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jamin T. Brammeier

2010年
2009年
剧情: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貌似是一个美国中年人可能会有的惯常生活,关乎着家人与朋友,往往苦闷与忧愁要大于快乐,里面同时还包含着一场与社团机构展开的过于轻率、自不量力的对抗……本·辛格(马修·布罗德里克饰)是一个极其失败的儿童歌曲的创作歌手,本来他还有一份校对工作可以勉强谋生,却因为被解雇而成了最新一批的失业游民。对于他的小女儿桑德拉(祖蒂·弗兰饰)来说,本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父亲的楷模,他总是习惯性地失约,把带她出去玩的承诺从一个周末推到下一个周末,反而用悲观厌世且不着边际的长篇大论来敷衍女儿。 本总是在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中不断地混乱着、挣扎着,他惟一能够感到安心舒适的时刻,就是他独自一人躲起来抽大麻,或者和他那非常聪明但有点固执己见、武断的塞内加尔室友埃博(迈克尔·威廉姆斯饰)下国际象棋……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急病将埃博彻底地击垮,前来提供医疗补偿的市政人员的冷漠令所有的一切急转直下,本被激怒了,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一场看起来不可能打赢的诉讼当中,他要就这种邪恶堕落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与整座城市的福利体系打官司。 随后,当埃博那美丽且性感的姐姐凯迪(桑娜·莱瑟饰)惊闻弟弟病倒的消息从塞内加尔赶过来的时候,她也顺理成章地暂时搬进了位于本的公寓的埃博的房间……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忍不住开始怀疑,也许正是因为自己那玩世不恭的态度,才会侵蚀了他身边美好的一切,同时他也直接意识到,其实这些全部都是根据不同的看法衍生出来的最实际的生存问题。
2008年
剧情:那对在美国备受喜爱的好友搭伴又回来了,我们将会在上一集结束的地方再次找到哈罗德·李和卡玛·派特,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对“白色城堡”的寻找之后,就返回到自己的公寓中……可是差不多才过了一个小时,哈罗德和卡玛却已经开始为下一次充满历险的旅行收拾行李做准备了,原来哈罗德喜欢的女孩玛丽娅去了阿姆斯特丹,他决定追随而至,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她的欢心。    在机场,卡玛偶然遇到了他的前女友温妮莎,却惊讶地发现她就要结婚了……卡玛不愧为麻烦之源,这还没上飞机呢,他就和机场的警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差一点误了事。可是即使两人最终成功地登上了开往阿姆斯特丹的飞机,卡玛仍然有办法制造比自己期待中还多的麻烦。由于等不及在飞机上那漫长的6个小时,卡玛跑到厕所里自制了一个“无烟器”--骚乱由此引发,“无烟器”被误认成炸弹,而哈罗德和卡玛则不幸地被当成恐怖分子。    这场突发事件致使飞机改变了航向,把他们送到了关塔那摩湾的监狱中关了起来……这两个倒霉小子却又总能交上狗屎运,他们来了一场“胜利大逃亡”,成功越狱。从关塔那摩湾跑出来之后,哈罗德和卡玛途经迈阿密抵达德州--温妮莎婚礼的举办地,两人自然还没有好心到专程送来祝福,他们的目的是破坏婚礼。紧随在他们身后的是国家安全局的长官罗恩·福克斯,他要重新抓回这两个高度危险的恐怖分子。    虽然经历了重重障碍,卡玛却是一如既往地乐在其中,他将再一次挑战哈罗德的友情、忍耐和心智的极限……不过不用担心,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抹杀他们之间的友情,只会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幕后制作:    【两只猪头继续逛大街】    作为2004年的《寻堡奇遇》的续集之作,《寻堡奇遇2》将各种引人遐想的荒谬指数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哈罗德·李和卡玛·派特在进行了一场充满喧嚣和热闹气氛的大银幕之旅后,再次回归,鉴于之前两人去位于新泽西的“白色城堡”餐馆所引发的一系列混乱,续集的编剧兼导演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他们同时也是第一部影片的编剧,将会使用一种更加宏大、更加彻底的方式,续写哈罗德和卡玛的故事,让他们再一次走进与时间赛跑、足迹遍布全国的历险当中,最终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不想下半生都生活在监狱当中。    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之所以会制作这么一个与“哈罗德和卡玛”有关的故事,最初源于一种非常老旧的写作方法--只是简单记录下自己知道的一切。在剧本成形之前,这里真的有一个叫哈罗德·李的人,他被赫维兹和施拉兹伯格两个人同时称为“这个世界上最招人喜爱的人之一”…… 哈罗德·李是赫维兹的初中同学,他们两个人进入同一所高中后,和施拉兹伯格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这三个又好像事先商量好的同时选择了去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才得以将这段友谊一直维持到现在。至今,施拉兹伯格仍然能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回忆起他们共同度过的每一个夏天,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才和赫维兹正式结成了写作上的搭档。    