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奎尔

Anthony Quayle

有片源
1966年
1965年
1964年
1962年
剧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一个“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   劳伦斯在去麦地那会见部族首领费萨尔王子的途中,遇见了哈里苏部族的首领阿里,此人年轻剽悍,后来给了劳伦斯很大的帮助。劳伦斯到费萨尔处,只见他的大本营遭到土尔其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费萨尔采纳了劳伦斯的意见,从陆路攻打亚喀巴,为占领大马士革铺平道路。劳伦斯则与阿里率领突击队穿过沙漠,冒着炎热与风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该城。   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枝弹药,叫他们牵制士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比较讲究策赂。他换上阿拉伦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对大马士革发动的总攻势中,劳伦斯与阿里率领的阿拉伯军队骁勇善战,长驱直入,比英军提前一天攻入。但战后,英阿双方在管辖大马士革这个问题上发主严重分歧,劳伦斯困于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国后,忧郁不得志。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
1961年
剧情:    二战时期,德军嚣张的气焰渐渐被打消,各国都积极地做着反法西斯斗争。但德国纳粹还在做着垂死挣扎,随时都有可能进行反击。纳粹军队在爱琴海上的某希腊小岛上,安装了两支火力强劲的纳瓦隆大炮,威胁到邻近岛屿英军的安危。于是英军上级下达密令,派出几名士兵执行摧毁巨炮的任务。空军下士安东尼就在其中,但这项行动危险异常,很多人认为这无疑等于送死。      但为了拯救被困在附近岛上的两千名英军士兵,安东尼在内的六名同盟国与希腊士兵不得不接受命令,在军官法兰克林少校的带领下潜入该岛。与岛上游击队会合后,伺机炸毁大炮。巧的是,游击队的接应者正是小队成员索瓦卡的姐姐安德瑞亚及当地的女教师安娜。女教师安娜美丽温柔,让安东尼不由为其倾倒。而两名女队员也随队一起行动。      德军的守卫十分森严,要想接近两座纳瓦隆大炮就必须经过一个高山峭壁。但是,其间险象重重。当法兰克林少校在任务中受伤后,凯西上校因为经验不足而坏了大事。进入小岛后,一切十分不顺利。安东尼等人的每项行动都困难重重,至关重要的炸药也不翼而飞。经过一系列调查,他们发觉小队中有叛徒。而这也导致梅西上校、爆破专家米勒下士与希腊游击队员安德瑞亚之间起了嫌隙。      在梅西上校的严密推理后,安娜成为了重要的嫌疑人,最终因羞愧而自杀。安东尼心里十分难过,但故作坚强,继续展开行动。此时安东尼作为小队的队长带领大家渐渐逼近放有两门大炮的碉堡。被德军士兵发现后,险些丧生。最终几人冒着生命危险炸毁了两门大炮,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战术的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岛上的两千名士兵被解放,而此时也传来盟军登陆的好消息。  
1958年
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