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陈明章
Ming Chang Chen
人物资料
作品
1999年
天马茶房
音乐
/
导演:
林正盛
/
主演:
林强
/
萧淑慎
/
龙邵华
/
Ming-chang Chen
/
Kun-chang Chen
/
Grace Chen
/
类型:
爱情
/
战争
/
历史
/
剧情:
版本一 詹天马是十年前有名的演员和电影解说员(辩士)在台湾光复前两年的日据殖民时代,开设了一家咖啡店天马茶房,许多思想先进的艺文人士,都经常聚集在茶房内。当时刚窜起标榜演出新剧的新剧团,也常在茶房密室内自由排练。剧团台柱暖玉是个性独立的少女,与刚从日本归国的阿进一见钟情,但她的老爸却一心想把她许配给医生仁昌。由于茶房的知识份子们,讨常常论时事,不时聚众出入茶房也引起日本当局注目。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台湾归还中国,剧团为了庆祝回归祖国,进勇和暖玉并一起创作新曲目《幸福进行曲》,准备公演。而茶房内的作曲家们亦创作《台湾光复歌》庆祝台湾光复。但一出出充满台湾优美歌谣旋律的戏码,仍然无法顺利上演,因为文化上的严重差异,新来的政治管理者,只想听听得懂的国语,也规定老百姓改说国语。同时这也是个物价飞涨、官营产制运销多项民生必需品的年代。老妇林江迈为生活铤而走险,在茶房外与海龙王交易私菸时,遭专卖局缉查员枪托击晕,引起围观民众激愤暴发冲突,而正要进戏院参与剧团最后一场演出的阿进,也中枪倒下,天马茶房在一团凄惨的混乱中熄灯关门。这天正好是2月28日。暖玉不愿相信阿进已离她远去,提着行李坐在河堤旁疑心等待。 版本二 身着白西装、呢帽,拄著拐杖一副绅士模样的詹天马,是十年前有名的演员和电影解说员(辩士)在台湾光复前两年的日据殖民时代,开设了一家咖啡店「天马茶房」许多思想先进的艺文人士,都经常聚集在茶房内互诉心曲。当时刚窜起,标榜演出「新剧、新戏、新希望」的「新剧团」,也常在茶房密室内自由排练、演出。剧团台柱暖玉是个性独立的新时代美少女,与刚从日本学习音乐归国的阿进一见锺情,但她那大嗓门、人称「海龙王」的老爸,却一心想把她许配给医生世家的仁昌。由于茶房聚集的知识份子们,讨常常论时事,而从上海归国学音乐的进勇,带回祖国的国歌唱片,也引起众人对祖国的心仪与响往众人关心战争,不时聚众出入茶房也引起日本当局特别注目。为避免日本警察的盘查与阻扰,茶房门口地上绘著英美两国国旗,用人来人往的践踏行为,表示对日皇的忠心,而一方面剧团也不甘被禁演台语歌曲而常常在节目中偷换曲目演唱自己的创作曲,更是得到观众热烈的捧场,但又必须随时提高警觉,碰上日军巡逻时,立即更换成日本剧目,但仍逃不过遭禁演的命运。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台湾归还中国,剧团为了庆祝回归祖国,进勇和暖玉并一起创作新曲目《幸福进行曲》,准备公演。而茶房内的作曲家们亦兴致勃勃创作《台湾光复歌》庆祝台湾光复。但一出出充满台湾优美歌谣旋律的戏码,仍然无法顺利上演,因为文化上的严重差异,新来的政治管理者,只想听听得懂的国语,也规定老百姓改说国语。同时这也是个物价飞涨、官营产制运销多项民生必需品的年代。老妇林江迈为生活铤而走险,在茶房外与海龙王交易私菸时,遭专卖局缉查员盘问,拉扯间被枪托击晕,引起围观民众群起激愤,暴发不小冲突,而正要进戏院参与剧团最后一场演出《幸福进行曲》的阿进,也中枪倒下,天马茶房在一团凄惨的混乱中熄灯关门。这天正好是2月28日。暖玉不愿相信阿进已离她远去,提著行李坐在河堤旁疑心等待,因为她与阿进约定好,要私奔到另外一个可以呼吸自由空气的地方。她不断忘情哼起以前剧中那首《幸福进行曲》。
1995年
幻之光
音乐
/
导演:
是枝裕和
/
主演:
江角真纪子
/
内藤刚志
/
浅野忠信
/
木内绿
/
柄本明
/
赤井英和
/
寺田农
/
大杉涟
/
预告播放
剧情:
由美子的祖母在她十二岁时失踪,由美子一直为自己没能阻止祖母而十分悔恨。25岁时,由美子和郁夫结了婚,夫妇俩感情很好,并有了一个儿子勇一。然而,郁夫突然自杀身亡,由美子再次遭受到失去亲人的打击。5年后,她和奥能登小村中的渔夫民雄结了婚,勇一与民雄前妻之女友子相处得很好,由美子又获得了平静的生活。然而她心中却一直有一个郁结,她不明白郁夫为什么会自杀。一连串的意外事件让由美子离家出走,来到海边的岩场的她凝视着燃烧的棺木。民雄追赶她来到她身边,回答了由美子挥之不去的疑问。终于,春天又再度来临,由美子的家中洋溢着笑声……
1993年
戏梦人生
音乐
/
导演:
侯孝贤
/
主演:
李天禄
/
林强
/
洪流
/
蔡振南
/
杨丽音
/
武拉运
/
李传灿
/
吕福禄
/
刘南阳
/
类型:
传记
/
历史
/
战争
/
导赏:
侯孝贤的《戏梦人生》是一部在台湾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不仅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影像美学展现了台湾布袋戏表演艺术家李天禄的传奇一生,更通过个体命运的书写,折射出台湾在日据时期的沧桑巨变与社会风貌。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对历史、文化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影片以李天禄的前半生为叙事线索,通过人物口述与戏剧性演绎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种叙事方式既保留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又赋予了剧情片的戏剧性,使得观众能够在虚实之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体命运的无奈。