看名字就知道,哈罗德的原型,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哈罗德·李,至于卡玛的角色立意,则来源于两位编剧的一众印度裔好友的结合。在创作了一系列哈罗德和卡玛以好朋友的形式出现的故事后,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决定创作一个真正的剧本,把这对好友搭档正式推至舞台的中央……赫维兹回忆道:“这个决定最终促成了我们第一个被搬上大银幕的剧本--《寻堡奇遇》。”    在为第一部影片挑选饰演哈罗德的合适演员时,约翰·周几乎成为了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能够想到的第一人选,施拉兹伯格说:“可能是因为约翰·周在《美国派》中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了,以至于我们每次和真正的哈罗德·李出门时,都有人指着他尖叫--他们显然是认错人了。”现实生活中的哈罗德·李也承认:“每当有人问我是否出现在《美国派》中时,我开始的回答是‘不’,但很快,我就想,‘何不将错就错呢?’所以我再碰到问起的人,就会点头承认,感觉还不错,哈哈。”    即使是现在,这三个学生时代的好友仍然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为了工作方便,移居洛杉矶之后,哈罗德·李很快就搬了过来,他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搬到洛杉矶,是为了澄清误会,因为我的生活可不是像他们在影片中描述的那样,只有大麻和汉堡包。”    这两部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哈罗德·李都曾亲临过片场,他说想看看自己到底被描述成何种模样……他还承认,自己确实有几分这个由约翰·周饰演的角色的神经质,但绝对没有影片暗示的那般娘娘腔,哈罗德·李说:“看着大银幕上那个被假设成是自己的人,有点被吓到的感觉,可同时我也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情。”    【用时间堆积出来的成长】    给影片又当编剧又当导演的乔恩·赫维兹,将这部续集之作看作是一种成长之后的延续。因为自从《寻堡奇遇》上映以来,已经过去差不多4年的时间了,不仅仅是他和海登·施拉兹伯格,还包括两位主演约翰·周和卡尔·潘,都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心,看着都有了些许的成熟,赫维兹说:“当我和施拉兹伯格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明白得更多时,约翰·周和卡尔·潘自然也不会例外……其实续集的故事照第一集结尾时,只推后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但我们能感觉到自己在制作这部影片的时候,那种越来越成熟的心态,并将其灌输到了故事当中。总之《寻堡奇遇2》将会为约翰·周和卡尔·潘提供一个证明:他们不仅仅是那种青春喜剧中惯常出现的面孔,同时也是代表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古怪二人组’。”    约翰·周则以一种更加清晰的方式表述了两部影片之间所存在的鲜明差异,他说:“第一集中,哈罗德和卡玛在寻找汉堡包的过程中迷了路。可是到了这一集,他们却被关进了关塔那摩湾的监狱里,光听着就会给人一种更加强烈的紧张感,而且两部影片的笑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层次之分。”    曾在第一部影片中出现过的艾迪·凯伊·托马斯和大卫·克鲁霍尔特兹,继续以哈罗德和卡玛的邻居形象回归到续集当中,克鲁霍尔特兹说:“这部影片更有传奇色彩,比那种通常会看到的好莱坞公路片要高一个档次,对于观众来说,会是非常特别的体验。”托马斯则认为:“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成功地维持住了让原著影片如此优秀的灵魂,同时还在续集之中发扬光大,那将会让你产生一种又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卡尔·潘也同样观测到了自己的角色所具备的更加高深的基点,他说:“在第一部影片中,我们只需要大力的咀嚼即可。可是到了这里,我们被指控是恐怖分子,这就使之后的遭遇更加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在续集当中,你能够知道卡玛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你不知道他仍然爱着他的前女友温妮莎,你会知道他的内心其实也有着敏感脆弱的一面,只有在他所爱的女人面前,卡玛才有可能将这些从未展现过的情感表露出来。”    作为哈罗德和卡玛的世界的创造者,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自然会当仁不让地以编剧身份,继续为其创作续集,同时他们还挑起了导演的担子,赫维兹说:“既然承担了这份工作,我们就要面对任何导演都需要跨越的障碍。”两人都表示,好在制作《寻堡奇遇》的时候,他们因为百无聊赖天天待在片场上,还算是能摸到点门道。    第一部影片的导演是丹尼·雷纳(Danny Leiner),乔恩·赫维兹热情洋溢地对他是赞扬有加:“他几乎是把我们保护在了他的羽翼之下,甚至允许我们进入片场和演员们交流,雷纳确保我们能够参与进来,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经历。”    至于丹尼·雷纳为什么不能给续集当导演的这个问题,乔恩·赫维兹和海登·施拉兹伯格不约而同地回答:“这是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们集体做出的决定,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吧……我们自己找人给剧本画出了情节串连图板,我们对于里面的角色有着无人能及的理解,我们知道没有人比我们更适合执导这部影片,而《寻堡奇遇2》能够成为我们的导演处女作,也确实是一个最完美的选择。”
