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亦男

Yinan Diao

有片源
2021年
2019年
导赏:2019年由刁亦男执导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以风格化的视听带来浓厚的形式意味,固定长镜头的连贯性带来时空的凝滞与连贯之感,运动镜头利用演员走位进行场面调度足见导演功力,角色离开后镜头并未离开,而是停留在原地;镜头对准透过塑料薄膜的人影,而并没有对混乱的枪战现场进行直接展示,配合音响的使用来猜测动作,既是刻意为之,也为影片蒙上层层神秘色彩。黄绿色影调为影片定下晦暗不明的颓丧基调,伴随本片始终的淅淅沥沥大雨亦增添了潮湿阴翳的情感色彩,而粉色光源和霓虹灯管的使用带来光怪陆离的迷幻气质。《南方车站的聚会》以影像进行叙事,多次以景别的更替和微妙的镜头运动暗示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化,暴力镜头的不吝展示配合快速剪辑形成某种残忍的浪漫,雨夜疾驰下,鲜血与泥土混杂带来震撼的影像冲击力;周泽农以枪对准墙面上的海报,画面显示出旧日片段的缩影,既是一种对时代的缅怀,也是一种消极的抵抗。电影的音效设计足见用心之处,愈发密集的鼓点敲击营造了焦急的氛围,话语被火车声音的刻意掩盖暗喻了个体在时代变革之下的渺小,而片中多次声画蒙太奇的使用再次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夜市中的舞蹈以音画不同步和刻意为之的爆米花爆炸声与枪声的有意混淆强化了狂欢意味;画面对准溃逃中的周泽农困于陋室,背景却响起飞机的喷气声,是他心中对自由、远方和渴求解脱的向往,高举的手枪稍显无力,是对当下困局的逃离,也是他最终被枪杀的归宿。影片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符号隐喻,颈上悬吊玉佛也没能逃脱杀身之祸,透明的雨伞成为血染的凶器;动物园中的搜查戏意味无穷,企鹅在虚假的门前等待,长颈鹿的头部被门遮掩,象之眼被蒙上了阴影,枪声响起后懵懂而呆滞的虎之眼,而动物之眼的层层叠加,在最能洞悉真相的眼睛所注视下,善与恶都将被处决。帽子在水中浮浮沉沉,周泽农一个人的死亡伴随一群人的狂欢,阴影也终将被阳光所覆盖。(编辑:刘若能)
2018年
导赏:《江湖儿女》是贾樟柯导演继《三峡好人》、《山河故人》之后,携手妻子赵涛的又一部银幕经典之作。近年来,贾樟柯导演对社会飞速变变迁以及时代变迁中的人这一母题给予高度关注,在《江湖儿女》之中,他通过一对江湖情侣巧巧和斌哥十几年间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将时代变迁中人的迷茫困惑和难以适应。影片的故事、人物关系都不复杂,可以说是一个常见甚至有些俗套的爱情故事,而把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讲的如此不普通,导演的艺术功力可见一斑。首先贾樟柯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在电影行业工作多年,对于时代变迁最直观的感受大概就是电影的拍摄媒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部影片当中,导演使用到了很多种不同拍摄媒介的素材,DV、胶片、数码还有影片结尾的监控素材,不同媒介带来的影像质感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时代的具象感受、不同的时代氛围,也体现出贾樟柯导演对于摄影这一行为模式的变化背后承载的有关纪录和观看的社会权力、社会秩序变化的观察和思考。此外,电影展现了21世纪以来城市化带来的物理景观巨变和社会文化巨变,从晃晃荡荡的绿皮火车到高架上飞速驶过的高铁,从欧美摇滚乐到朗朗上口的国产流行音乐,从衰落的大同煤矿到建成的三峡大坝,对西方生活模式的学习模拟从抽雪茄喝红酒到打高尔夫摆家用健身器材,从打架斗狠的江湖秩序到现代法治社会规则等等,这诸多细节共同拼凑成这十几年间不断流动着的社会图景。其中最集中最鲜明地呈现人对这一切变化感到困惑的片段是巧巧出狱之后踏上寻找斌哥的旅程,由于五年的牢狱生活,让她同外界几乎完全隔绝,她甚至没有机会来慢慢感知变化的过程,影片在她寻找旧爱的过程中体现她出狱后对当时社会行为的不熟练、对社会规则的不熟悉、对社会危险的不敏感,因此被偷、被骗、被伤害,但她能够迅速地接受和学习,她是在精神上能够更快地适应和接受变化的人,因此她能坦坦荡荡地爱也能彻彻底底地放下,开始自己的生活,不耽于过去,而斌哥却不同,他更早出狱,看似他是更早接受了变化的人,但实际上他才是那个在精神上始终沉溺在过去辉煌中不愿面对现实的人。如贾樟柯所说,“日新月异中总有落下的角落和人”,影片同时反思着社会结构和个体本身,不做简单的归因才让影片的思想性更加深刻。(编辑:许雨婵)
2016年
2014年
导赏:在商业与艺术之间,许多电影往往难以找到平衡点。《白日焰火》却成功地打破了这一困境,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影片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在艺术层面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斩获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白日焰火》在侦探推理片的框架下,巧妙地融入了心理、悬疑、警匪、情色以及黑色电影等多种类型或亚类型。