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i Hanisch

有片源
2015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剧情: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个女人的日记。该日记是在为了躲避炮弹轰炸的地下室写下的,记录了二战的最后几个月,苏联红军进驻柏林的真实境况。故事详细描写了德国妇女如何受到了苏联军人的强奸和虐待,并最终成功逃脱。这个不愿意透露的姓名的女人(尼娜·霍斯饰演),利用了一名士兵对她的迷恋,才得以生存,她认为他是她的情人,并非是强奸犯。但当她真正的未婚夫从前线战场返回家乡,却唾弃她,认为她遭到强奸了,是肮脏的。当时很多在柏林生活的人都被迫使用过这样无奈的生存方式。这部电影被认为该受到每个人的关注,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战争是一次毫无尊严可言的社交。 幕后制作   电影因为题材敏感,上映后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于国际与德国本土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圣巴巴拉国家电影街上,获得了最佳国际电影奖,并在有“德国奥斯卡” 之称得德国电影奖中占据了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效的提名。原著小说的时间跨度是从1945年4月20日到6月22日,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而原著小说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在作者的朋友之间传看,被其中一位作家朋友Kurt Marek负责推荐宣传,得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在美国、英国出版,却没有受到德国文坛的关注,直到近年的再版,才又一次备受瞩目,并被搬上银幕。在小说最初出版后,经由作者的要求下,封面上的署名为无名氏,以保护她的安全。直到她死后,其真实姓名Marta Hillers才被披露出来,又引发了一阵争议。Marta Hillers被认为是“第三帝国(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小规模的宣传员”。   影片由在德国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法贝尔布克执导。他最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意大利从事戏剧方面的工作,后来去德国慕尼黑学习并为康斯坦丁电影公司工作。在执导过一些舞台剧和电视剧后,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战火中的伊甸园》就让他受到了世界的瞩目,该片提名了当年的美国金球奖,并在柏林电影节拿下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于其他国家的著名电影节上也都有所斩获。《战火中的伊甸园》的故事背景就设定在二战时的柏林,讲述了一个德国女人和一个犹太女人之间的感情故事,让炮火见证了一段比生命更加伟大的爱情,感动了无数观众。作为他的第三部电影作品,《柏林的女人》再次将镜头对准了硝烟笼罩的柏林,关注着身处在战争年代那些不幸女人们的命运。由于上次愉快的合作,《战火中的伊甸园》的主演之一朱莉安·科艾勒再次出演了《柏林的女人》,这位柏林影后的参演为电影增加了不少分量。而出演女主角的尼娜·霍斯更是在2007年凭借《耶拉》刚刚摘得柏林电影节的影后桂冠,两位柏林影后的同台彪戏自然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看点。电影从各个方面都尽量贴合了原著,比如小说作者在写日记时是三十四岁,而尼娜·霍斯在拍摄电影时是三十三岁。更加保证了表达人物状态的精确度。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剧情:史道芬贝格上校带头策划的“七月阴谋”(The July Plot),是几乎成功暗杀阿道夫·希特勒、一举推翻纳粹政权的暗杀密谋。 纳粹德国国防军中有许多高层军官,对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惊愕,他们认为这样做违反了道德。很多军官相信,德国会伤亡残重,都是因希特勒坚持采用灾难性的攻击战略。 越来越多的军官认定拯救德国的唯一方法,就是消灭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场政变。此外他们期盼和盟军达成停战协议。1944年7月,盟军已经从法国登陆攻击,他们怀着一些希望,也许有机会可以阻止斯大林在“东部战线”的进攻。 暗杀任务十艰巨,因为独裁者身边都有保镖,行动也飘忽不定。过去所有的刺杀行动不是中途放弃就是失败。因为行踪神秘的希特勒总在最後一刻更改计划。希特勒有被害妄想症,他相信在他一生中一定会发生一次暗杀事件。 策划暗杀的共谋者当中,只有史道芬贝格能通过正常渠道接触德国独裁者。史道芬贝格是个英俊高贵的德国人,在纳粹德国国防军中算是后起之秀,是获颁上校官衔里最年轻的军官;但是屠杀军队及百姓的罪行,使他看清楚事实真相。他十分了解自愿暗杀希特勒要冒的风险很大。他前一年才在北非受伤,失去右手臂、左手两个手指,以及一只右眼,这些身体缺陷说明了想完成暗杀任务的难度更高。 1944年7月20日,史道芬贝格前往位于狼窝的德军军事总部,参与面见希特勒的会议,地点就在东普鲁士(现今波兰的Ketrzyn)的拉斯登堡(Rastenburg)。史道芬贝格依计划要在当天上午抵达,这样在下午一点半的会议开始之前,他还有足够时间替两枚炸弹装填火药;由於耳朵的伤导致他的听力受损,所以他能开口要求坐得离希特勒近一些,确保炸弹尽可能接近目标。他的副官赫夫特中尉会在适当时机叫他离开,史道芬贝格会在那时走出小木屋,留下炸弹。 炸弹爆炸後,史道芬贝格和赫夫特计划飞回柏林。艾瑞克·费吉贝尔会在切断狼窝的一切通讯以前,先发电报给位於柏林的纳粹德国国防军总部, 确认希特勒死亡消息。只要一收到这个消息,弗利德利·欧布利特将军和艾瑞克·佛洛姆将军就会发动政变。当史道芬贝格一抵达柏林,就会联手手和艾文·冯·魏兹莱本元帅共管军队,而路德维格·贝克将军将出任政府的首领。在史道芬贝格抵达前,欧布利特就应该已经控制住广播电台,拍电报给所有军区,发布接管政权的消息。但是,看似完美的计划出了纰漏…… 遗憾的是,尽管炸弹如期爆炸,但希特勒本人只是受了点轻伤,侥幸捡了条狗命。接下来的日子里,纳粹先后将斯涛芬伯格及其他同谋共计一百多人统统处死。
2003年
剧情:在德国南方慕尼黑。片中另一角色:保罗·阿克尔曼(《南德意志报》的体育记者)正与未婚妻筹备婚礼,突接到任务赶赴赴伯尔尼采访,于是便将蜜月改道瑞士。此时此刻的埃森镇上,人们都聚在鲁班斯基(Lubanski)家的小酒馆里,观看电视机上的比赛。店主理查德·鲁班斯基曾在苏联的战俘营被关押了11年,常年的死亡恐惧改变了他的性格。别人在看球,鲁班斯基(Richard Lubanski)的小儿子马蒂亚斯(Matthias)如坐针毡。因为他的偶像德国球员赫尔穆特·昂(Helmut Rahn)在出发去瑞士前跟他说过,“只有你在,我才能赢得重要的比赛。"他明白,一定得去瑞士一趟。但是他父亲不理解之,在发现了他的动向后,动手打他。母亲挺身而出,历数全家人迎接他归来之后为使他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状态所作的努力,鲁班斯基终于心有所悟。 公元1954年7月4日,德国队和匈牙利队进行最后决赛之日,鲁班斯基开着借来的汽车和儿子一起赶到伯尔尼… 比赛当天艳阳高照,临到赛前却奇迹般地下起了倾盆大雨。匈牙利人在八分钟内连进两球,比赛进行到第16分钟的时候被德国人扳平。直到第86分钟,赫尔穆特·昂踢进了决胜的一球。全场轰动,德国队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最后一幕中,载着归来英雄的列车在夕阳驶向地平线, 克里斯蒂安·艾希勒在他的《足球神话百科全书》中如是云:“伯尔尼的胜利是德国足球美德的诞生,是国家自信心的重生。" 伴随着伯尔尼的奇迹,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也日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