是Josua一词的希腊文音译,原意是“上帝耶和华拯救”,而“基督”则是救世主的希腊文音译,它们两者是同一意义的宗教用语,在萌芽时期的基督教是社会下层平民狂热宣扬“天国”和“救世主”的群众布道活动,人们殷切盼望“救世主”能够从天而降来拯救苦难的民众。很显然,在这里人们把心目中幻想的神明的“救世主”赋以“耶稣”或者“基督”的称呼,是十分贴切自然的。 至于每年12月25目的圣诞节,也并非耶稣降生的日子,而是上古以来犹太人为了在冬至日祝贺太阳复活而经常举行的祭祖太阳神生日的活动,基督教会只不过是把这个日子移植到神明的“耶稣”身上,久而久之成了基督教庆贺的“圣诞节”。从宗教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圣诞节”是基督教产生以后300多年后才在各地教会逐步确定下来的。 有人认为,基督教本是犹太教的一个新宗派,最早的基督教徒大部分是犹太人,因而各类福音书的记载自然受到犹太教的影响。《马太福音》中把耶稣说成是犹太国的子孙,从而使这位神明的“救世主”具合法的外衣。后来,随着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必须把耶稣说成是全世界各地民众的“救世主”。基督教既然已经接受了犹太教信奉上帝耶和华的 “一神论”,所以基督教徒只得把耶稣说成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子。然而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广大教徒心目中的上帝是威严神圣而高尚纯洁的,不许与凡间女子生儿育女。于是,福音书的作者不得不绞尽脑汁编造出“圣女玛利亚尚未出嫁便受圣灵感应而怀孕”的说法。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既然福音书的全部内容几乎绝对没有一件事情是历史事实,那就可以说明,连耶稣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也成问题。”耶稣是人还是神?至今难以弄清。且不说耶稣是人是神,就是关于耶稣死后埋于何处的传言,历来也众说纷红。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城坐落在乌拉尔湖出口处,市中心有一处据称有2000年历史的朝圣地,负责管理的教会宣称,这里埋葬着先知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