剧情:30岁,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来说,都是一个既敏感又尴尬的年纪,在一家大型的连锁超市中做经理助理的道格即是如此。说实话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可是他却乐于以此帮助他那做护士的妻子养家糊口,争取早日住上他们期望已久的芝加哥市郊的大房子,走进中产阶级的行列。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道格所在的连锁超市打算在当地开一所更大的店铺,正好有一个经理的空缺……对于道格来说,这就是等待了许久的“晋升”,他马上提出了工作申请,就连老板都说,他肯定能够稳操胜券。可就在这个时候,与道格在同一家超市供职、新来的助理理查德也瞄准了这个工作机会。一份工作两人争,本来没什么相干的人突然变成了竞争对手,让他们没做准备就走上了敌对的战场。   理查德是那种典型的加拿大人,和善到让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他产生恨意,但攸关工作以及未来的生活,道格也只好放手一搏了。巧的是,理查德也做如是想,于是两个人就在超市当中展开了明争暗斗。   其实道格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坦荡荡,他总是将不利于自己的顾客评价卡偷偷藏起来销毁,同时还在简历上做了手脚;而他的对手理查德,以前是个喜欢酗酒的酒鬼,现在则对大麻产生了依赖。理查德的妻子是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人,这个对丈夫失望透了的女人已经做好回老家的打算了,为了挽回妻子,理查德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这份工作。当然,道格也不会拱手将工作机会相让的,他要在妻子殷切的目光中取胜,然后过上他们一直奢望的市郊生活。两人都想利用对方的弱点,这使得他们从单纯的对抗变成了互相仇视,极尽刁难、抱怨、伤害之能事,用上了他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所有肮脏、阴险、卑鄙的把戏,早就把所谓的公平竞争抛到脑后去了……那么,这份工作最终会花落谁家呢?
一句话评论 影片的风格和之前由斯蒂夫·康拉德做编剧的《天气预报员》很相似,都是用持续不断的趣味性配以俏皮话和让人不安的搞怪行为,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喜剧风貌。 ——《电视导刊》 充满幽默的同时又给人一种陌生感,影片是继《四十岁的老处男》之后最优秀的一部喜剧作品。 ——《大话电影》 也许你会对影片中讲述的那个故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但体会到的却是从未有过的快乐。 ——《配角在线》 如果不出意外,影片很可能会受到人道主义者的唾骂。 ——《好莱坞报道》 一部充满了奇思妙想小众喜剧,满是各种各样古怪且搞笑的讽刺与嘲弄。 ——《娱周》 幕后制作:   【从编剧到导演】   一直以来,斯蒂夫·康拉德(Steve Conrad)最擅长的就是在自己创作的故事中制造轻松、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的喜剧氛围,比如由他担任编剧的《天气预报员》和《当幸福来敲门》,不过在这部《升职》中,康拉德又多了另一个身份--电影导演,他说:“影片的拍摄周期差不多是30天吧,对于一部纯粹的喜剧来说,时间是有点长……之所以有了制作这样一个故事的想法,还源于有一天我和老婆一起上街去买东西,我在停车场等她出来--顺便说一句,我们居住的社区,很像影片中西恩·威廉·斯科特的角色所在的地方。等待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所以当不远处争吵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把眼光定格在了那里。原来有几个人站在人行道上,其中的一个就是我所在停车场的超市经理,而正在承受他的愤怒的那个人,显然就是他的助理。那位助理具体因为什么事而引来了一场责骂,我就不多做描述了,反正看到这一切的我突生一种感慨:生命就是这样,只要你工作,就得为老板卖命,他期望你能履行你的职责,发挥你的功效,但却永远都不会替你着想,甚至没有想过,他交待你的事情,也许是你根本就没办法完成的。后来,那位助理转过身去背对着我,我看到他的工作服上印有‘祝您愉快’的字样,我就想,对于他来说,这还真是‘愉快’的一天啊……就在那个时候,我突然萌生了想要讲述一个故事的想法,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把我所见的讲述出来,一个人,在经历了那样的羞辱之后,仍然面带着笑容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让我动容。”   不管是在这个领域里很优秀,又或者是默默无闻,似乎每一位编剧都有那么一点“导演情结”,斯蒂夫·康拉德自然也不例外,以他的话说,从他开始从事写作的那一刻起,就随时准备好了向导演行列靠拢,康拉德说:“至于为什么一直到了这部影片才第一次尝试做导演?主要还是因为我对《升职》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能在拍摄的过程中将我的想法传达给所有的演员,这样也可以清洗存在于我们之间的障碍,更好地合作。