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vador Allende

2008年
2007年
2004年
剧情: 塞缪尔·贝克是一个极不成功的办公用品推销员,他不善于与顾客交流,惧怕自己的工作,他厌恶一切形式的谎言,但又不得不例行公事地去投机、欺诈。他总想信点什么,但信自己,还是信这周遭的世界?44岁的塞缪尔处于事业不顺、家庭失和的漩涡中心,他想要改变,但没有选择。而在他的老板杰克·琼斯(杰克·汤普森 饰)的眼中,时任的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才算是“史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尼克松宣扬的最成功有效的推销方式就是“信仰”,这位总统在当初首次参加竞选时曾许诺要让美国脱离越战的泥潭,但当选后却向越南增兵10万,再次竞选时他又许下了结束战争的诺言,但战争带来的伤痕会由此结束吗?   塞缪尔生活中的唯一亮点就是想和做汽车修理工的朋友邦尼(唐·奇德尔 饰)合伙开一个上门修理轮胎的小营生,他们需要贷款,而尼克松总统许诺推行的小额工业贷款计划给他们的未来点燃了一丝希望。在等待贷款批复的八个星期中,贝克的内心世界因焦急而日渐崩溃,为了抚养三个孩子,在酒吧工作的妻子玛丽不得不穿着超短裙以获得更多的小费,而朋友邦尼因为是个黑人总是遭到顾客的责难与辱骂。   漫长等待的最终结果是:贷款落空,妻子离异,事业无望,梦想让位于虚假的诺言。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贝克感觉无处发力,似乎有太多的不平需要去铲除,他觉得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对于世人,好像如此的无关紧要,他要让人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一天,贝克看到了一则新闻短片,说一个士兵偷了一架军用直升机并轻易降落在了白宫的草坪上,播音员还添油加醋地评论说如果直升机想要撞进白宫是多么的容易、多么的可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塞缪尔终于找到了一个让世界无法忽视他的表达方式了:他准备劫持一架商用客机,然后撞向白宫,与那位最伟大的推销员同归于尽……
2002年
剧情:  最近由英国广播公司(BBC)资助拍摄的一部题为审判亨利·基辛格(The Trial of Henry Kissinger)'的纪录片,评价这位尼克松时期,位高权重的前任国家安全顾问。   基辛格于1973年出任国务卿,纪录片呈现这一时期的基辛格总是笑得开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也开始带来另一种产品,它腐蚀快乐。在美国政府任职的中晚期,镜头前面的基辛格开始少带笑容,每当他听到一个充满敌意的问题,他的下唇就绷紧成一条水平线。而目前已经79岁高龄的基辛格尝到的只有权力消失后遗留的苦果。'审判基辛格'就是探讨基辛格的历史责任问题,它暴露出基辛格对人类痛苦和灾难所抱的无所谓态度,反民主决策过程,他对冷战战略过于狂热的孜孜追求。在个人性格方面,基辛格权欲熏心,爱耍两面派,对自己的敌人冷酷无情。纪录片提出一个问题:当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都以反人类罪被国际社会绳之以法,那么美国当时的政策导致发生在柬埔寨,智利和东帝汶惨绝人寰的暴行,这一政策制定人是否也应该被追究法律责任呢?很多人,包括不少是基辛格过去的老部下,一定数量的美国和英国的法学家和新闻工作者的回答说'是'。   基辛格从头到尾拒绝接受'审判基辛格'一片的采访,所以'审判基辛格'是缺席审判。当然想要按照影片提出的罪证真的在法庭审判基辛格是制片人的空想,但是它确实碰触了一个美国人不愿提起或回忆的话题,这一话题就象911一样与美国在冷战中曾作出的种种不甚光彩的行动脱不开联系,而总是会在人们快要忘却时冷不丁,猛地咬美国一口,提醒美国人他们为之骄傲的'美丽帝国'也有丑陋的一面。基辛格的'阴谋'也应该提醒美国人对他们的领袖开动战车时的借口保持审慎的态度,这些政治家虽然口口声声说打仗是为了对付威胁,但是有时威胁所针对的是他们个人的权力,而非国家安全。   黑臣是以严访深查著名的专栏作家,为写此书作了数年调研,他列出的事实与当事人的回述编织交错,夹杂着基辛格及原助手的辩述,使电影看起来简直是公诉人和证人齐备的一场官司。其主要罪恶行径如下:   1969年,基辛格作为国家安全助理,与尼克松共谋,以铲除越柬边境的越南基地为由,秘密轰炸柬埔寨。在历时14个   月的轰炸中,美军出动了3600多架次B-52轰炸机,导致几十万无辜平民死亡。   基辛格曾言:没有任何理由允许某一个国家走向马克思主义。这个国家指的是智利。1970年10月,左翼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兰德赢得多数选票。基辛格紧密参与指挥了颠覆行动。   另一项指控是基辛格和福特总统支持印尼在东帝汶的大屠杀。1975年,东帝汶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印尼宣称对东帝汶拥有主权,准备武力镇压。由于军火主要来源于美国,印尼向美国要“绿灯”。12月,基辛格随福特总统在雅加达会见苏哈托,讨论并同意了印尼的侵略。在基辛格一行戴着热带的花环,微笑着告别后仅16个小时,印尼的军队空降东帝汶首都帝力。在随后20多年中,东帝汶1/3的人口被屠杀。今年5月,东帝汶用鲜血换来独立,成为联合国中最年轻的成员。   《审判》一片称基辛格不遵守战争规则、屠杀和支持屠杀平民等行为是反人类的,触犯了《国际人权法》、《国际战争法》、《国际刑法》。目前对基辛格的审判只可能是口诛笔伐。“国际不赦运动”,一个由各国学生、社会活动者广泛参加的组织,正在定期发布《基辛格观察》,至今已经有14期了。基辛格已经在“射程”之内。   基辛格和国家安全机构曾有过的紧密关系和情报工作经验,“9·11”调查委员会的一项任务是查出这些机构是否在“9·11”前因失职而未提出预警。基辛格在任期间,国家情报局繁荣昌盛,绝无无能为力的颓相。他是圈子中人,这些机构的缺点错误逃不出他的火眼。但这事还有另一面,正如《审判》片中所描述,基辛格也是一个秘密工作者,“不是政府开放透明的支持者”。所以,民众对他不放心。基辛格胜任的理由,恰恰也正是他不胜任的理由。   这个从纳粹德国逃到纽约的犹太少年,这个哈佛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和教授,这个20世纪最聪明的人,在其人格中,混杂着不可一世的骄傲和不安全感。他本人就是一个复杂矛盾体。基辛格已经写好了自传。他说,要在他死后5年才能公开。他要告诉世人什么呢?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