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Goulder

2009年
2007年
剧情: 安妮是一名安妮21岁,是纽约大学儿童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她和一名空姐合租一间公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赚得学费完成学业和支付房租,她在上东区X太太家找到一份照顾其四岁儿子的工作--纽约上东区第五大街和公园大道上住的都是最富裕的家庭,南妮的任务是照顾孩子,确保从不下厨、不打扫和不带孩子的女主人过上舒适遂心的每一天。美丽性感的X太太是社交名媛,通过X先生的第一任太太认识他,他们很快坠入爱河,X先生离婚娶她过门,并生下了儿子格莱尔。X太太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是保持自己娇好的容貌、维护豪华公寓的精致。X先生一直在办公室里,整天忙着赚钱。他们都把自己的儿子看成是家庭的附属品,可怜的小孩一直渴望得到父母的注意,善良的安妮想要用自己的儿童教育学教会4岁的格莱尔快乐的真正含义。但是,很快安妮就领教到这份工作的分量与艰辛,她努力从繁重的学业和照顾淘气孩子,以及夹杂在孩子父母混乱吵杂的婚姻中,和他们对待孩子的自私态度中寻找着平衡。X太太派给安妮的活儿一桩又一桩,她自己整天忙于购物或者其他无聊事情,根本无暇顾及儿子格莱尔,于是,安妮就成了孩子的替代母亲,在照顾孩子的期间,安妮结识了当地的富家子弟哈弗·豪迪,渐渐地,两人发现彼此爱上了对方。但是,不久X夫妇的婚姻出现了裂痕。X先生在外找了个情人,这位情人希望南妮帮她在X太太那里遮掩。这场纠纷击破了所谓体面人生与高品位生活的假象。安妮发现,在她为X家服务的任期内,她根本无法保持他们四岁小孩的身心健康,保持自己的正直品质,更重要的是保持她原来的幽默感。在紧张的九个多月中,这个家庭上演了一出古老的利益与权力之争。现代雇佣关系的极限在此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保姆安妮最终目睹了主人婚姻濒于破灭的过程……
剧情:  谁都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张扬着青春,还会对等待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就像黛安娜,一个身上永远都散发着熄不灭的热情的高中女孩,喜欢幻想,冲动加狂野,她已经等不及想要开始自由自在的成人生活了。在美妙的春天消磨着高中最后的一段时光,黛安娜不停地用性爱和毒品刺激着那已经被过度透支了的身体,完全不理会她那相对保守的好友莫琳无助却担心的目光。然而,黛安娜那种永不言败的激情,却因为一场发生在校园里的枪击暴力事件而被击的粉碎,两个好朋友的一生都在这一刻被迫改变。   15年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黛安娜仍然在尝试着忘记那个命中注定的日子里所发生的极具伤害性的可怕遭遇……表面上,成年后的黛安娜为自己营造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风景画:她仍然居住在康涅狄格州恬静的郊外--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和当地大学的一位名叫保罗的教授结了婚,并共同孕育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儿艾玛。艾玛聪明且非常具有创新精神,那小模样像极了黛安娜小时候。看着女儿的小脸蛋,黛安娜总是忍不住陷入深沉的回忆而不自觉。   现实远没有表相那般美好,尤其是当她在少女时代所经历的那场惨剧的15周年纪念日一天天临近之时,黛安娜一直试图逃开的黑暗再次将她笼罩……她的丈夫保罗越来越不着家,艾玛又养成了喜欢对老师说谎的坏毛病--最最糟糕的是,黛安娜握在手中、自以为是的真相,也开始慢慢现出它本来的面目。
2006年
