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hew Burton

2009年
剧情:   1962年2月16日,汉堡。飓风在大西洋上空慢慢形成,海岸边狂风肆虐,北海海岸的大部分区域都已经被海水浸没了,但气象工作人员并不相信这会对距海岸线100公里远的汉堡市造成任何危害。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因为低气压突然改变了方向。很快汉堡市便也感受到了风暴的强大威胁,当相关部门接到警报说一场特大洪水风暴即将逼近汉堡时,已经太晚了,滚滚波涛呼啸着涌向这座城市,眼看着多个堤岸被冲垮,汉堡市的威尔海尔姆斯堡区更是最先被洪水淹没,许多人没有及时离开他们居住的房屋或者建筑的人此时已经没有办法转移。死亡人数急速上升到了315人。   主治医师马库斯阿帕特和他心爱的姑娘卡契亚都伯尔是同样身处在这个城市的两个年轻人,当大涨潮晚上来袭时,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根本没有预感到它有什么样毁灭性的威力。何况对他们来说,明天将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明天他们就将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尽管马库斯的父母始终因为两个家庭太不门当户对而反对这门婚事,却丝毫没有动摇马库斯和卡契亚结婚的念头。然而,这场不期而遇的灾难令婚礼前夜与朋友的庆祝会都彻底泡汤了,明天的婚礼更一下子变得遥不可及起来。更糟糕的是,偏巧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卡契亚又遇到了尤根,她曾深爱过的前男友。多年前的一天。尤根突然不告而别,从此失去音讯,此时再度露面,尤根真诚地想挽回曾经犯下的错误。当大水把汉堡市逐渐淹没的时候,马库斯、卡契亚、尤根三个人的心也被无以名状的悲伤淹没了。卡契亚别无选择,必须直面自己的过去。他们在为各自的真爱抗争的同时,也不得不为生命而奋斗。   同样在这座城市之中,年轻漂亮的女护士安娜正徘徊于两个男人间,无从选择。一个是安娜的未婚夫,一个少言寡语、沉着冷静的助理医师。另一个是负伤的英国轰炸机飞行员罗伯特。他受伤后一直躲藏在安娜工作的医院的地下室里。当罗伯特发现,安娜的父亲卡尔毛特,也就是这家诊所的老板,偷偷在地下室里贮藏了战时急需的吗啡,目的竟然是想凭此买通逃往瑞士之路时,震惊不已,安娜得知这件事后,同样满怀着失望和愤慨,父亲的行为令她先前对人生、对世界的所有美好看法都彻底粉碎了。与此同时,伴随着灾难的到来,所有汉堡人都跟随着他们年轻的州政府内政委员赫尔穆特施密特与冰冷的洪水搏斗了几个小时,直至所有人几乎筋疲力尽。最终,潮水渐渐退去,一切都回复了平静,施密特在危急关头中所表现的英勇令他赢得了举国上下的尊敬,后来成为了德国的联邦总理。
2008年
剧情: 二战,德国。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汤姆·克鲁斯饰)曾经是一名全心全意拥护阿道夫·希特勒(戴维·鲍姆伯饰)的纳粹军人,他是获颁上校官衔里最年轻的军官,在北非作战的时候,他因为受伤而失去右手臂、左手两个手指以及一只右眼。但当他深入欧洲战场数年之后,德军不人道的杀戮行为让他逐渐的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动摇。跟他一样,很多军官相信,德国会伤亡惨重,乃至于失掉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切都是因为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坚持采用灾难性的攻击战略。   越来越多的军官认定拯救德国的唯一方法,就是消灭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场政变,以求和盟军达成停战协议。1944年7月,盟军已经从法国登陆攻击,他们怀着一些希望,也许有机会可以阻止斯大林在“东部战线”的进攻。暗杀任务十分艰巨,因为阿道夫·希特勒身边有着很多保镖,行动也飘忽不定。过去所有的刺杀行动不是中途放弃就是最终失败,因为行踪神秘的希特勒总在最后一刻更改计划。这与希特勒的被害妄想症有关,他相信在他一生中一定会发生一次暗杀事件。   施陶芬贝格与其他渴望改变德国的军官一起开始策划一起刺杀行动,刺杀组织中包括了弗利德利·欧布利特将军(比尔·奈伊饰)和艾瑞克·佛洛姆将军(汤姆·威尔金森饰)等德国军队的重要人物。在策划整个暗杀的组织里,只有施陶芬贝格能通过正常渠道接触希特勒,他十分了解暗杀希特勒要冒的风险很大,而他更不能向自己的妻子(卡里斯·范·侯登饰)透露这个惊天的秘密……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前往位于狼窝的德军军事总部,参与面见希特勒的会议。提前到达的他,事先在会议室的桌下安装好了炸弹。只要确认炸弹爆炸,他就会通知刺杀组织,而路德维格·贝克特将军(伦斯·斯坦姆普饰)将出任新政府的首领,而各个暗杀组织中的成员都会各负其责,接管军队。但是,看似完美的计划出了一点小小的纰漏…… 作者:公元1874 发布者:Mt
