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o D'Alessandro

2007年
2005年
2004年
2002年
剧情: 二十九岁的英语教师菲莉芭决定要为他的家人复仇,目标是一个外表是个正当生意人,其实 恶贯满盈的毒犯。她悄悄的将炸弹藏在背包里,混进了毒犯的办公大楼。她确保一切就绪後,将炸弹背包放在他必经的门外废纸篓。当她引出了他的秘书後,她也迅速离去,一切如计划中进行。但冥冥中,意外发生,清洁女工将废纸篓的背包放进了清洁车,然後进入升降机,内里站着的是一个爸爸及他两个孩子。一声爆炸巨响,四人命丧当场。逃离大厦的菲莉芭以为大仇已报,当晚,警方闯进她的寓所将她拘捕,她对案件全无否认,对所作一切绝无悔意。在警局内,菲莉芭接受严厉审问,其中一个警察叫菲利浦,二十一岁,负责纪录一切。菲莉芭要求用英语进行口供审问,由菲利浦负责翻译。这时菲莉芭终於知道案件真相,她杀死的是四个无辜的人,她的复仇目标依然生还。菲莉芭知悉一切後,整个人沮丧不已,神志陷於昏迷。当她醒来後,发现只有菲利浦在她身边。她提着他双手,两人首次两眼对望。菲利浦离开房间经过局长房外,偷听到局长正审问菲莉芭意欲杀死的毒犯。菲利浦回到家里,将发生的一切告诉他十一岁的弟弟艾维尔,艾维尔是菲莉芭英语班的学生。当晚,菲利浦睡得极差,他向父亲坦告,自己正堕入情网。审讯继续,菲莉芭将始末告之,并坦言不相信警方。她怀疑警方高层与毒犯互相勾结。菲利浦押菲莉芭回监仓,并偷偷给了她一个微型听写器,秘密联系。两人的秘密被局长知悉,并搜查菲莉芭监仓,发现了菲利浦意欲协助菲莉芭逃走的计划。但这不过是菲利浦的诡计以避过所有人的耳目,他正巧妙地设下更精明的布局,为菲莉芭的自由作最大胆的尝试。
1970年
剧情: Andy Warhol的艺术作品以通俗/庸俗见称,可以把罐头汤当作画的主题,把玛莉莲梦露画得色彩斑烂。Warhol监製的着名乐队Velvet Underground所唱的歌曲的主题都围绕着毒品与颓废生活。而由他出品,Paul Morrissey执导的电影,亦是不惶多让,例如描写的是一个牛郎似的颓废男子的生活,好逸恶劳,终日游手好閒,吸毒,在垃圾堆中过着垃圾般的生活。而里的男主角更是正宗牛郎一名,在日落大道的一间旅店中,先与旅店老板娘搭上,再勾搭一妙龄少女,又与少女的过气女星母亲打得火热。最后牛郎毅然离开这位中年妇女,她气愤得要用枪杀死他……就在日落大道上活生生的演一次<日落大道>。   这位牛郎是Joe Dallesandro,是肉热渣三片的男主角。我不知道Andy Warhol与Paul Morrissey是否gay的,但肯定他俩有其中一人是"greek greek"地的,不然不会经常把Joe哥的肉体赤条条的暴露在观眾面前,而这位Joe其实也的确有做牛郎的条件。以前的电影从来只会把女性的肉体呈现在电影上,成为观眾的慾望对象,Andy与Paul这系列电影却一反传统,转而展现男性肉体,其暴露的程度比<午夜牛郎>尤甚。无容否认的是他们走在时代的尖端,勇於颠覆当时的道德界限,刻意的触怒卫道之士。   这系列电影除了调戏舞男,还要向你展现地下人类与其生活,人妖、同性恋、妓女、脱衣舞孃、过气女星、痴肥人种(貌似John Waters电影里的Divine),更肆无忌惮地公开展示做爱、自慰与吸毒的场面。而其实片中的所有演员都如癮君子般,说话如白痴,行动如丧尸。这很可能是导演Paul刻意製造的即兴效果,但最大的可能性是……这班人根本就是道友!   你可能会见过有影评人评一些戏的对白冗长(例如伊力卢马的那些),"冗长"这个字眼显然不适用於此两片,因为两片的对白有"一匹布咁长",整套戏的场数不多,演员们就在各场里喋喋不休地谈了一个半小时,而讲的统统都是閒话家常的废话,没有耐性的观眾转去看《城市论坛》还可能没有那么气顶。但"一匹布咁长"的对白无疑是此片的一大特色。此片的特色还有16mm(甚至可能是8mm)的粗微粒菲林画面,有看小电影的感觉。   里的过气女星,无独有偶,其实就是<午夜牛郎>里出现过的阔太,名为Sylvia Miles。而Joe Dallesandro是Warhol团体的成员,多年来做模特儿与演员,笔者翻查过资料,更得知Joe在苏德堡的里,做一个叫Uncle John的角色。苏兄不愧为一个cult片迷。   Warhol的出品里,Velvet Underground与Paul Morrissey的作品都有的很重的独立性,以生活作艺术,贯彻DIY精神,简单易做,而且啟发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