剧情: 瘦弱内向的杰罗姆迫不及待的希望冲出中学的牢笼,因为他一直在扮演着一个饱受欺凌的弱者角色,那些漂亮女孩都是他遥不可极的梦。他要成为著名画家,一切便会水到渠成,就像他的偶像毕加索,整个世界和所有女性都臣服于他的脚下,他要在艺术学校完成自己的蜕变历程。   杰罗姆成为了Strathmore艺术学校的一名新生,他的同学都是野心勃勃、放荡不羁的怪人和瘾君子。来到寝室,杰罗姆发现他的两名室友都不是学习绘画专业的,马修主修时尚设计,文斯则是充满活力的电影人。文斯告诉他一条耸人听闻的新闻,校园中潜伏着一个连环杀手。   杰罗姆的第一位老师、桑迪福特教授在一味的打消学生们非分的想法:“不要有任何不现实的期望,你们中间只有1%在将来能以艺术谋生!”然而杰罗姆一点也不担忧,因为他充分相信自己会成为那唯一的一名幸运儿。而且桑迪福特虽然如此教导学生,可自己的艺术野心从没有任何衰减。   上课的第一天,杰罗姆认识了巴尔多,作为常驻学校的“智者”,巴尔多很清楚新生都是何种货色,无非是同性恋、大话王、自以为是的圣人和马屁精等等,可是面对杰罗姆,巴尔多却无从分门别类。   杰罗姆去听苏菲讲的艺术史,伟大不朽的艺术让杰罗姆深受冲击。最近,已经成为著名画家的马文返回母校演讲,虽然自吹自擂是他的强项,但杰罗姆把他敬为一夜成名的偶像。   课堂上,杰罗姆第一次见到美丽的模特奥德丽就开始深深迷恋,但是巴尔多提醒他,奥德丽并不适合他。晚上,巴尔多带着杰罗姆一起去拜访了落拓画家吉米。   桑迪福特指导学生展开对自画像的讨论,每个人都在用空若无物的溢美之词赞扬弗劳尔的作品,只有杰罗姆用吉米的不羁言论大放厥词,招致全班同学的一致反感,唯独约拿不甘随声附和。   在同学的画展上,杰罗姆被人介绍给奥德丽,奥德丽甚至邀请杰罗姆去一同出席父亲唐纳德的画展,惊喜不已的杰罗德后来经奥德丽结识了画廊老板鲍勃,他的画廊一直都是成名的跳板。   桑迪福特通知12月将进行期末评比,届时一些画廊老板和评论家将来观看他们展示的作品,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在鲍勃的画廊举办个人画展。约拿的画被桑迪福特当作典范,而杰罗姆却对此嗤之以鼻。   万圣节晚会上,杰罗姆看见约拿和奥德丽在一起,第二天,杰罗姆学会模仿约拿的画,但别人却没看出来。当天夜里,有一名女子在校园被杀。   杰罗姆去拜访桑迪福特,并接受了后者的建议,准备尝试不同的风格。感恩节过后,杰罗姆偷偷溜进了用来展示评比作品的体育馆,他吃惊的发现所有人的作品都被评“A”,但只有约拿的“A”是红色的。   学业受挫并且情场失意的杰罗姆再次拜访了吉米,吉米说连环杀手其实是一位画家,而吉米最新的作品是那些被害者的画像。吉米告诉杰罗姆,只有将生死置之度外才会创作出好作品。   杰罗姆又开始模仿吉米的作品,但一再失败后他决定去买下吉米所有的画,熟知这盗用的画并未得到赞赏。约拿的画大获全胜,他的真实身份也终于公诸于众,作为警方卧底的他怀疑杰罗姆是命案杀手。绝望至极的杰罗姆准备用自杀结束自己四处碰壁的人生……
2005年
2004年
剧情: 纽约州东汉普顿的海滩上,这个夏天之于著名的儿童读物作家泰德·科尔(杰夫·布里吉斯饰)亦或他美丽的妻子玛丽恩(金·贝辛格饰)来说,都是生命中最为不平凡的一段时光。俩人也曾拥有甜蜜幸福的时光,却因为十几年前突如其来的惨剧而彻底粉碎--那场车祸中,他们失去了两个儿子。十年蹉跎,两人虽然表面上恩爱如昔,婚姻已名存实亡。现在,他们惟一能够达成共识的就是对聪明可爱的小女儿罗丝(艾莉·芬妮饰)不可逆转的爱。本来,科尔一家虽然不幸,却在情感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平衡共同维系着这个家,可是泰德的不忠却打破了这一平衡--然后,埃迪·奥海尔(乔恩·福斯特饰)出现了。   泰德表面上雇用埃迪作为自己的助手,实则希望他可以成为自己和妻子所面对难堪的婚姻关系的催化剂。可以说,埃迪一直将泰德视为自己的偶像。然而泰德不稳定甚至古怪的工作习惯很快使得满怀热情的埃迪整日无所事事--他开始将心思花在风韵犹存、引人无限遐想的女主人身上;反之,只有16岁的埃迪也重燃了玛丽恩作为一个母亲乃至一个女人的热情。在与玛丽恩肉体纠缠的同时,埃迪却渐渐意识到,泰德看似无能的外表背后实则隐藏着某些更为深层的晦涩……夏天在慢慢消逝,玛丽恩和泰德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重新选择生活。
2003年
剧情: 影片以六十多年前一群小朋友在万圣节到邻家讨糖果为开始,小朋友们都乔装打扮成超人、总统等英雄形象,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化装,当邻家阿姨问他是什么英雄时,他说我就是哈维·皮卡,你邻家的男孩。这个讨厌伪装、拒绝幻想的小男孩就是影片的主人公哈维·皮卡。   哈维长大后,其貌不扬,教育程度也不高,在一家医院做个不起眼的文件管理员,生活一团糟,女朋友也离开他。他生活的乐趣似乎只剩下收集旧唱片了,在他零乱、阴暗的公寓里到处堆放着从跳蚤市场上搜罗来的旧唱片。