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Dennett

1996年
1993年
剧情: 19世纪中叶,在遥远空旷的新西兰海岸,美国少妇爱达带着九岁的女儿和一架大钢琴嫁给了美国殖民者斯图尔特。由于路途十分艰难,丈夫决定舍弃钢琴,将它留在沙滩上。爱达内心痛苦万分。她从小就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而唯一能让她排遣寂寞的就是钢琴那优美动人的音乐。斯图尔特只是个一心想要发财的商人。他根本不理会妻子的要求。爱达只能求助于邻居乔治·贝因。贝因表示想听爱达的演奏。于是爱达在海边发狂地弹琴,渲泄着她内心的寂寞和痛苦。贝因从这震憾人心的音乐中了解了爱达的心。贝因用一块土地与斯图尔特换走了钢琴,并费尽千辛万苦将它运回家中。为了弹琴,爱达每天去给贝因上钢琴课。而贝因为了亲近爱达,提出用爱抚亲近可以换回钢琴。在音乐与爱抚中,贝因比斯图尔特更深地理解和爱着哑女爱达,他们两人的情感也逐渐滋长起来。专横的斯图尔特发现这一切后将爱达与孩子都囚禁在屋中。然而这并不能阻止爱达向贝因表达爱意。狂怒之下,斯图尔特用斧头砍下了爱达的一根手指。这终于导致了一场斗争。两个男人间达成了协议,贝因带着爱达和孩子以及钢琴离开这里。   在船上,爱达在强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抛弃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记忆的钢琴。她把它掀倒了海里。贝因与爱达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当金属的假指与钢琴键相撞时,发出了一种奇特的声响。它融入了钢琴美妙合谐的音符之中,创造出了另一种完美的旋律。
1992年
1990年
剧情:珍妮特出生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与珍妮特一起出生的一个双胞胎姊妹,在出生后不久死去,这件事成了她从小的一块心病。珍妮特上小学时,一次放学途中,认识了一个年纪比她大一些,爱看诗集的女孩,这次偶遇,打通了珍妮特通往文学的大门。珍妮特的父亲也支持她的这一爱好,童年生活就在书本和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中度过。 上中学时,姐姐玛丽外出游泳,被汽车撞死。这突来的打击,让珍妮特痛苦得不堪忍受,心中的那块心病又重了几分。本来就很害羞沉默的珍妮特变得更加的忧郁。 家境贫寒,珍妮特面临着上大学的问题,没有钱只好寄宿在城里叔叔家里。叔叔长年生病卧床,家中的一切由婶婶照料。住在亲戚家里,珍妮特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妹妹沙丽到来,发现了珍妮特的处境,就把婶婶积攒在壁柜上的巧克力偷来,姐妹俩一起愉快地享用了。婶婶发现了巧克力被吃光,把两姐妹赶出了家门。珍妮特为了继续上学,就只有靠朋友和自己打工维持学业。 珍妮特的老师发现了珍妮特的文学天赋,介绍她写一本有关精神病人的书。为了写书,珍妮特住进了精神病院里,切身感受精神病人的遭遇和内心世界,到后来,医生和珍妮特的母亲几乎分辨不出珍妮特与精神病人之间的区别。 母亲节到来了,珍妮特用这本书的稿费让母亲和妹妹沙丽去希腊旅游。结果,沙丽在旅游途中又因车祸去世。几乎崩溃的珍妮特一人到医院修理她满口的虫牙,在医院期间,珍妮特想象自己回到精神病院,重新经受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后来,珍妮特与另一位男作家结识,在一所幽静的房子里,她重新开始写作。
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