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的教材级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一样,《白日焰火》也塑造了一个冰冷不安、薄情寡义的世界,它们的男主人公都是失意、孤独的侦探,想要通过查明真相寻回勇气,身肩为老搭档寻仇的重任;它们的女主人公都是满口谎言的蛇蝎美人,为求自保不惜出卖、利用乃至杀害所有人,然而又都有着说不出的苦衷;最后,无论是鲍嘉还是本片廖凡饰演的主人公力,都陷入了与蛇蝎美人的情感泥沼。影片对心理现实和情感结构的呈现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廖凡和桂纶镁的精湛演技,为影片中的角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呈现了人性的本真状态,使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强烈共鸣。导演刁亦男融合了生活化纪实性风格与表现主义艺术风格,让影片在视听上既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电影片名与影片收尾处冰天雪地中大白日下绽放的焰火深刻呼应,它既是一种颇具荒诞感的情绪宣泄,亦是对男女主人公破碎心灵的救赎。虽然一个悬案的破解值得欢悦,但在那颠倒白日黑夜的绽放中,却隐含着说不清的人生苦楚。更加引人关注的是,《白日焰火》作为一部带有强烈类型倾向的作者电影激活了文艺片电影市场,取得了超一亿元票房的可喜成绩。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认为,《白日焰火》促成了电影市场的升级,改善了市场的一元化格局,实现了电影市场的多样化转型,是中国电影十几年产业化改革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编辑:明慧)
2007年
2003年
制服
制服

导演/编剧/

导演:刁亦男/
类型:剧情/
剧情:  北方的中小城市,郊区工业区,小建开着一爿普通而不起眼的裁缝铺。小建生长在工人家庭里,裁缝学校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市场街开了这爿小铺。小建性格孤僻内向,偶尔收摊后去工人俱乐部的游艺厅玩却常被小混混们欺负。   夏天,小建似乎突然迎来了迟到的青春期,内心充满莫名的骚动。他开始注意离裁缝铺不远的发廊妹,或者在傍晚的烟摊前和老板娘搭讪。    小建去搪瓷厂工会为摔伤卧床的父亲要医药费那天, 一个警察送来一身制服让他熨。一段时间过去了,小建无意中发现那身警察制服一直未被取走。按照衣袋里一张票据的地址,小建找到了警察的家,从邻居口中得知,警察于一周前遇车祸身亡。回来的路上,小建在地下通道躲雨,邂逅音像店营业员郑莎莎。   小建对郑莎莎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他的双重生活,白天他在裁缝铺里做衣服,暮色降临后,就在一处工地里换上那身警察制服,到音像店小街的路口煞有介事地指挥交通。   一切就这样平静地开始,却让小建内心充满激动和不安。他不自觉地体会着行使警察权利所带来的快感,同时品尝着在与郑莎莎的接触中从未有过的幸福滋味。一个闷热的夜晚,警察小建和郑莎莎在小街的路边双双坠入爱河。    渐渐地,小建完全投入到了自己为自己营造的虚构世界里,虽然父亲因工厂兼并而被除名,小建横遭暴力,但作为警察的冒险美好体验,成了他心中的黑暗之光。小建和莎莎的关系也到了情真意切的地步。    父亲住院使小建家中经济拮据,一次小建扮成警察罚款暴露了身份,警察威胁梅梅说出小建真相。美好爱情受到残酷现实的挑战。    一个阳光耀眼的午后,小建身穿那身警察制服,骑着单车,飞奔在树影斑驳的路边,他要去找梅梅并告诉她自己的一个愿望…… 
2001年
导赏:《走到底》作为中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公路电影,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类型和视听风格。影片视听效果出色,摄影风格简洁明快,高速摄影、低速摄影和两极镜头的迅速过渡形成了极具冲击力和速度感的视听节奏,形成巨大影像冲击力的同时,深刻体现了小王和莫莉动荡不安的心理状态。平行蒙太奇的使用将几条线索分开交待,巧妙地产生了箭在弦上、危机迫近的紧张感。《走到底》人物塑造有独到之处,配合姜武、莫文蔚、张震岳等演员的出色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小王是一名平凡的司机,生活单调乏味,性格憨厚老实,莫莉的出现令他逐渐改变自己。莫莉特立独行,敢爱敢恨,她对男友阿东既有难以割舍的复杂感情,但又对阿东的犯罪行为感到无奈和痛苦,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勇敢,在困境中寻求希望。阿东深刻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他冷酷无情,为了财富不择手段,抢劫盗窃的犯罪事实不容更改,但他对莫莉的感情刻骨铭心,不惜铤而走险,以死亡终结了生命。《走到底》主题深刻,小王与莫莉原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却因偶然的搭车事件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随着命运的洪流前行,这是命运的无常与荒诞所在。影片的爱情主题贯穿始终,困境中的相处促使小王对莫莉产生了感情,而小王的陪伴也促使莫莉走出了阿东死亡的阴影。莫莉对小王的依赖和信任,阿东对莫莉的深情与背叛,都展现了爱情的双面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是复杂而矛盾的。而这一次旅途对莫莉和小王而言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逃离,也使他们重新找回了自我,人格更为完整。小王更有勇气和担当,莫莉不再依赖他人,而是一个更为坚强和独立的女性。施润玖聚焦于人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深刻体现了独特的现实写照与人文关怀。(编辑:刘若能) 