哈维在旧货摊上结识了一位漫画家,与漫画家的闲聊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感触,使他有了一个改变了他的一生的想法,就是将自己生活中最最真实的片段和感受通过漫画表现出来,漫画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与表现虚幻的英雄、魔怪故事的大多数漫画大相径庭的这部连环漫画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共鸣,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也为哈维带来了与他情投意合的妻子。哈维还多次被邀请为大卫·莱特曼的著名晚间脱口秀的嘉宾。   多年后,哈维得了癌症,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把每天如何接受治疗、勇敢面对死亡恐惧的过程加入了漫画书中。生活对一个像哈维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充满艰辛,但他以真诚的态度生活,做自己要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没有言不由衷,没有虚伪掩饰,没有故作坚强,在他的漫画中,有快乐、忧愁、困惑、愤怒、脆弱,一切情感都是发自内心,自然又真实,这也许正是其成功的一大原因。
2002年
剧情:  1998年10月6日,被认为是世外桃源的美国小镇Laramie,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惨案。21岁的Matthew Shepard被两名同样年轻的少年活活打死,只因他是同性恋。五名剧团的青年来到小镇,走访了镇上不同阶层的居民,影片以访谈的形式重现了当年的事件,从事件的源起、案发、救治、葬礼、审判到事件的尾声。   这个案子一开始就显出它的不平常,小镇上的居民们无法以“普通的劫案”来自欺欺人。在访谈刚刚开始之时,有人避而不见,也有人避而不谈,他们对访谈怀着质疑和戒慎,一个老妇人(后来我们知道她就是那位女警官的母亲)告诉来访者:他们不想对事件做评论,它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没有参与这个事件,这是小镇居民的普遍态度。是的,他们试图对此表现出一种淡漠,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惨案永远地改变了这个小镇。事件的不平常在于它由歧视、仇视同性恋而引发;在于它的严酷残忍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漠视;在于它在极短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引起广泛关注;在于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唤宽容与仁慈;还在于事件发生之后,指责的矛头不仅指向两位行凶者,Laramie小镇也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美仇视引发犯罪的焦点城市。罪行毁坏了小镇昔日的形象,也深深伤害了小镇居民的心。在事件中死去的是Matthew Shepard,但是因事件受伤的是整个小镇的社群,是所有曾有过类似被歧视经历的人们,是所有心怀仁慈、尊重人权的人们。随着访谈的深入,小镇的人渐渐地敞开心扉,正视自己的心,他们也意识到:谈开来,或许是个治疗小镇创伤的机会。小镇的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Matthew案"会发生在Laramie?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一事件的?事件前后,我们都做了什么?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小镇的变化,"Matthew事件"后,小镇不是变丑了,而是变得宽容了:镇上的同性恋者在事件发生之后开始有了自己的聚会,他们说,是马菲让他们团结起来了;镇上同情马菲的人们自发举行反歧视游行,途中加入游行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在Matthew的葬礼上,他的朋友们策划了“天使行动”,他们高举天使之翅阻隔反同性恋者的谩骂……我们还看到了全美各地的人们点起烛光为马菲祷告,举办各种各样的聚会、游行、演说……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