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德·布鲁克曼

Clyde Bruckman

有片源
1927年
1925年
1924年
剧情:版本一 本片主角是一位乡下电影院的放映师,也并不满意这份工作,渴望能做一名侦探。有一天,他把价值一元的巧克力糖谎称四元送给女友凯莎琳,不料被情敌趁机陷害,说基顿偷了别人的手表拿去当才有钱买巧克力。凯莎琳相信了谗言,遂将基顿赶出门外,并取消了二人之间的婚约。基顿查访之后,发现情敌才是偷表典当的家伙,但却苦无证据洗清冤情。某日,基顿在放映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故事竟和他的遭遇同出一辙,而且人物也雷同,唯一不同的是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上流家庭而已。基顿边放映电影边沉溺在电影之中,于是走出放映室,从观众席走入银幕之中逮捕情敌罪犯。可是进入银幕后的基顿却四处碰壁,一筹莫展.随着场景的变化,银幕上的映象不断从幻想变成事实。例如,当基顿坐在庭院内的椅子上时,庭院突然变成车水马龙的大马路,当他站起来往前走时,眼前呈现的却是断崖峭壁,显得变幻莫测。在情节上\"电影世界\"与\"真实世界\"产生了有趣的对比。影片中的情敌窃取珍珠项链后,警方为了破案,找来一个由基顿饰演的福尔摩斯二世来帮忙。情敌和共犯一再想尽办法打击这位小侦探,但小侦探却能逢凶化吉,把所有困难一一克服。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凯莎琳亲自到钟表店查询求证后,知道情敌才是真的偷窃犯,乃立刻把真情告诉基顿。正在电影梦幻世界中大展身手的基顿被叫醒,发现刚才的一切竟是另一个世界的情节而大失所望。 版本二   影片的男主角基顿(巴斯特·基顿 Buster Keaton 饰)是一名乡村影院电影放映师,他喜欢阅读侦探类的书籍,经常幻想自己就是一名像福尔摩一样的大侦探。一天,他把价值一元的巧克力糖谎称四元送给女友凯莎琳(Kathryn McGuire 饰),不料被情敌趁机陷害,说基 顿偷了别人的手表拿去当才有钱买巧克力。凯莎琳相信了谗言,遂将基顿赶出门外,并取消了二人之间的婚约。基顿查访之后,发现情敌才是偷表典当的家伙,但却苦无证据洗清冤情。某日,基顿在放映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故事竟和他的遭遇同出一辙,而且人物也雷同,唯一不同的是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上流家庭而已。基顿边放映电影边沉溺在电影之中,于是走出放映室,从观众席走入银幕之中逮捕情敌罪犯。可是进入银幕后的基顿却四处碰壁,一筹莫展.随着场景的变化,银幕上的映象不断从幻想变成事实……
1923年
剧情: 这是基顿第一部剧情结构比较完整的长片, 开头的序章描述南方的两个家族--马凯(McKay)和康菲尔(Canfield)之间的世代冤仇, 这两个家族的成员从很久以前就互相残杀, 在1810年的时候, 约翰马凯和詹姆斯康菲尔在暴风雨夜决斗而双双身亡. 约翰马凯的妻子为了小儿子威利的安全, 就带着他到纽约投靠他的姑妈. 愤怒的老康菲尔则声称, 他的两个孙子长大后必定要为此报仇.   故事在二十年后(1830年)正式展开, 长大成人的威利(巴斯特基顿饰演)跟姑妈住在纽约, 有一天他收到南方寄来的信, 要他回老家继承父亲的遗产. 于是他搭乘火车返回南方, 在途中结识了同行的年轻女子维吉妮亚. 维吉妮亚邀请威利到家裡做客, 没想到她竟然是康菲尔家的小女儿. 老康菲尔和他的两个孙子见到威利分外眼红, 处心积虑想要杀害他, 但是南方的习俗规定不可杀害家中的客人, 于是他们只好按兵不动, 等待威利出门后再追杀他. 威利本来浑然不知, 在无意中偷听到这些秘密后, 他就想尽办法死赖在康菲尔家裡不走, 这个最危险的地方竟然成为他最安全的避护所, 最后他要如何化险为夷呢?   虽然是一部喜剧片, 基顿对历史的考据却下了一番很大的功夫, 他依据真实照片搭建出纽约在1830年的风貌, 当时的百老汇和四十二街还是一片农舍, 人们骑的脚踏车是用脚踏地来骑乘的. 老式火车则是只有一节货厢和两节客厢而已, 完全彷照当时英国製造的"史帝文生火箭号"(Stephenson Rocket). 基顿详尽地描述威利搭火车返回南方途中的趣事, 老式火车的速度缓慢都能够被小狗漫步跟上, 铁轨更是崎岖不平, 还从倒下的树干上经过. 半路上还碰到笨驴挡道等等糗事, 最后火车在通过交叉口的时候, 竟然就裂开成两段分道扬镳, 然后变成车厢在前车头在后, 层出不穷的变故真是极尽疯狂之能事.   前半段的火车旅程还算是开胃菜而已, 在威利回到南方之后才开始进入高潮. 康菲尔家人处心积虑要杀害威利, 然而他却浑然不觉, 还煳里煳涂跑到康菲尔家裡去做客. 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转折, 让观众的情绪时而紧张时而哄堂大笑. 基顿擅于利用场面调度把前后景事件并置, 像是威利坐在溪畔钓鱼, 上面的溪水洩洪形成一道瀑布, 赶来杀害他的康菲尔兄弟, 却看不到瀑布后面的威利, 不需要剪接就营造出惊奇和滑稽的效果. 最后康菲尔家人追杀威利的场面, 从山林、悬崖、溪流、火车...一直追到瀑布边缘, 充分发挥基顿动作喜剧的专长, 尤其是威利噼腿站在失速分解的火车上, 或是在溪流中的翻滚, 各种杂耍般的高难度惊险动作, 让人看得目不暇给. 最着名的是瀑布边缘英雄救美的经典画面, 威利腰绑绳索摆盪接住从瀑布冲激而下的维吉妮亚, 基顿以实景亲自卖命演出这个超高难度的惊险动作, 真的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嘲讽南方家族世仇的主题之外, 基顿在片中穿插了许多副主题, 使得全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变. 基顿最喜爱的火车在前半段提供了不少笑料, 结尾时又成为他杂耍特技的道具. "水"的意象也是从头到尾贯穿全片, 威利的父亲在暴风雨夜身亡, 他则是因为下雨才得以留在康菲尔家中, 还有溪流和瀑布也都是重要的场景. 威利的高帽子在跳动不已的车厢中糗态百出, 后来他就索性换上一顶矮帽子, 这顶帽子也成为他拖延离开康菲尔家的工具. 运用得最巧妙的则是绳子, 威利在溪畔钓鱼却被鱼拉入水中, 后来他和康菲尔在悬崖边缠斗, 两人之间绑住的绳子让人联想到钓鱼的意象, 这条绳子在最后搭救维吉妮亚时又派上用场, 为全片提供了惊险刺激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