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Barnett

2010年
2008年
剧情:  作为一个刚刚来到纽约这个大城市的新鲜人来说,戴夫不能不算是一个异类,他看上去总有些不太对头。先不要说他对这个城市有多么不适应,而是他的身体和他的大脑似乎都配合不上。这样的格格不入看似匪夷所思,其实有着一个合理的解释:原来戴夫根本就不是人类,他是被一个微型的外星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而建造出来的宇宙飞船。艾迪·墨菲就在这部家庭喜剧大片《戴夫号飞船》中扮演两个角色--人形飞船和微型外星船长。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戴夫,他大概四十岁左右,样貌还算讨喜,但是着装怪异,他总是身穿一身纯白色的礼服,口袋里插着一块叠得整整齐齐得黑色手绢,让人忍不住回忆起上个世纪70年左右那个迪斯科大行其道的遥远年代。除了着装,戴夫身上还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这个城市里的异客。走在纽约的街道上,他的步伐是那么奇怪,一条腿迈出去老远,而另一条腿却不会跟上,他看起来还真是完全没有办法适应自己的身体。   而在戴夫的身体里实际上驻扎着一支训练有素的精良部队,尽管这些队员们的平均身高只有一又四分之三英寸高,但是他们所有人都心急火燎地想要指挥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庞然大物的奇怪家伙的一言一行。在戴夫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有一个专业的操作员在使用高科技的手段操纵着他的每一个关节和肌肉,但显然这支队伍的配合还有待于更好的磨合。当戴夫喝下他生平第一口水时,船舱内部立刻变成水漫金山;当戴夫想要试试其他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衬衫成了棉质的怪物差点把他憋死;当戴夫去参加最最普通的体检时,一个简单弯腰动作差点让里面的人拼上老命也做不出;当戴夫参加宴会时,一个他刚刚知道叫做热狗的肉肠让男厕所里发生了大爆炸……   正当戴夫号通过种种身体上的斗争慢慢找到了他的航线之时,所有船员们开始经历一种会给他们带来更加深刻打击的遭遇——感情——这种在他们的星球几乎不存在的东西。戴夫号在改变,不光是从里到外,也包括从外到里……
剧情:  一个贩卖和杜撰充满了智慧的假新闻的新闻网站,真的够得上一部电影作品的含量了吗?到了影片的那个被扭曲了的世界里,新闻网站终于“转正”,变身成为“洋葱台”,是全世界新闻的最主要来源。每天夜里,新闻主播诺姆·阿彻都会准时与你相约小荧屏,报道各式各样的新闻事件,既有唱着性暗示极强的歌曲的流行歌手,也有缺胳膊断腿的美国曲棍球职业球员……总之,诺姆以维持住新闻事业的完整性为己任,并深深地为此而自豪。   作为贯穿了故事始终的灵魂人物,就连诺姆也感觉到了来自于投资公司持续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电视台新近被一家规模非常大的公司收购成功,诺姆的新老板们所关心的并不是什么时事新闻和发生在中东的战事,相反,他们想提拔的是另一个风格完全不同、却一样非常受欢迎的节目“鸡鸡终结者”,由史蒂文·席格一手创办。到了周五,这档节目就正式取代诺姆的“洋葱台”了,这位经验丰富的新闻主持人暗地里苦苦思索,自己到底是应该向公司的需求低头,还是为了保留住“洋葱台”本身就已经足够滑稽虚假的新闻而战?   影片秉承了“洋葱新闻”的一贯风格,由各种短小精炼的幽默故事拼凑而成,内容涵盖面广、跳跃性强,天马行空,任意为之,用许多意有所指的新闻故事还原了美国社会上稍显低能的流行文化,凭借着一种更加低端的硬性模仿:“鸡鸡终结者”所标榜的正是动作电影中的男性力量是如何尝试着证明自己的坚韧的,他们通过扮演侦探或警察的方式,狂踢其他人的屁股,来建立所谓英雄气概;还有影射着“小甜甜”布兰妮的梅丽莎·彻丽,她那充满了诱惑以及性暗示的歌曲和音乐录影带,影响了整个“圣经带”的单纯和天真;然后是蒂姆,身为白种人的他偏偏打扮成了街头嘻哈的模样,和一群同是白人的朋友天天混迹于几个街区之中,最终却被警察当成“黑鬼”抓走了——这算是以一种非常热闹的方式展示了喜欢音乐的郊区孩子的愚蠢,尤其是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叫种族歧视、犹太区以及贫穷。
2007年
剧情:  这是《虎胆龙威》系列特别营造的一个惯例:约翰·迈克莱恩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方,然后被迫卷进一系列的麻烦之中。话说不知道是哪一年的7月4日,恰好是一个周末,虽说纽约警察约翰·迈克莱恩正在度假中,可是他还来不及和他那已经上大学的女儿露西道别,就被总部的电话叫走了,他接到一个任务:逮捕黑客马特·法莱尔,然后送到FBI那里接受审讯……怎么看这都是一件稀松平常的案子,可是你不要忘了约翰那天生吸引麻烦的体质。约翰刚刚抵达马特的公寓,就像触动了什么机关似的,各种各样的混乱接踵而来。   在马特的帮助下,约翰那不太灵光的脑袋终于开始慢慢理解自己身边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原来,不知道来自于何方的一股攻击力量,正在侵蚀着美国的计算机系统,一旦成功,整个国家都将陷入停顿的可怕状态。当然,这个计划背后肯定有一个神秘人物,只是FBI没办法确定这位神秘人的具体位置。   制造这场混乱的幕后黑手就是托马斯·加布里埃尔,他为约翰准备了一大堆机关障碍,包括绑架他的女儿露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避免这个警察插手自己一手策划的惊天大计划。要说计算机啊网络啊,可都是约翰的死穴,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也八九不离十了。好在虽然一路连滚带爬,约翰却没忘记自己的任务,将马特牢牢地带在自己身边,于是这位年轻的黑客小伙子,就成了这一次约翰身边最得力的帮手。
