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 Goldman

2006年
2003年
2002年
剧情: 托拉生活在芝加哥一个希腊裔家庭中。她那庞大的家族简直可以用“巨型”来形容,光堂兄妹就有27个。古板的父亲加斯深为自己的希腊血统而骄傲,他甚至试图从每个英文单词中都找出其希腊语根源,他总把自己当成家庭中的绝对权威。母亲玛丽亚则开明多了,富有心计的她不时与女儿联合起来暗中抵抗加斯的专制。常年穿着黑衣的祖母是个炸药包,经常无故发脾气不说,还视土耳其人为天敌,幻想自己已经被包围,乃至睡觉时枕头下也藏着小刀。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家庭里,托拉被教导人生的三大目标是:嫁个希腊人,生一群希腊小孩,然后把每个人都喂饱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但托拉却对这样老式的主妇生活感到无趣,她暗自期待不一样的生活,然后行动上她又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结果,拖到30岁她的人生依旧一片黯淡。没有白马王子钟情她这只“丑小鸭”,工作也在加斯开的餐馆里当服务生草草了事。    一天,一位英俊的高中英语教师伊安走进餐馆,托拉突然意识到这个男人就是自己冥冥之中期待的“梦中情人”!但她是那么不起眼,丝毫没有引起伊安的注目。托拉决定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往日不修边幅的她开始精心打扮,并准备报名去一所大学学习电脑。加斯对她的努力抱以冷眼,但玛丽亚的支持却迫使加斯拿出了学费。托拉在姑姑的旅行社里找到了工作,她的生活焕然一新。    一切仿佛有如神助一般,伊安竟然又来到了旅行社,这次托拉抓住了机会。伊安对她一见钟情,他们开始约会,堕入爱河,一帆风顺。但另一方面,托拉心里充满了担忧,加斯一直强调她不许和非希腊裔人结婚。虽然伊安并不以为意,可她却试着将这段感情保持在地下状态,直到他们发展到谈婚论嫁阶段。    为了使自己被这个传统的希腊大家庭接纳,伊安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他在希腊东正教教堂接受了洗礼,身为素食者的他甚至破禁吃肉食,还要不停地参加名目繁多的聚会。而托拉所做出的努力也不少,伊安的父母之保守比之加斯有过之无不及。    经过这对情人的“斗争”以及玛利亚等亲人的帮助,他们终于步入了教堂,举行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巨型希腊婚礼”。
1999年
1995年
1993年
1991年
1990年
剧情:    广告人越疯狂,做出的广告就越有笑点。某广告公司的文案编辑Emory Leeson(达德利·穆尔扮演),发现自己只能想出老实的广告文案之后,被公司送进了精神病院。然而讽刺的是,他的这种直言不讳的文案风格却大受欢迎,并开始和精神病院中的“疯子”们一起合作,写出更多既实在又疯狂得让人拍案叫绝的文案。 以下就是几则“疯子”们创作的搞笑文案和片中的部分爆笑点。     爆笑点之一:为美联航空公司做的广告文案——“乘坐美联航空公司的飞机,大部分乘客都能活着回去。”     爆笑点之二:为邮局做的广告文案。一辆飞速行驶的邮车在公路上横冲直撞。邮递员亲切和蔼地说:“为了能把您的信件及时送达,撞死几个人又何妨?” 爆笑点之三:给某旅行社做的巴哈马群岛的旅游广告。一个丰腴性感的比基尼女郎充斥整个画面,她的名字叫做“巴哈马”,广告语为:“进入巴哈马!”镜头一切换,无数接线员在跟投诉者解释:“我们提供的服务不包括‘进入女郎身体’这个项目。” 爆笑点之四:一个亚裔青年精神病患者在得到了一辆汽车的奖赏后,急于试试身手,一边脚踩油门,一边骂骂咧咧:“他妈的,先轧死几个白人。”   爆笑点之五:给纽约市做的形象广告——“这里的谋杀案发生数量比去年少了一件。”     爆笑点之六:给索尼公司做的广告文案。播出前版本(美国人描述):“因为日本人(个子矮)的眼睛离电子元件的距离比较近,所以电器由他们生产。”  播出后版本(日本人描述):“由于西方人(个子高)的眼睛离电子元件的距离比较远,所以这种攒精密仪器的活儿由我们来干,索尼电器。”  ……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