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杰

Andy On

有片源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导赏:《别叫我“赌神”》是演员周润发继《无双》之后,时隔5年和观众见面的作品,也是《无双》导演庄文强强担当编剧,为“发哥”周润发量身定制的作品。周润发曾经饰演的“赌神”高进堪称一代经典,并掀起了香港赌片的时代热潮。时隔34年,“赌神”归来,发哥在电影中饰演的“新赌神”吴光辉,一改之前洒脱帅气无所不能的形象,回归市井,化身草根。影片通过吹牛辉与李阳之间的父子关系,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和伟大;同时,也通过吹牛辉在赌场上的失意和挣扎,揭示了赌博对人生的破坏和腐蚀。片名贴合了周润发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发哥”与“赌神”在港片影迷心中早已合二为一。从表演上说,周润发在影片前半程的表演更贴近港片巅峰时代的夸张风格,而最后通过跑步的方式找到内心平静的情节,又和现实中周润发酷爱慢跑、甚至在上海也要去外滩跑一程的新闻有些呼应,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时被感动。除了周润发之外,《我不是赌神》还汇集了袁咏仪、方中信、廖启智、安志杰等实力派演员。他们在影片中的表现同样值得称赞。袁咏仪饰演的李夕,是一个坚强而温柔的女性角色,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儿子李阳创造了一个温馨而美好的成长环境。方中信、廖启智等演员也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表演同样精彩而生动。在《别叫我“赌神”》之中影片讲述蹉跎半生的吹牛辉,为爱放手一搏重新寻找自己的故事,令观众深深感悟到“莫做后悔事,抱紧眼前人”的人生箴言。而恨铁不成钢依旧不离不弃的朋友、有缘无份遗憾错过却一直牵挂彼此的恋人、磕磕绊绊最终相伴闯天涯的半路父子……友情、爱情、父子情也在电影里互相交织,令人触动满满,暖心治愈的同时也能让你笑泪齐飞!(编辑:明慧)
怒火12小时
怒火12小时

演员/

导演:武浩/
主演:安志杰/
类型:剧情/
导赏:徐浩峰的电影《门前宝地》是一部深刻描绘民国时期天津武行生态的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硬派武侠”风格。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动作片,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社会深度的影像作品,通过对民国天津武行的细致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天津,这是一个武行极为昌盛的时期。天津作为当时的租界城市,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为武行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徐浩峰在影片中巧妙地将武行与天津的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展现了武行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除了对武行的细致刻画,影片还通过对天津社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天津作为一个租界城市,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影片中的天津城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又有破败的贫民窟,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武行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影片通过对天津社会环境的描绘,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武行在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徐浩峰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民国时期天津武行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影片中的孟会长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角色,她作为中华武士会的会长,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她的形象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刚毅,展现了女性在武行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如齐铨、沈岸等,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影片深刻地揭示了武行在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和挑战。徐浩峰在本片中采用了类似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将武行的规矩、礼仪和人物关系细致地呈现出来。影片中的武行规矩严格,如武馆门前百米的街道若有不平事,一概由武馆处理,这种规矩不仅体现了武行在社会中的权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影片通过一系列比武的场景,展示了武行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比武场景不仅仅是动作戏,更是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揭示。影片中的动作设计是其一大亮点。徐浩峰的武打片以“打得有理,赢得漂亮”为标准,强调拳理和实战性。在《门前宝地》中,动作场面设计得十分精彩,拳脚、长棍、武当剑、八斩刀等武器的使用都极具特色。影片中的打斗不仅追求视觉上的震撼,更注重动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厚的武术底蕴。这种对武术的尊重和传承,使得影片的动作场面不仅好看,更有深度和内涵。《门前宝地》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感和社会意义的电影作品。徐浩峰和弟弟徐骏峰导演通过对民国天津武行的细致刻画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个充满变革与怀旧气息的民国世界。影片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动作片,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社会深度的影像作品,值得观众细细品味。(编辑:赵敏)
2021年
2019年
导赏:2019年,吕冠南与谭广源联合执导的《潜行者》以港式警匪片的硬核基因搅动起久违的类型片波澜。这部集结伍允龙、吴建豪、安志杰等动作明星,并由谢霆锋友情客串的犯罪动作片,在院网同步的发行策略下,既延续了中国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血脉,又试图在网络电影新生态中寻找破局之道。影片以卧底警察陷入三重势力绞杀的叙事主线,构建起一个关于身份迷失与人性救赎的黑色寓言,其拳拳到肉的动作设计与螺旋上升的戏剧张力,恰似一柄双刃剑,既划开了类型创作的桎梏,也暴露出工业化转型期的阵痛。《潜行者》展现出中国香港电影人娴熟的商业类型把控力。卧底警探小伍在毒枭暴哥集团中的身份浮沉,不仅是传统无间道模式的延续,更被赋予当代语境下的身份焦虑。当他意外登上黑帮权力巅峰时,这种戏剧性反转不仅解构了传统警匪片的二元对立,更将人物推入道德困境的深渊——执法者与犯罪者的身份界限在权力异化中逐渐模糊,这种主体性消解在公海魔鬼船的场景中达到高潮:封闭的钢铁牢笼既是物理空间的囚禁,更是精神困局的隐喻。而第三方武装力量“三叉戟”的介入,使影片跳脱出警匪对决的窠臼,形成警方、黑帮、雇佣兵三方角力的叙事网络,枪战、刀械搏杀与遥控炸弹的多层次动作编排,恰如其分地外化了权力博弈的残酷本质。陈嘉上监制的烙印在动作美学中尤为显著。作为缔造《逃学威龙》《画皮》等经典的类型片大师,他对暴力美学的把控在《潜行者》中得到全新诠释。伍允龙与安志杰的巷战戏码,招式中渗透着咏春拳的贴身短打精髓,高速剪辑下仍保持着动作逻辑的完整性;吴建豪饰演的狙击手则带来冷兵器与现代火器的碰撞美学,天台狙击战的长镜头调度,将空间纵深感与死亡压迫感凝练成视觉诗篇。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遥控炸弹爆破戏的节奏掌控,爆炸点的时空延展与人物奔跑轨迹形成精准对位,这种将数学美感注入暴力场景的尝试,彰显出中国香港动作指导体系的深厚底蕴。在华语动作片的谱系中,《潜行者》或许难称完美,但其在类型坚守与创新之间的摇摆探索,恰恰构成了最具研究价值的文本。这部作品,既是对港片黄金时代的深情回望,亦是对未来可能的勇敢试航,在商业与艺术的钢丝上,中国香港电影人的每一次跌倒与站起,都在续写着“东方好莱坞”不死的传说。(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