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希怡

Hei-Yi Cheng

有片源
2012年
2009年
2005年
剧情:  一个人的生命总是比一座城市的生命要短暂。一个叫王琦瑶的女子在上海繁华过、寂寞过,最后湮没成灰,而上海今天却依然兴旺喧嚣。   旧日的上海滩灯红酒绿,王琦瑶从平整有序的民居中走出来,亮了一个相,摘下“上海小姐选美”第三名的桂冠,暗恋她的摄影师程先生知道:这位姑娘要展翅高飞了。   王琦瑶这一飞,竟然鸟瞰了上海这座城市如何被时间洗刷的过程。   1948年,掌握军政大权的李主任义无返顾地以爱囚禁了她,使她游走过充斥着靡靡之音的百乐门舞厅,陪伴李主任出入于枪林弹雨,而她亦心甘情愿地以他为终身伴侣。她乐意相信这第一个男人会是最后一个男人!李主任为什么再没有出现,王琦瑶只知道他生死未卜,这种事在那段日子的上海不是不经常发生的!   1956年,王琦瑶蜕了层皮,过着小户人家的生活。她响应那个时代人人节约的意识形态,甚至精神上也只限于跟已婚的程先生作适可而止的交往。这段风平浪静不久被富家子康明逊搅乱了。   康明逊在她眼中就是缺乏了那么一点轩昂、一点气概,到王琦瑶心甘情愿跟他过一辈子,他却要跟家里去香港继续做他们的生意了。 王琦瑶怀着孩子继续留在上海,她拿着积蓄换了一段名正言顺的婚姻,跟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办了结婚手续,这事情只有程先生明白她是为了要挽回自尊。   1970年,王琦瑶最渴望与离了婚的程先生迈进一步,是在文革期间,她无声地感激他多年不渝的等待,只是程先生因应社会的风向,要去云南一个小镇支援边疆。二人不知不觉已走过了漫长的日子,这次暂别总应是转眼便又重逢。   这一别却是十年,十年过后,王琦瑶再遇程先生,程先生介绍了一位跟琦瑶女儿年龄相仿的男孩,老克腊。   程先生没想过,王琦瑶居然会因为老克腊的冲动之情而陷入一段瞩目惊心的忘年恋……   王琦瑶孤注一掷地爱老克腊,甚至顾不上这个男孩到底是迷惑于自己身上残余的旧日上海风情,还是有不可测知的理由。王琦瑶猛然崩溃的刹那,是这个八十年代的年青人跟她说要出国了,原来没有人象她那么坚守上海城市,这个成就了她一生的城市……
1992年
导赏: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将传统武侠片的江湖压缩为一座孤岛式的龙门客栈,在大漠与孤烟之间,谱写了一幅众生百态图。在《新龙门客栈》的镜头之下,龙门客栈不仅是一个封闭的叙事空间,在方寸之间承载着扣人心弦的戏剧张力,更成为一种诗意的视觉符号。 导演善用全景和远景,使人物和马群在地平线上出现或消失,配合逆光剪影,营造了荡气回肠的视觉效果;低角度仰拍东厂三大党头和曹少钦所带来的压迫感,微妙地传递了不安和惶恐的视觉感受,暗合了时局之下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背景特征;面部特写镜头所带来的人脸畸变效果,暗示了东厂歪曲事实、残酷暴虐的行为手段。东厂以黑色作为服装主色调,对比强烈,同时暗示了身份性质。金镶玉、周淮安、邱莫言三人与曹少钦的缠斗作为影片高潮片段,手持摄影和移动摄影两相结合,飞起的黄沙为决斗片段蒙上了一层神秘缥缈色彩。动作设计上,则有意营造出招之前蓄势待发、剑拔弩张的情境,其深谙动作与情绪的酝酿之道,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牵动人心的气势;同时,令人目不暇接的快速剪辑和动作定点镜头结合,将打斗过程有意进行省略,强调招式的迅猛,空中的腾跃使用降格镜头延长过程,增添浪漫飘逸的气质,动作与节奏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影片叙事紧凑,一方是以曹少钦为首的东厂意图残害忠臣杨宇轩的遗孤,一方则周淮安、邱莫言将其子女救出并护送至安全位置,双线并行构造出独有的戏剧张力,交叉蒙太奇的使用亦为其增添了紧迫感。当正邪两方正呈水火之势,大战一触即发,戍边千户的闯入使三方的态势更为胶着,驾帖的误用增添了“捉贼不成反变贼”的荒诞意味,刻画出独有的情节张力。同时,影片情感刻画细腻,无论是邱莫言眼见金镶玉与周淮安成婚后失意举坛饮酒,眼角沁下无言的泪水;亦或是杨宇轩的遗孤眺望夜空,道不尽“月是故乡圆”的愁肠思绪,都使本片刚柔并济。当被金镶玉一把火点燃的龙门客栈在大漠中熊熊燃烧,这个承载无数利益交换和爱恨情仇的“漠中孤岛”最终化为一缕青烟,金镶玉和周淮安都选择策马离开,但江湖会一直存在。(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