2006年
剧情:剧情简介长久的爱情需要浪漫来不时的滋养,但过了头甚至有些荒诞无度的浪漫就会令人产生受罪之感。一个从小在日记中就经常提到爱情啊浪漫啊什么的小女孩,我们只能用过度早熟来形容她。朱丽娅·琼斯(阿里森·汉尼甘)便是如此,虽在内心对真爱有所恐惧,但外在的与其外表身形同样宽大的她却对爱情毫无顾及地追求着。甚至到了忘乎所以、旁若无人的地步。她这样的做法换来的只能是男人们的惊恐和自救,甚至到了自卫反抗的地步。  还好,朱丽娅·琼斯遇到了专门为人们解决爱情难题的“高大威猛”的“爱情专家(hitch)”,在这位爱情专家的重新修整下,终于将朱丽娅塑造成一位乍一看上去美丽正常的年轻女孩。而朱丽娅·琼斯之所以这样下尽血本不惜身体的改变自己,完全是为了刚刚遇到却全情投入的梦中情人格兰特·方克耶多德(亚当·坎贝尔)。当两人经过了充满激情的交往过后,最终决定组成自己的小家庭以常相厮守终生。  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于是,两人在完成终身大事之前来到了方克耶多德家里拜见朱丽娅的公婆。这期间,与格兰特家里的众人的交往中,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其中的搞笑分子,当然也离不开格兰特老爸的那只与罗伯特·德·尼洛似乎同样的心爱黑猫。在接下来的婚礼中,更是发生了一系列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包括格兰特一对极难应付的爸妈、那个有着一颗硕大无比臀部的婚礼策划者杰露、不有一个存心搅局长相酷似欧文·威尔逊的家伙总是想试图搞杂好朋友的婚礼。当然,还有朱丽娅那同样“淘气”的老爸……如此的爱情故事,这般的热闹婚礼,怎不叫人期待?关于影片:  看到影片的两位导演兼编剧贾森·弗莱德伯格和阿朗·塞泽尔,相信人们就不会怀疑这部电影的高怪功能。曾掀起恶搞电影风潮的《惊声尖笑》系列便有此二人的功劳。在影视圈打拼多年(4岁就开始拍广告赚钱作)的阿里森·汉尼甘,作品无数,可惜大都和一大帮人集团出现,苦于没有太出挑的角色让她发挥,令人担忧的是此次她虽然是女主角,但似乎只一心扮淑女了,很多场合下表现都比较呆,先不说本片中以打扮夸张出位的杰露很容易抢戏,就是她的未来的婆婆(在《律政俏佳人》中扮演了那个害羞的、不懂怎样追求男生的美容师),就很有可能让她光彩全无。  《约会电影》同样极尽恶搞之能事,将往日众多与恋爱婚嫁相关的著名电影一一拿来“又涮又拌”,将本是一段可以打造成浪漫缠绵的爱情故事弄成麻辣味十足的爱情闹剧。笔者粗略盘算了一下,被《约会电影》搞过的影片有《我的盛大希腊婚礼》、《缘分无法挡》、《全民情敌》、《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拜见岳父大人》、《婚礼傲客》、《杀死比尔》、《史密斯夫妇》等。两位导演在影片中充分发挥了滑稽模仿和超级恶搞的才能,让人们随着爱情故事的发展不断地有令你捧腹不禁的笑料出现。影片至少有70%的时间让观众在开口大笑中度过。另外,影片虽为二月中下旬上映,却依然是瞄准了热度尚温的情人节档期。不过那些热恋中的男女是不是会在看了本片之后会对浪漫二字产生恐惧或者别样的畸形理解。想必那也不是制片方们考虑的了。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人们买票入场即可。影片简评:
剧情: FBI的卧底特工马尔科姆·特纳(马丁·劳伦斯饰)又回来了,不过这次可不是为了抓什么银行劫匪,而是为了挽救国家免于一场安全灾难。   最近,美国政府的计算机网络中出现了一种蠕虫病毒,这种致命的电脑病毒可以让外界强行进入政府的情报部门,窃取机密文件。解决危机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派遣机智勇敢的特工潜入嫌疑犯、程序设计员汤姆·富勒(马克·摩斯饰)在橙郡的家中,以保姆的身份照料这位“病毒之父”及其妻子丽亚(艾米丽·普格特饰)的3个孩子,包括姗姗学步的安德鲁和他的两个姐姐凯丽与莫丽。于是,马尔科姆特工要再次扮作肥妈执行任务。   可是说来简单的计划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他必须一刻不停的周旋于3个小家伙中间,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不会错过任何捉弄他的机会。他还要应付各种繁琐的家务,同时还要隐秘的尝试搞到汤姆的电脑病毒信息。当然,要完成这一切的前提是,马尔科姆必须融入自己的角色,不能因形体和声音的不妥而引起目标的怀疑,更别提如何在平底女鞋上思维敏捷了。   随着肥妈任务的展开,一系列欢闹的情节也逐次上演,包括出入时髦的女子养生会馆、领导一次由众多活色生香的美女参加的啦啦队比赛、在一场疯狂的快艇追逐中死里逃生,而经历这一切的同时,他都要时刻保持假发的柔顺和裙子的整洁。   马尔科姆不仅在努力试图完成任务,还帮助汤姆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并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包括如何对待继子特伦特(杰西卡·华盛顿饰)和怀孕的妻子谢丽(尼娅·朗饰),他还学会在不用谎言欺骗对方的情况下成功保持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平衡……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