李天禄的自述贯穿全片,他以一种平和、淡然的语调讲述自己一生的喜怒哀乐,这种叙述方式与侯孝贤一贯的美学追求相契合,即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生活的本真,让观众在琐碎的日常中感受到生命的质感。布袋戏作为一种极具台湾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不仅是李天禄的生存手段,更是影片重要的隐喻符号。木偶被操控的命运,隐喻着台湾社会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李天禄一生都在与布袋戏相伴,他的命运与布袋戏的兴衰紧密相连。从早期的《三仙贺寿》到《白蛇传》,再到“皇民化”时期被迫改演日本戏,布袋戏的变迁不仅是文化在历史压迫下的挣扎,更是台湾社会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写照。影片通过布袋戏这一文化载体,展现了台湾在日据时期的文化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影片的影像风格是侯孝贤标志性的长镜头美学的延续。全片仅有一百多个固定镜头,平均每个镜头长达八十二秒,这种“一场一镜”的拍摄手法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生活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长镜头的运用不仅避免了传统电影中频繁剪辑所带来的时空断裂感,更赋予了影像一种静谧而深沉的诗意。《戏梦人生》作为侯孝贤“悲情三部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沉的影像美学与深刻的历史反思,成为了台湾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更通过个体命运的书写,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与人性的深刻思考。这部电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台湾在日据时期的沧桑巨变,同时也为台湾电影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正如侯孝贤自己所说:“电影其实就是某种情感时间和空间的凝结。”《戏梦人生》凝结的不仅是李天禄的个人记忆,更是台湾历史的集体记忆。(编辑:赵敏)
1992年
无言的山丘
音乐
/
导演:
王童
/
主演:
陈仙梅
/
黄品源
/
澎恰恰
/
杨贵媚
/
文英
/
任长彬
/
类型:
剧情
/
剧情:
无言的山丘描述的内容正值(公元一九二七年左右)九份金瓜石最兴旺的时期,也就是早期日据时代一些掏金者追求希望的生活和体验。 阿助、阿屘两兄弟是憨厚的佃农子弟,为了父母的丧葬费只好卖身委屈于地主不合理的长工契约中,终因经不起金瓜石美丽掏金的传闻,漏夜逃拖长工的束缚而投入整日不见阳光的坑洞中去挖掘他们兄弟共同的希望。兄弟俩随著掏金的人潮到了九份,投租在寡妇阿柔的陋屋里,阿柔是一位有克夫运的可怜女人,不到六年先后克死两位矿工的丈夫,阿柔只好认命地带了几个拖油瓶小孩生活在这座山成里。阿柔没有理想没有希望只知道让一家人图个温饱,于是她从不选择挣钱的方法,哪怕是苦力、杂工、出卖灵肉这都是她生存的方法。 憨厚的阿助看不惯阿柔的生存之道,阿助由无奈中渐渐体谅她生命的真诚,不知不觉中建立了莫名的感情,然而在他们的四周是没有贵贱与歧视,只有关怀和互助,更增加了阿助和阿柔及孩子间的感情。 山城在掏金鼎盛之期,也是最颓废最堕落之时,到处布满繁荣与奢侈,各行各业群聚在一条狭窄的小街上,尤以青楼林立,酒馆接踵而设。 矿坑危险的恐惧并没有下退峰拥而来的掏金客,每届夜晚,山腰间的九份街上仍是灯红酒绿。鲁直憨厚的阿屘,在妓院与富美子(来自琉球的女子)相识,惊为天人,从此富美子的形影一直烙印在阿屘的脑中。当时富美子刚来不久尚未挂牌接客,平时和红目仔在妓院内负责一切打扫杂务,无形中她对红目仔有一份姐弟的情谊与关照。红目仔的母亲原是妓院的妓女,受尽折磨病逝,红目仔由妓院女管理员扶养长大,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自然懂得逆来顺受,善于察言观色,逢迎他人的习性,遂成为妓院里的出气筒和开心果,红目仔有时又会自认是日本人而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红目仔也曾冀望有朝一日能渡海东瀛到日本去寻找他不详的父亲,于是他也会祝福富美子早日赚足钱赎身回琉球去为父母卖艘自己的渔船。 九份已成色情颓废、道德沦落之城,整个山城充满走私、偷金、黑市买卖的风潮,于是日本选派一位学有专境的青年才俊柴田先生来整顿金矿的生产,柴田首先进行严格的矿工体查和妓院封锁式的突检,然而黄金暗中设法转送交易更加猖獗,矿工们的抗争事件迭起。 红目仔一心想巴结柴田,冀望柴田能帮他达到日本寻父的心愿而出卖了妓院与矿工进行黄金交易的秘密,那次的妓院突检,让许多妓女多年来的血汗存下的一些黄金充公化为乌有,造成好几个妓女自杀,而柴田并未协助他到日本寻父的宿愿落空和他亲眼目睹富美子失贞流血痛苦的惨状,一时气结愤而杀了柴田。自从富美子挂牌接客后,阿屘一直关怀著她,两人掏金的美梦不变,两人的情意不变,由于富美子接客过度,以致身体益加孱弱,再她契约将届满之时,为了报答阿屘的关爱和真情,把一份女人最纯真的温情奉献给阿屘,富美子那苍白的面颊上浮出了一股满足温馨的笑容,最后经不起病魔的折磨躺在阿屘身上咽下最后一口气。 阿助后来成为阿柔的第三个男人,也如同算命者所预言,阿助成为阿柔克死的第三个丈夫,此时的阿柔已没有泪水和言语,背上三块牌位拎著四位孩子,顶著雾雨落寞的没有回头步下这座山城。
1986年
恋恋风尘
音乐
/
导演:
侯孝贤
/
主演:
王晶文
/
辛树芬
/
李天禄
/
杨丽音
/
梅芳
