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贝克韦尔

William Bakewell

有片源
1947年
剧情:   凯瑟琳是瑞典移民赫尔斯特隆家惟一的女儿,因为不满足于乡村生活,她决定离家到城市里去学习医务护理,好在毕业后进医院做一个护士。可是事不如愿,她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被油漆匠阿道夫骗走了身上带的学费。无奈,她只好应聘了广告上的大房子里的女佣。大房子里住着年轻的议员葛兰·莫雷,他的母亲,以及管家约瑟夫·克兰西。凯瑟琳的出现似乎给这个略显沉闷的家带来了一丝活力。她热情好学,而且在乡间生活的历练使得她还非常能干。见过她一面之后,葛兰的母亲、老莫雷夫人就决定雇佣这个年轻的女孩,虽然她可能只在这里工作2个月。除了能干家务,凯瑟琳煮的咖啡比约瑟夫煮的好,她的做饭手艺似乎征服了年轻议员的胃口。而葛兰也似乎爱上了这个淳朴的姑娘,他甚至会一时脑热地和她一起去滑冰。不但如此,凯瑟琳对于政治的见解十分独到,因为在乡下有过亲身的经历,她更看中一个政治家对普通百姓做了什么,而不是听他们夸夸其谈地讲些什么。凯瑟琳挣够了学费即将离开,而此时葛兰正到欧洲出差,在他的挽留下凯瑟琳留在家中等他回来。但最后她却听到了什么人意外死亡的消息,以为是葛兰噩耗的她顿时晕倒在地,原来只是葛兰所在议院的议员候选人去世了。为了推出新的候选人,议员们在葛兰家中召开会议决定推举名叫分雷的人为候选人。分雷在候选人发言时被凯瑟琳问得哑口无言,因为他曾在乡下时曾对百姓有不公正的待遇。凯瑟琳的出色表形引起了反对党头目的注意,他们请她担任党派的新候选人。在社会责任面前她决定接受这个提议。葛兰虽然不太高兴,但他无法干预她的行动。在葛兰的帮助下,凯瑟琳成了一个富有魅力但不失淳朴的演说家,但当初骗钱的油漆匠阿道夫又来捣乱,他受分雷指使,在报纸上中伤凯瑟琳。伤心的凯瑟琳返回了乡村。葛兰下乡找到了凯瑟琳,他们决定结婚,但父亲认为女儿不应该当个懦夫,于是凯瑟琳又返回城中,成为反对党的候选人,葛兰也放弃了对分雷的支持。凯瑟琳最终成功当选,二人喜结连理。
1939年
1930年
剧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激烈。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年仅19岁的保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朋友凯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参了军,其中还有一个叫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们分在同一个部队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军国主义卖命。    保尔和同学们一入伍就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湿又黑的田野中来回跑,几经折腾,累得精疲力尽,而教官史托斯还要把他们"训练得服服帖帖",成为"真正的德国士兵"。这些青年原来把人生、战争都理想化了,然而现在天真的梦幻破灭了。不久,经过训练后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西线参战。这些青年从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一上战场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轰击,在隆隆的炮声下,他们都吓破了胆,有的哭了,有的尿湿了裤子。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班长卡钦斯基,他是个老兵,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顾,他主动安慰他们,并教给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于是保尔和同学们开始冲上战场,杀死别人的爱子,夺走别人的生命。弹雨之中,他们抱着"我不杀人,人也杀我"的观念大叫"冲呀、杀呀",失败了,退下来,然后再反攻。在高度的紧张与恐惧中,贝姆真的发疯了。一次战斗中,凯姆利希的腿被炸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穆勒被化学毒气毒死。不仅如此,士兵们还要忍受阵地上的饥饿、潮湿、疾病和糟糕的天气。保尔沉痛地哀思着:"为什么要打仗呢?"    保尔在一次战斗中也负伤了,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康复后被批准回家探望母亲。病重的母亲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格外高兴。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忧愁,不知儿子下次还能否归来。保尔也为以后能否见到母亲而担忧。  归队的日子就快到了,这天,保尔路过母校,看到教师们还在鼓吹战争,动员学生们参军。保尔厌恶战争,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悲愤,可那些学生却还在以此为乐呢!    保尔重返前线后,发现连队中来了一批像他们当年一样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战友却所剩无几了。原来,在他休假期间,班上的战友差不多都牺牲了,只剩下老班长卡钦斯基一个人。而此时,卡钦斯基因部队供应困难,外出给"娃娃兵"找吃的东西去了。保尔跑出连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长,久别重逢,两人分外高兴。恰在这时,一架轰炸机飞来,投下炸弹,弹片飞向老班长,把他炸伤了。保尔拼尽全力把卡钦斯基背到医疗站,但他已经死了。    一天,双方停战了,西线异常平静。守候在战壕里的保尔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当他爬出战壕捕捉蝴蝶时,突然一声枪响,保尔被流弹击中,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