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牧村

有片源
1983年
导赏: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特急警报333》是电影工作者们在国产灾难片领域探索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片名中出现的“333”也正是即将淹没全城的水位海拔标高。影片通过发生在四川地区的一场洪水,讴歌了以郑书记、方县长为代表,始终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好干部们,并对一些在灾难发生时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做出有利批判。影片在1983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特急警报333》以四川地区某县城作为背景,讲述了在面对几十年一遇的大洪灾时人们做出的反应。郑书记、方县长作为父母官,始终出现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通过当地驻军的有力配合,成功转移了部分受灾群众,保障了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基础设置,使得救助行动取得较大成果。在刻画洪水来临时,导演运用声音和光影营造出了灾难来临的效果,突如其来的背景音伴随着水中漂浮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倒塌的房屋出现,更增加了惊悚的效果。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导演也设置例如水电局长利用职权擅自使用车辆提前转移自家财产,缺席抢险救灾会议对公共财产和同事不管不顾;还有一些人利用天灾发横财,通过非法占有的手段窃取他人财物,通过这些情节,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做出有利批判。在《特急警报333》最后一场戏中,从上游飘来的盛满危险物品的油罐成为六万多名群众转移过程中的最大威胁,不仅会影响通往外界的唯一桥梁,还会对葛洲坝水利枢纽造成重大威胁,船长陈光对此直面危险,在他抉择过程中一系列生活中的画面不断闪回,表现他对于美好生活的留恋,最终通过自我牺牲,解除了油罐的威胁。因为时代原因,《特急警报333》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方县长等人在失去亲人后情绪表达过于平静,一些违法乱纪人员最终也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等这些与现实生活出入较大,但总体来看《特急警报333》对国产灾难片的创作还是起到了引领作用。(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