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天

Tien Miao

有片源
1976年
1975年
剧情: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事 件,派兵侵占朝鲜,并伺机进攻中国 。在此紧要关头,光绪的师傅、户部 尚书翁同等主张应战;慈禧的宠臣 李鸿章力图避战,幻想乞求欧美各国 对日施压,迫其撤出朝鲜。大权在握 的慈禧则执意要把扩充海军的经费用 来修建颐和园为自己庆寿,主战派对 此非常不满。光绪对慈禧的亲信、宦 官李莲英干预朝政、贪赃枉法的行径 十分气愤,曾多次进行训斥。李莲英 为讨好慈禧,把慈禧宠爱的小太监寇 连材派到光绪身边充当密探。但寇连 材深明大义。一次,光绪、翁同与 李鸿章辩论国事,翁同主张以恭亲 王奕所持“文宗(咸丰)遗诏”制 约慈禧,以修建颐和园的经费购买武 器,坚决抵抗日军入侵。翁同的忧 国忧民和一身正气,使寇连材深受感 动。从此,他决心倒戈忠于光绪,并 企图劝说慈禧。   李鸿章乞求俄、英、 德、美等国干预遭到拒绝,日军自18 94年 7月25日起从海、陆两线向中国 军队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双方同 时正式宣战。尽管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但由于清政府掌权者执行避战求和 的政策,大连、旅顺、威海卫相继陷 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之战失 败后,清政府被迫派李鸿章于1885年 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慈禧仍大兴土木建颐和 园庆贺自己的六十寿辰。后日军逼近 天津,慈禧伪称光绪有病而直接掌权 ,排斥维新派,责令翁同告老返乡 ,并安插荣禄等亲信掌管军政大权。 李莲英并设计诬陷支持光绪维新变法 的珍妃与男戏子有染,将她囚入冷宫 。恭亲王正要借“文宗遗诏”节制慈 禧时,却在盛怒之下昏厥过去。寇连 材冒犯上之罪向慈禧呈上一纸陈条, 历数她的过失,并主张重整军备与日 再战,不幸被慈禧杀害。光绪见事已 不可为,再度陷于悲观绝望之中。
1970年
1968年
1966年
导赏:胡金铨,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武侠片导演,若攀援武侠片,胡金铨导演是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他开创了当代武侠电影的形态,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武侠电影之父”,他的美学观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后进的创作者。《龙门客栈》是胡金铨电影中的佳作,不仅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很好的成就。电影《龙门客栈》作为武侠题材的佳作,既传承了武侠经典的元素,又在剧情和人物刻画上进行了创新。影片中的武打场面、角色性格、情感纠葛,都融合了经典武侠元素,同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在剧作结构上,本片是比较典型的“九本戏”的形式,即用片段串联的方式来结构故事。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场景的铺排、节奏的把握以及连续的小高潮的设置。比如《龙门客栈》中萧少兹首次出场的一场戏,动作性、趣味性、戏剧性都很强,但是从总体的故事结构来看,这场戏仅起到了塑造人物的作用,与故事主线的关系有些游离。后来吴掌柜的出现才真正建立起了萧少兹同故事主体的关系。这使情节发展不是很顺畅,但是因为场景本身的动作性、戏剧性又很强,所以并不会带来拖沓和沉闷感。在武打场面中,影片保留了武侠电影的精髓,通过华丽的动作和紧张的节奏,营造出激烈的战斗氛围。同时,影片也在武打场面中加入了创新的元素,通过动作设计和特效效果,呈现出更加引人入胜的战斗画面,使经典武侠得以焕发新的活力。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港台武侠电影中典型的武打方式是刀剑对决式,比较重视武打的真实性。胡金铨电影的武打设计便“受到京剧武戏的影响,有京剧‘开打’的明显痕迹”,“在京剧武戏的风格化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银幕的真实感、现场感及其奇异效果”。虽然胡金铨已经开始自觉地追求武打的银幕表现效果,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龙门客栈》的武打动作更多的是表现出了真实和程式化的特点,奇异化的效果还是有限的。在这个武侠世界中,侠义精神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影片中的许仙和杨不悔,以及其他武林高手,都秉持着侠义情怀,不惜付出代价来保护弱者,反抗邪恶势力。而风清扬、岳不群和张三丰等高手,也是以侠义为准则,保护武林正道,维护江湖的公平和正义。在电影中,权臣金国栋企图通过掌握权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权力的渴望和背后的政治斗争,在影片中得到了展现。这种社会背景反映了现实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引发了观众对于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影片通过不同角色的选择和抉择,探讨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如何面对道德困境和权力的考验。电影《龙门客栈》通过武侠世界的构建和角色性格的碰撞,不仅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奇幻的江湖,这种融合了武侠精神和现实意义的影片,无疑将持续激发观众的热情和思考,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