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Qian Li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戴假发的人》延续了董越导演首作《暴雪将至》中出色的悬疑感营造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以一种近乎宿命的方式开启了它的叙事之旅:夜班出租车司机孟中,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角色,在一次深夜的营运中,偶遇了一位神秘醉汉。这场偶遇,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彻底改变了孟中的命运轨迹。神秘醉汉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顶遗落的假发,更是一个充满谜团与挑战的谜题,引领着孟中一步步踏入了一个由谎言、欲望与罪恶编织的复杂网络。黄晓明在影片中饰演的孟中,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他的生活单调乏味,日复一日地驾驶着出租车穿梭于城市的夜晚,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乘客,却难以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梦想。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无奇的角色,在命运的捉弄下,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孟中经历了从震惊、恐惧到逐渐接受并试图反抗的心路历程。影片对于“罪”与“罚”的探讨,并非停留在表面的道德审判,而是深入到了个体心理层面,探讨了人在面对诱惑、恐惧与绝望时的心理状态。孟中的每一次决定,都像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而最终的结果,则是他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戴假发的人》以“一次意外,一顶假发,一生桎梏”为线索,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命运虽然不可预知,但人的选择与行动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自己的命运。孟中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自由并非逃避责任与后果,而是在于勇于面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求自我救赎。影片的结尾,虽然留下了些许开放性的空间,却也让观众看到了希望的光芒。(编辑:明慧)
导赏:该片作为一部“剧本杀电影”,在叙事层面上既保留了传统悬疑电影的叙事手法,又在尊重剧本杀游戏的基础上套用其富有特色的叙事特点,其中包括情节反转和内外视角相互转换的叙事方式。影片为了呈现出极致的悬疑感和紧张感,通过将情节多次反转把控节奏,最初是满探长召集七位嫌疑人到戏院集合,试图通过逐一盘问的方式找出真凶,而在经过审问和推理之后,每个人的身份与动机浮出水面,“假死计划”被揭穿,但最后情节再度反转,墨怜伊的死并非简单的谋杀,而是涉及多方势力和复杂计划的复杂事件,因此,情节反转的叙事方式不仅有助于结构谜团,又有助于层层揭露人物的内心,反映出人性的幽深与复杂。而影片内外视角的使用易于还原案情全貌,外视角用于展现满探长的破案过程,代表着客观陈述性,而内视角是每个角色的主观陈述,代表着故事分支,七位嫌疑人的独白整合了案件主线,保证了事件发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内外视角的相互转换易于辨明陈述的真伪,从而加深故事的层次感,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影片巧妙地将京剧元素融入剧情和角色设定之中,使影片的主场景发生在一家戏院,并将嫌疑人设定为从事与京剧有关的生计,包括京剧名伶、戏班班主等,同时影片又将脸谱和戏曲剧目暗合每个角色的身份与命运走向,做到了陈陈相因、丝丝入扣。侦探满天飞对应关羽的脸谱,代表其忠肝义胆;童老板对应吕蒙的脸谱,代表其不容小觑;鲍仲山对应曹操的脸谱,代表其奸诈多疑,这种对应关系强调了角色的特质,带有象征意味。而影片中《过五关》《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剧目在丰富影片内涵的同时又隐喻着角色的命运轨迹,末尾的《霸王别姬》旨在借虞姬与项羽的悲壮爱情寓意疯子与墨怜伊二人命运多舛的结局。由此,影片紧扣”戏“这一字眼,将戏曲的精髓融入其中,为影片带来了创新性,焕发出独特的魅力。(编辑:州文)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导赏:电影《扫黑·决战》以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案件为原型,直击黑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为害一方的违法犯罪,全面反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效和赢得的良好社会反响。影片历经一年深入采访创作而成,是首部展现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作品。姜武、张颂文、金世佳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又使得电影的冲击力和剑拔弩张的紧迫感被全然释放,呈现出了中国扫黑除恶的勇气、霸气和锐气。影片涉及了暴力催债、农民工讨薪、举报受阻等社会痛点议题,深度地揭露地方黑恶势力的真实面目,真实展现扫黑除恶行动中的诸多细节和真相。“水太深了……”扫黑调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平静之下,掩藏着致命的汹涌暗流。在姜武饰演的扫黑专案组组长宋一锐的带领下,电影《扫黑·决战》向着黑暗开出了一枪,不仅在水面上泛起涟漪,更穿透表面,直击幽深阴暗的水底。为解决拆迁征地案,宋一锐受命带领扫黑专案组深入到当地展开调查。拆迁征地案矛头直指金世佳饰演的娱乐城老板孙志彪。