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布朗

G. Mac Brown

2017年
2013年
2009年
2005年
2002年
导赏:在阿德里安·莱恩的镜头下,电影《不忠》并不是简单的道德训诫,而是一场关于现代婚姻制度的精神解剖。这部改编自法国新浪潮名导夏布洛尔同名电影的作品,被注入了鲜明的美式文化基因。导演用纽约的城市空间,为这段出轨故事搭建了极具象征意义的舞台。康妮(黛安·莲恩 饰)的日常生活被框在郊区别墅和超市推车间,直到某天在苏活区迷路,撞见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年轻书商保罗(奥利维·马丁内斯 饰)。这个偶然的相遇,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她压抑多年的欲望涟漪,最终迸发出令人窒息的伦理张力。关键道具水晶镇纸从定情信物到杀人凶器再到骨灰容器,构成了对婚姻制度的残酷物证链。黛安·莲恩的表演堪称当代电影史上最精微的欲望样本。她将康妮从贤妻良母到情欲囚徒的蜕变,演绎成一部关于肉身的奇情剧。在苏活区初遇保罗的段落中,狂风卷起裙摆的意象,是对《七年之痒》中玛丽莲·梦露的致敬,暗示着被日常琐碎掩埋的自我正在苏醒。最精彩的当属中央车站那场戏:她站在时钟下等待情人,不断调整站姿的小动作,将期待、愧疚、兴奋混杂的复杂心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是简单的\"坏女人\"角色,而是一个在婚姻牢笼里突然看见逃生出口的普通人。面对丈夫质问时,她嘴角抽搐着说\"我爱你\",眼泪却在否认背叛。让人不禁思索,她背叛的究竟是丈夫,还是那个被困在\"好妻子\"人设里的自己?当片尾警车的红灯扫过康妮泪流满面的脸,每个观众都会想起自己情感关系中的某个瞬间——也许是某次心动的眼神游离,也许是某句伤人的口不择言。在婚姻这场漫长的修行里,我们究竟该如何安放那颗永远躁动的人心?(编辑:明慧)
1997年
1993年
1992年
剧情: 查理是贝尔中学的学生,生性率真、腼腆。因目睹了同学的恶作剧而被校长威逼利诱。要么妥协,要么恪守原则,本来平静的求学之路顿起波澜,人生被迫面临一次抉择。查理左右为难,带着烦恼来到退伍军人史法兰中校家中做周末兼职。中校史法兰曾经是巴顿将军的副官,经历过战争和许多挫折,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双眼被炸瞎。他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闷得发慌。 史法兰一直想过着美满丰盛的人生,吃佳肴、开快车、跳探戈、住大房子。而对他来说更重要的,当然是亲亲人间难得一尝的女人香。长期的失明生活使得史法兰中校对听觉和嗅觉异常敏感,甚至能靠闻对方的香水味道识别女人的身高、发色乃至眼睛的颜色。其实这都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但同时落魄的生活也让他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并有意告别这个黑暗的世界。 他把自己的心灵闭锁于无限的黑暗之中,并决心完成一次“回光返照”似的旅行后体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史法兰中校才聘请查利担任导游,再“看看”这个他曾亨受其间的花花世界,他准备用尽最后的精力享受一次美好的生活。命运之神安排二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相遇,用相异的手法彼此缝合对方的伤疤,让不同的人生相互救赎并最终做出相同的解释。 史法兰中校他带着查理出游、吃大餐、开飞车、跳探戈、住豪华酒店,然后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查理竭力阻止了史法兰中校的自杀行为,从此他们之间萌生如父子般的感情,史法兰也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不久,查利返校,再次面临着校长的刁难和痛苦的抉择。在校长召开的大会上,史法兰中校不期而至,以雄辨的口才为查利争得一个“无罪“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