影片是在芝加哥拍摄的,而且我还想到了许多这个城市特有的好点子……我写了这么多东西,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这个剧本就是为我而写的,没有人能比我更加透彻地分析它,影片应该具备的不仅仅是灵魂,还需要芝加哥的城市特色进行陪衬。”   【关于拍摄】   在演员的选择方面,由于影片的编剧兼导演斯蒂夫·康拉德早就确定了,让约翰·C·赖利饰演那个来自于加拿大的经理助理理查德,所以他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不会被赖利过于外露的锋芒掩盖的优秀演员,能够很好的诠释道格这个角色的同时,还可以和赖利碰撞出富有激情的火花,康拉德说:“我一直在思考,想象着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在演技上和赖利抗衡?甚至在某些时刻超越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部影片拍出味道,真正好看,我必须得找一个信得过的人选……我是在试镜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西恩·威廉·斯科特,一下子就从他身上看到了我要求的一切,我很高兴能够遇到他。”   不仅是斯蒂夫·康拉德,西恩·威廉·斯科特也觉得自己非常地幸运,他说:“剧本是我的一个同事交给我的,故事本身有着一种独特的调调和敏感度,我竟然对它产生了某种共鸣……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运气还不赖,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几部主题涵盖范围非常广的喜剧创作当中,我还记得我在试镜的时候,与康拉德有过短暂的交谈,然后就梦想成真地得到了这个角色。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有戏拍,生活就会很充实,从小到大,我有过很多理想,可是没有一个可以归类到‘带给别人快乐’的范畴里--我在电影工业中却一直做着类似的事情。同样是喜剧,当导演换成了康拉德之后,本来做习惯了的事情也变得很有挑战意味了,因为他一直要求自己的作品中必须体现出更多物质化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精神层面。反正我需要做的,是与我在MTV颁奖典礼上与《美国派2》中的伙伴贾森·比格斯热吻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而且一想到和我演对手戏的是约翰·C·赖利,那份蠢蠢欲动也是我不曾有过的,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去参加了试镜,更幸运的是,康拉德最终选择了我。”   其实《升职》真正让西恩·威廉·斯科特感兴趣的部分,还在于影片中讲述的那两个人是如何互相较着劲想要得到同一份工作的,因为他们努力的方向都是想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斯科特说:“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可是当他们自身、老婆、工作以及生活的无奈纠缠在一起时,就难免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这样的故事主题,让我备觉温暖。由于整个故事所具备的特有腔调,使得我产生了某种心电感应,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听到了一首能够直达你灵魂深处的优美歌曲,而斯蒂夫·康拉德的写作方式,无形中还提升了风格化的美感。当然,我出演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喜欢,但《升职》却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体会,那种感觉很有趣。你别看我总是坐在那里笑得没心没肺的,其实我现在的心态和我在影片中的那个角色差不多。我31岁了,所以特别能够理解道格正在面对的窘境,也明白他为什么要努力得到这个工作上的晋升机会。你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而且只要经历过这个年龄的人,都能从道格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   影片的整个拍摄过程还算是顺利的,可是这种顺利却在摄制组进入连锁超市实地取景的时候,戛然而止,斯蒂夫·康拉德说:“在超市内部的拍摄工作,差不多持续了整整两周的时间,由于不能开空调,怕噪音影响拍摄进度,再加上我们使用的都是真正的肉类,不是合成的道具,高温天气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加速了肉类腐烂的速度,后来有的都长出绿毛了……我还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出去吃饭,回来后却发现所有的临时演员走的一个不剩,因为他们再也没办法忍受室内弥漫的那股子怪味了,没办法,我们只好让工作人员充当临时演员--经历了这一次之后,我发誓自己再也不会写这种发生在连锁超市中的故事了。本来,影片中的超市应该是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可是却因为两位助理争取同一个晋升的机会,产生了敌对的味道,算是隐藏其中的一个另类风貌吧。同理,手推车也会产生过大的噪音,所以你也不能拍摄相关的镜头,这真有点疯狂,不过好在我们将这些无法避免的缺憾都巧妙地掩盖过去了。这里说一件有意思的事,由于我们选择在芝加哥知了最活跃的季节拍摄影片,而有一只知了不知道怎么飞进了超市,然后就消失在了灯光中。虽然不见踪影,可是你却能时不时地听见它‘知了知了’地鸣叫,完全出于无奈,我们将它的声音,收录到了影片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