明面上,他以企业家的身份作掩护,但暗地里却做着无数丧心病狂的非法勾当。然而,每一次他都能在犯法被捕后,又平安无恙地获释,一次一次逍遥法外。显然,事情并不简单,究竟谁才是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而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这位平易近人、爱民爱岗,坚决铲除黑暗势力的“好县长”曹志远。张颂文将县长曹志远“两面人”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他一边设家宴欢迎专案组的到来,一边又设置重重阻碍,暗中作俑;一边在河边点烟悼念逝去的下属齐局长,镜头一转却揭露齐局长被要挟跳楼身亡的真相。他是人们眼中的“好县长”,但在黑暗中自认为是一手遮天的“县太爷”。然而,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依仗保护伞,无恶不作的黑恶势力不可一世的一面,更让我们看到以组长宋一锐为代表的扫黑除恶专案工作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姜武和张颂文正邪对峙的飙戏更是让人直呼过瘾,更衬托出由姜武带领的调查组不畏险阻,深入扫黑调查前线,对基层保护伞的不正之风与黑恶势力的不齿行径绝不姑息的决心,真实呈现了一线扫黑英雄为“扫黑除恶”排除万难的坚定态度。(编辑:明慧)
2019年
导赏:影片是一部宠物题材电影,采用了拼盘式结构,将六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分别讲述了有关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主题,呈现出合家欢的影片样态。影片中的宠物种类更加多元化,打破了以往宠物狗和宠物猫的局限,在影片中加盟了宠物猪,从而使题材的切入点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影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动物角色丰富的性格和情感,增添了影片情节发展的趣味性和情感表达的浓度,例如影片中小叮当与飞飞争抢浴巾、橘猫呼噜举猫爪阻止高铭干坏事、豪七总是破坏方欣和赵乐之间的约会、巴顿帮阿德认楼送外卖等情节充满了喜剧效果。同样,宠物也通过“拟人化”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等方式,传达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复杂情感,如豪七在濒临死亡时、喘息着伸出前爪与男主人告别,宠物猪小叮当机智地化解入室抢劫的危机使飞飞幡然醒悟等情节,增强了影片人与宠物情感表达的浓度,丰富了影片的情感层次。影片也通过人与宠物的故事线讲述了爱与陪伴的主题。宠物作为一种动物性的存在,早年间更多地是带有目的性地进行饲养,大多是被当作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桥梁,而后宠物的地位进行跃升,现代社会宠物已经被当作家人一般对待,人类对宠物的态度转变是影片情感表达的基础。无论是片中忠诚的宠物狗、可爱的宠物猫还是机智的宠物猪,它们都已成为片中主人家人般的存在,提供了爱、温暖与陪伴,使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主题表达可以通过宠物这一媒介得以展开,橘猫呼噜打开了中国式父女沟通的窗口,金毛犬小札化身导盲犬促成了青梅竹马的友情,大狗豪七用尽一生守护着自己的女主人,宠物猪小叮当成为爱情的试金石,流浪狗巴顿与孤独外卖小哥双向奔赴,小猫咪726成为爱情的丘比特,人物之间的情感通过宠物得以发展和完成,体现了宠物于当代社会和现代人的重要性。(编辑:州文)
导赏:《被光抓走的人》集科幻、爱情和喜剧等类型元素于一身,叙事轻盈而流畅,但它对当代爱情关系的解剖绝非隔靴搔痒,而是于嬉笑怒骂间完成了一场对人情人性酣畅淋漓地拷问。影片的定位是一部软科幻。一道神秘的白光抓走了一些人,科学家们对“被光抓走的人”得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只有那些拥有真爱的人,才有资格被光抓走,而留下来的,都是已经不爱或者假装相爱的“失败者”。在这个概念预设下,董润年导演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深入探讨了都市中那些真假难辨的“真爱”,试图揭开爱情背后隐秘的真相。影片的主题是高度抽象和哲学化的。董润年导演构建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假定舞台,让四组人物——一对看似恩爱却面临感情危机的中年夫妻、一对因家长阻挠而无法结婚的小情侣、一对正在办理离婚的都市夫妻、以及一个有着难言之隐的小混混——带着背叛、怀疑和偏执等复杂情感轮番登场。在“白光”这个沉默的审判者面前,人们被置于一个无法选择的绝境,那些未经风雨的爱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考验,曾经的温情瞬间板起面孔,人性的光明与黑暗渐次暴露。面对审判,四组人物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武文学选择了“胆怯”,试图通过自我欺骗来维持原有的世界观,向外人表演与妻子的恩爱;李楠选择了“探求”,通过寻找和自我放逐来面对人性的不可靠;筷子选择了“拒绝”,尽管痛苦地接受了审判的逻辑,却也选择通过自我毁灭来表达自己的决断;刘佳一则选择了“蔑视”,她完全否定了任何对她进行审判的外部力量,勇敢地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定义自己的生活。影片以软科幻的外壳,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世界通过一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方法,对所有人的生存做出了某种“审判”,那么人类究竟应该如何面对那个“后审判”的世界?未来的某一天,当拥有真爱的人被神秘力量抓走,剩下的情侣、夫妻和那些自以为拥有真爱的人该如何自处?是碍于情面千方百计自证“爱”,还是自感幻灭而毁掉对方?在现代性的情感阴云笼罩之下,你会羡慕那些被光抓走的人吗?(编辑:王梓苡) 
2016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