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奥娜·格拉斯科特

Fiona Glascott

2022年
2018年
2015年
导赏:《布鲁克林》是2015年由约翰·克劳利执导,西尔莎·罗南主演的一部美国新移民电影。影片改编自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影片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影片用镜像方式叙述爱尔兰和布鲁克林两地。艾莉丝在爱尔兰小镇的生活显得局促而压抑,导演通过灰暗的色调、狭窄的街巷和艾莉丝在杂货店打工时遭遇的刻薄对待,勾勒出一个缺乏机会的社会环境。这种压抑感在艾莉丝与姐姐的对话中尤为明显,姐姐用一句“这里没有未来”发出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对艾莉丝命运的预言。当艾莉丝踏上前往美国的旅程,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移民的孤独与不适。船舱内的晕船场景、海关检查时的紧张、初到布鲁克林时的迷茫,这些细节都精准地捕捉了移民的普遍心理体验。影片构建了一组“异乡”与“原乡”的对峙关系。在异乡的布鲁克林,艾莉丝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在百货公司的工作、夜校的学习、与托尼的恋情,都显示出她在新环境中获得的成长。导演巧妙地通过服装的变化来暗示人物的转变:从初到时保守的爱尔兰风格,到后来逐渐融入美国时尚。然而,当艾莉丝因姐姐去世重返爱尔兰时,影片进入了更为复杂的心理层面。家乡的舒适与熟悉、母亲的挽留、新追求者的出现,都成为她必须面对的诱惑。导演通过对比爱尔兰明媚的乡村风光与布鲁克林的都市景象,暗示了艾莉丝内心的挣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艾莉丝与母亲的关系,这种亲情纽带既是温暖的慰藉,也是沉重的羁绊。最终,艾莉丝选择返回布鲁克林。这一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自我认同。她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爱尔兰女孩,而是一个在异乡找到了归属感的独立女性。导演通过艾莉丝与杂货店老妇人的对话展现了这种成长:曾经的受害者如今能够从容地面对过去的阴影。《布鲁克林》的成功在于它没有将移民故事简单化。它既没有美化美国梦,也没有贬低故乡的价值,而是通过艾莉丝的视角,展现了移民经历的复杂性。影片中的布鲁克林既是一个真实的地理空间,也是一个隐喻,代表着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他者\"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影片最终拆解了\"故乡\"与\"异乡\"的二元对立。当渡轮再次启航,大西洋不再是阻隔的鸿沟,而是流动的认同之海。(编辑:王梓苡)
2012年
剧情:版本一   泰德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考古探险家,并一直为此而努力着。长大后,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日子穷困潦倒,并且遭遇了各种挫折打击,却一直坚持在追梦的路上。   机缘巧合之下,第七次失去工作的泰德代替生病的考古教授前往秘鲁,寻找传说中的印加黄金城。隐藏了真实身份的泰德与教授的女儿一道,带着打开失落之城的钥匙,来到美丽神秘的热带沙漠与丛林,共同踏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探险之旅。   在寻宝的过程中,泰德和他的团队--年轻漂亮的教授女儿萨拉、贪财搞笑的当地导游弗雷迪、贪吃可爱的小土狗杰夫和聪明伶俐的哑巴鹦鹉贝尔佐尼(里约大冒险中的红色鹦鹉),遭到了盗墓组织的围追堵截。一路遭到盗墓组织的追杀,又遇到古城守护者--木乃伊的反击。   经过种种困难,越过重重险境,凭借智慧与勇气,泰德的团队和可爱敬业的木乃伊守护者们一起打败盗墓者并保护了宝藏。泰德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并赢得了美人的芳心。 版本二   泰德(凯瑞·莎勒 Kerry Shale 配音)是一名芝加哥的普通建筑工人,但却从小怀揣着成为一名考古学家的梦想,因此常常在工作中神游万里而被频频解雇。就在第七次被解雇之后,泰德去看望他的考古学朋友亨伯特教授,然而此时教授刚刚受邀去印加古城探索一个重要发现,却恰巧因生病不能前往。阴差阳错之下,泰德被当成亨伯特教授远赴秘鲁,与年轻火辣的考古学工作者萨拉(菲奥娜·格拉斯科特 Fiona Glascott 配音)一道,在壮美神秘的热带沙漠和丛林里,携手寻找传说中的印加黄金城。一路上和秘鲁导游弗雷迪、小土狗杰夫、鹦鹉贝尔佐尼甚至一只守卫黄金城的神秘木乃伊一起,开启了一段离奇刺激的探险之旅……
2011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