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ie Benoît

2001年
1999年
剧情:一个没有任何抱负的信息技术员必须在城市中四处奔忙,和他一起的同事曾遭受过接二连三的失败。他们俩人还是努力不懈地在生活中寻找真爱。 ◎ 关于作家: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       社会边缘的天才。是当今法国文坛最畅销的天王作家,被誉为自卡繆之后,少数几位在法国以外的地方拥有广大读者的小说家。       他的第一本小说《战线的延伸》(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tte),写的是一位生活无趣的软体工程师,他的工作内容就是跟一位长的很丑的同事一起到全国各地,教授客户新的电脑程式,但是他却打从心底讨厌他的工作和现代社会的所有一切。       第二本小说《基本粒子》(Les particules élémentaries),一九九八年推出后立刻红遍全世界,并且让韦勒贝克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这本书藉着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是没有性慾的科学家,另一个则是没有性就活不下去的作家,来讥讽和藐视现在统治法国和西方社会的战后婴儿出生潮的一代(出生於1945-1963之间)。       第三本小说《月台》(Platforme),二零零一年推出,描写西方旅行团到泰国去买春,住进一个性解放的度假村,不料这座度假村却遭到伊斯兰基本教义份子的攻击,最后男主角的女朋友不幸身亡。这本书就在911恐怖攻击事件之前不久上市,韦勒贝克先知之名因此不胫而走。       他的第四本小说《一座岛屿的可能性》,是他自认最满意,也最具有野心的作品,法雅出版社在去年八月三十一日出书之前,还特别将为出版的文稿给少数几家媒体过目,并且要他们签下保密的切结书,结果搞得满城风雨,也达到了宣传的最大效果。       在欧洲,你有可能没看过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书,但绝对不可能没听过他的大名,没听过他名字的只剩下聋子。       韦勒贝克每出一本书就像砸一颗炸弹,把欧洲文坛炸得火热腾腾,不管是佳评、抨击、引起的争议,都强烈火爆,天摇地动。       他的作品集合暴力、现代社会的变态、消费的生存形式、肤浅的宗教诉求融於一炉,引起争议在所难免;但是他的行事风格更令人咋舌,什么都不在乎,对谁都不买帐:从不出席新书发表会,绝少在公眾场合露面,屈指可数的电视访谈中几乎一个问题都不回答,经常在採访中拂袖而去,完全不留餘地。他是个隐形的公眾人物,无法捉摸。       之所以公众,是因为他的小说和大名人人皆闻,之所以隐形,是因为他是个谜。
1984年
1981年
1980年
1979年
剧情:◎ 简  介                    玛丽和恋人过着平凡幸福的日子,有一天,他父亲经营的酒吧里来了一个叫杰拉鲁的男人,被杰拉鲁的气味征服的玛丽对他一见钟情,从此玛丽抛弃恋人,和杰拉鲁一起生活,杰拉鲁要玛丽一起想赚大钱的方法,玛丽梦见了两人幸福的将来,杰拉鲁却要求她去做妓女,原来杰拉鲁是一个吃软饭的男人,玛丽虽然感到困惑,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随着交往的深入杰拉鲁的本性逐渐暴露,玛丽开始怀疑他对她的感情是不是真的... ◎ 关于影片:      在法国,自由是写在国旗上的。法国导演丹尼尔·杜瓦尔执导的影片《再见了,巴黎的夜》(La Derobade),中高傲的议员选中了沦落的风尘。表现的是同样在巴黎的苍穹下,妓女是如何寻求“自由”而不能的。在这部1978年拍摄的影片里,也有一个逼真而精彩的畸恋故事... ◎ 点  评:      此片以一种白描化的手法,把一个19岁女孩堕落的过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整部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著名女演员缪缪出色的演技,影片开场马丽的清纯和后来的堕落,前后两种形像的对比十分鲜明,人物性格的巨大反差被完美地演绎出来。而马丽内心的矛盾、挣扎等细腻的感情也渲染得相当到位,缪缪凭此片获得1980年凯撒奖最佳女主角实在是实至名归。
1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