2005年
2004年
剧情: 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我们就只能接受活一天少一天的命运,但谁也不会为此惴惴不安,因为离开世界的那天看上去是那么的不确切、那么的遥不可及。但对于博比·达林来说,生命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呈现出了倒数的模样,7岁那年的一场风湿热让他的心脏从此不再正常,15岁是医生断言下的他的人生之路的尽头,能否活过那道坎儿成为了家人心中最大的努力与希望,妈妈波莉(布兰达·布蕾辛 饰)、姐姐尼娜和姐夫查理(鲍伯·霍金斯 饰)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脆弱的博比和他的心脏。生命既然是如此的有期限,那就更不要错过属于自己的东西,曾是歌手的波莉鼓励儿子用音乐去欺骗死亡、把乐器作为与时间竞赛的武器。   博比的少年时代就是在与歌声做了闺中伴、和乐器结成骨肉亲的学习中度过的,音乐使他超越了贫穷的布朗克斯、超越了疾病的苦痛,他的理想明确,脆弱的心脏也无法停止他前进的步伐。20岁时,在好友兼经纪人斯蒂夫·布劳纳(约翰·古德曼 饰)的协调安排下,各种派对、夜总会、甚至于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都成为了博比(凯文·史贝西 饰)的表演舞台,他尽一切可能展示着自己的音乐动力与表演激情,时常的倒彩和嘘声并没有使他气馁消极,相反使他变得更坚强,更自信。在职业生涯日上轨道后,签约后的博比灵感所致、一气呵成,在20分钟内就完成了歌曲“Splish Splash”的创作,一曲成名,跃身为美国新晋的青少年偶像,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每个人、甚至于邮递员都知道他的名字。博比不想囿于单一音乐风格的创作,也不愿仅仅为青少年听众录制唱片,他要为自己的音乐旅程树立新的里程碑。1959年,歌曲“Mack the Knife”在美国连续荣登9周榜首的超然成绩让博比踏上了真正的巨星宝座,从此而后,在美国的音乐史上,似乎只有猫王和雷·查尔斯的名号可以与他旗鼓相当。   生活中时刻充满临时感觉的博比在音乐上卓有成绩的同时开始选择电影作为事业上新的突破口。作为影片《Come September》的男主演,赶到意大利的博比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身为女主演的桑德拉·迪依(凯特·鲍斯沃丝 饰),一位叱咤于音乐界,一位流行于电影圈,二人一见钟情,并不顾迪依母亲的反对,结婚后搬入了比弗利山的爱巢。婚后的博比继续追求着自己的音乐和电影梦想,1964年,凭借影片《Captain Newman, M.D》而荣获奥斯卡最佳配角的提名,博比的电影生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外界而言,博比与桑德拉简直就是好莱坞的一对儿神仙眷侣。但随着桑德拉的事业并无进展,博比的电影、唱片、巡回演出的工作计划满负荷,夫妻二人的关系也日渐紧张。   上世纪60年代末,博比离开了桑德拉,投入了反战运动的洪流中,留起了嬉皮发型,创作了反战歌曲,寻找起生命中的下一个航向,但他的转型并未得到观众的喝彩与支持……最终,1973年,由于心力衰竭,37岁成为了他音乐历程的休止符。成为巨星之前的博比曾对《生活杂志》的采访者说过,“我希望到我25岁的时候能成为一名传奇人物。”虽然这段话显得他过于自负,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博比之所以想要在25岁时就取得成就,是因为他对自己能否活到30岁毫无把握,生命的逼仄感时刻压迫、驱赶着他,表演就是他的生命、是保持心脏跳动的唯一理由。或许,仅有37年的人生轨迹就应该这个样子。
2002年
2000年
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