1999年
导赏:《澡堂》是导演张杨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以北京胡同中一座有历史感的澡堂为载体,讲述了澡堂老板父子间的感情,以及围绕澡堂生活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朱旭、濮存晰、姜武、李丁、何冰等演技派演员在片中奉献出极为精彩的表演,为影片营造出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氛围。《澡堂》故事的核心是朱旭饰演的澡堂经营者老刘与儿子们的关系。因为收到智障弟弟的明信片,濮存晰出演的大儿子大明误以为父亲去世,从深圳赶回了北京。随着穿着西装的大明进入雾气弥漫的澡堂,观众们也开启了一段对于北京澡堂文化的体验之旅。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澡堂满足了“赤诚相见”的顾客下棋、斗蟋蟀、按摩、休息的需求,具有了老舍先生笔下茶馆一样的减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影片用大篇幅展现了顾客与老刘一家融洽相处的画面,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清晰,为此,张杨还设置了何冰被追债的堵在浴室和为要离婚夫妇创造单独相处机会两场戏,表达了经营者老刘侠肝义胆、助人为乐精神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随着“大明冲澡”、“寻找走失的二明”、“下雨天修房子”老刘和大明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大明甚至也开始介入到澡堂的经营。但随着父亲老刘的离世,一切都画上了句号,只剩下智障的弟弟重复着之前的工作。从影片开端出现的“自动洗澡机”、儿子送给老刘的“腿部按摩仪”、“自动洗车房”,张杨一直传递着更为便捷的新事物最终会取代旧生活方式的理念。随着拆迁的进行,老顾客们也离开的旧日的平房搬进楼房,澡堂的《我的太阳》也成为绝响。(编辑:方舟)
1997年
导赏:《爱情麻辣烫》是一部贴近现代生活又富有新鲜张力的电影,它通过五段处于不同情感阶段的爱情故事,成功地捕捉到了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人性的复杂性。电影中的五段故事从日常中提炼,但又有着超脱日常的爱情神性与戏剧浓度。在《声音》中,一个喜欢录下城市各处声音的奇怪少年的暗恋,唤醒了观众对于学生时代纯洁爱情的记忆;而《照片》则以一次偶然的相遇和照片冲洗的暧昧,探讨了意料之外的爱情和对未知结局的渴望;在《玩具》中,是对于婚后生活中情感与日常的重燃,讲述了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的重要性;《十三香》和《麻将》则分别描绘了人到中年面对离婚的内心挣扎,以及黄昏之恋的深刻描绘。这些故事虽各自独立,却又以结婚为主要的架构,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尤其是《照片》篇章,夏小万和林雨青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张扬导演影像风格的特点——将情感细腻地嵌入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里,用一系列精致的影像和隐喻性的情节,向我们揭示了爱情的复杂与美丽。两人间的情感扣人心弦,即便是在短暂的相遇中也能擦出爱情的火花,张扬导演通过对光线的巧妙运用和细腻的情感描述,让这段情感显得尤为动人,又不失真实感。张扬擅长从细节入手,通过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出生活的复杂性和非一致性,展现人性的多面性和深度。在视觉风格上,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强调自然光线和现场声音的运用。他的镜头下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更倾向于捕捉生活中最真实、最原始的面貌。这样松弛轻盈的影像风格也让每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和理解。通过周建和夏蓓准备婚礼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主线,更是巧妙地将这些看似相互独立的故事织进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中,呈现了一个多元而又细腻的爱情世界。人物的塑造深刻细致,不仅仅关注于爱情本身,更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总之,《爱情麻辣烫》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五段爱情故事那么简单,更是通过张扬导演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展现了爱情的万千面貌和人生的丰富多彩。它是对现代生活的一次深刻剖析,也是对每个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温柔触碰。(编辑:王斯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