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rine Boorman

有片源
2006年
剧情: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的女儿,14岁就入主法国凡尔赛宫,19岁成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影片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凡尔赛宫内种种的颓废、奢靡与阴谋。挥霍无度、放荡不羁的玛丽王后,导致法国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债台高筑,从而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君主制的推翻,而玛丽王后本人也于1793年10月被送上了断头台。   凡尔赛宫水晶灯闪耀,衣香鬓影,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常在这里举行宴会。但是在今天则有所不同。它将决定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今夜是法国太子迎娶玛丽·安托瓦内特为妻的大婚日子。     玛丽·安托瓦内特为奥地利公主。出生于1755年11月2日,拥有一头金色波浪卷秀发,嫣红的双唇,吹弹可破的雪肌,迷人的双眼,被誉为奥地利最美的公主。年仅14岁的她,美丽迷人的她,成了奥地利与法国险恶政治之间的牺牲品。1770年,嫁给了年仅16岁的法国波庞王室的太子,也就是将来的路易十六,成为了路易十六的太子妃。      14岁的她哪里能想到自己的未来将在这动荡不安的乱世和自己的感情之间浮浮沉沉。14岁就当了太子妃,19岁成了法国皇后,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在玛丽的肩膀上面,这些责任都等着她去面对,要与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应对,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的确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路易十六是个木讷的男人,温文儒雅但是却不善语言,整天只关在铁匠房,冶铁是他的最大兴趣,温吞的他无法博得玛丽的欢心。玛丽未尝过恋爱的滋味,她知道自己不爱这男人,在玛丽心里,他只是自己的丈夫,这是她对路易十六唯一的感觉……      16岁那年,一个男人在玛丽的生命之间掀起了大波澜,这男人的名字叫做菲尔逊,一个瑞典的贵族。据说他们俩在扮装舞会中相识,依照规定,太子妃不可随便外出,但是就是在这场宴会让她认识了菲尔逊伯爵,菲尔逊有着幽默风趣的特性,机智迷人的又同时兼具政治长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让玛丽深深着迷。对于整天面对不善于说话而且木讷的路易十六的玛丽而言,菲尔逊的出现在她的生命点燃一道光。于是,她终于知道恋爱的滋味是怎样,她喜欢菲尔逊,为他着迷,也和他之间发展出一段恋曲。   皇宫的苦闷让玛丽想找个宣泄的出口,除了与菲尔逊的恋曲之外,她积极寻找娱乐,所以她参加很多皇室外的宴会,乔装偷偷摸摸让她享乐其中;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贵族优越感,让她对服装鞋子珠宝需索无度,因为从小生长在皇宫之内,不懂人间疾苦,国库都让她拿去做衣服,买珠宝,还有赌博,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法国人称这个奥地利籍的皇后为“赤字皇后”。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的玛丽皇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候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玛丽这时就成了众矢之的。     法国大革命的期间,一堆人说“把那个奥地利的女人赶出去”“杀死她,她是魔女”“都是她,害的我们这么穷”,皇室这时又不肯召开三级会议,民怨越来越高涨,这时路易十六与玛丽打算逃出法国境内去避风头,菲尔逊帮助逃亡,但是却在法国边境维洛那被逮个正着,被押回巴黎囚禁,在路易十六被处斩之后,她也被交付审判而且送上断头台。她在被处刑之前,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还因此跟刽子手说声抱歉。
2003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88年
剧情:  我希望我从来也不曾认识你……”卡蜜儿对罗丹说。她生命的最后三十年在精神病院的漫长监禁中度过,也许只是因为她遭遇了毁灭性的爱情?伊莎贝拉·阿佳妮扮演的卡蜜儿和她扮演的阿黛尔·雨果一样为爱情疯狂,她们的天赋给她们带来的只有痛苦。那个站在海边,用可以让镜头都为之心碎的眼睛看着我们的身影,这次幻化成在满身泥土,手上流出鲜血的女子,卡蜜儿·克劳黛。   看天才女子和大师的爱情故事总让人唏嘘,许是因为他们比平常人多了几分敏感、灼热,所以感情的撞击似乎更痛楚,更致命。卡蜜儿的天才则几乎已经到了让人震慑的地步,罗丹说:“于是你成了我最强的敌人。”在我看来,她甚至比罗丹的雄性荷尔蒙要多。一个刚毅敏感天才的女子,面对犹疑的男人,还要面对男人背后的女人,还要身处这个天才男人巨大的阴影中,疯狂似乎是唯一的结局。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可以象汉娜·阿伦特那样从致命的与海德格尔的爱情之中完善自己,一直爱这个世界,爱她一生所爱的男人。   影片从她对泥土的痴迷开始,到她为和泥土石头有关的感情疯狂结束。我不能无动于衷的看一个如此美丽,如此执着的女子怎样为了一次致命的爱情,被自己的天才折磨。卡蜜儿曾经拥有让人震惊的天才,是罗丹唯一的灵感源泉。她感受力超绝,但是在与罗丹的合作和感情里她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摆脱罗丹的阴影,她用了整整一生来挣扎。在她的最后一次个展上,她华服盛装,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清丽,厚厚的脂粉掩盖不住她脸上岁月留下的成行成市的皱纹。那些支持她的男人:父亲,弟弟,罗丹,基冈迪,经纪人……纷纷离开她的生命,对她失望,甚至为她感到羞辱。而她只是在挣扎,旁人和她自己都无能为力的挣扎。   在这样没有什幺花哨,按时间顺序叙事,古典干净的影片里,演员的演技就至关重要。伊莎贝拉·阿佳妮和杰拉尔·德帕迪约的合作可圈可点。但是阿佳妮的演出!简直美丽的摄人心魄。她好象天生和那些美丽脆弱敏感有天赋的女子有冥冥中我们看不见的联系,每次看她表演这样的角色,都忍不住震惊,不管是看她在阿尔及利亚满是灰尘的阳光下踯躅,还是看她在大雨中象幽灵一样看住自己情人的脚步,直到看见他被妻子接走。泥土和敲凿大理石带来的灰尘也不能掩盖她湖蓝色眼睛的灵光,就算是运河水涨,她醉倒在阁楼上,宛如灰姑娘,她也一样美丽惊人。没有什幺可以掩藏天才和美,阿佳妮总是可以完美的把灵魂带给这些角色,她们满身伤痕,为爱挣扎。在所谓正常人看来,她们疯狂偏执,好象男人的天才和爱情给他们带来成功,而女人的天才和爱情只会毫不留情的毁灭她们。只让我们这些不相关的人悚然心悸。我见犹怜又如何?卡蜜儿被岁月和爱情摧+残的身体微微发胖,苍白的手和脸出现在一辆写着××精神病医院的车窗上。影片结尾她安静的近乎绝望的坐在椅子上,依然神经质,可是她,已经老了。
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