/
林扬
/
类型:
爱情
/
剧情
/
文艺
/
导赏:
侯孝贤的电影《恋恋风尘》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经典之作。它以台湾 70 年代初的社会转型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阿远和阿云的爱情故事,却不仅仅局限于爱情本身,更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人性的复杂以及命运的无常,成为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一座里程碑,也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的叙事风格极为独特,侯孝贤采用了两条叙事线索并行推进的方式。一条是阿远的经历,从辍学、找工作到参军,再到最终得知女友另嫁他人的失落,阿远的人生充满了失去与找寻的循环,他的情感世界和生活轨迹在时代的洪流中显得渺小而又无力。另一条线索则是通过阿远的经历折射出台湾当代青年的人性写照。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无法安心读书,过早地投身社会,在为生活顽强奋斗的同时,又深受本土因循守旧的宿命心理影响。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影片中的人物似乎都被命运的巨轮所裹挟,无法摆脱既定的命运轨迹。阿远的参军、阿云的另嫁,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实都蕴含着必然的命运安排。侯孝贤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台湾青年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正如影片结尾处,阿远在得知阿云另嫁他人后,独自在军营中痛哭,那一刻,他的悲伤不仅仅是对爱情的失落,更是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然而,影片并没有停留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而是通过阿远与阿公在菜地上的对话,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豁达与坦然。生命仍在继续,无论经历了多少失去与痛苦,都要坚强地走下去,这或许就是侯孝贤对命运的最好诠释。侯孝贤的创作风格在《恋恋风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电影以写实为主,淡化剧情,却能在平淡中见深沉。他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用冷静而客观的镜头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却又在其中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侯孝贤的电影“表面冷冷的,但深处却饱含温情”,他通过朴实的影像书写,让观众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度和生命的厚重。在影像风格上,侯孝贤延续了他一贯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的运用风格,通过这种独特的镜头语言,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影片中的镜头常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采用中、远景为主,将人物置于广阔的自然环境中,使人物与自然、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镜头运用不仅展现了台湾乡村的自然美景,更突出了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此外,影片中对于声音的运用也极为巧妙,丰富的环境音和抒情的吉他音乐相互交织,既增强了影片的临场感,又为影片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和诗意。《恋恋风尘》中所展现的乡村,是侯孝贤对乡土情怀的深情表达。侯孝贤与沈从文一样,都以沉稳冷静的方式述说着对乡土的眷恋,追寻着内心的精神性栖息地。影片中的乡村不仅是阿远和阿云爱情的发源地,更是他们心灵的归宿。在城市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的阿远,最终还是回到了乡村,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延续。《恋恋风尘》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精湛的影像技巧、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侯孝贤用他那细腻的镜头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台湾乡村的美丽画卷,也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度和生命的厚重。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命运、关于生命的哲学著作。(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