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Peter Abts

2010年
2008年
剧情: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个女人的日记。该日记是在为了躲避炮弹轰炸的地下室写下的,记录了二战的最后几个月,苏联红军进驻柏林的真实境况。故事详细描写了德国妇女如何受到了苏联军人的强奸和虐待,并最终成功逃脱。这个不愿意透露的姓名的女人(尼娜·霍斯饰演),利用了一名士兵对她的迷恋,才得以生存,她认为他是她的情人,并非是强奸犯。但当她真正的未婚夫从前线战场返回家乡,却唾弃她,认为她遭到强奸了,是肮脏的。当时很多在柏林生活的人都被迫使用过这样无奈的生存方式。这部电影被认为该受到每个人的关注,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战争是一次毫无尊严可言的社交。 幕后制作   电影因为题材敏感,上映后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于国际与德国本土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圣巴巴拉国家电影街上,获得了最佳国际电影奖,并在有“德国奥斯卡” 之称得德国电影奖中占据了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效的提名。原著小说的时间跨度是从1945年4月20日到6月22日,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而原著小说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在作者的朋友之间传看,被其中一位作家朋友Kurt Marek负责推荐宣传,得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在美国、英国出版,却没有受到德国文坛的关注,直到近年的再版,才又一次备受瞩目,并被搬上银幕。在小说最初出版后,经由作者的要求下,封面上的署名为无名氏,以保护她的安全。直到她死后,其真实姓名Marta Hillers才被披露出来,又引发了一阵争议。Marta Hillers被认为是“第三帝国(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小规模的宣传员”。   影片由在德国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法贝尔布克执导。他最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意大利从事戏剧方面的工作,后来去德国慕尼黑学习并为康斯坦丁电影公司工作。在执导过一些舞台剧和电视剧后,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战火中的伊甸园》就让他受到了世界的瞩目,该片提名了当年的美国金球奖,并在柏林电影节拿下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于其他国家的著名电影节上也都有所斩获。《战火中的伊甸园》的故事背景就设定在二战时的柏林,讲述了一个德国女人和一个犹太女人之间的感情故事,让炮火见证了一段比生命更加伟大的爱情,感动了无数观众。作为他的第三部电影作品,《柏林的女人》再次将镜头对准了硝烟笼罩的柏林,关注着身处在战争年代那些不幸女人们的命运。由于上次愉快的合作,《战火中的伊甸园》的主演之一朱莉安·科艾勒再次出演了《柏林的女人》,这位柏林影后的参演为电影增加了不少分量。而出演女主角的尼娜·霍斯更是在2007年凭借《耶拉》刚刚摘得柏林电影节的影后桂冠,两位柏林影后的同台彪戏自然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看点。电影从各个方面都尽量贴合了原著,比如小说作者在写日记时是三十四岁,而尼娜·霍斯在拍摄电影时是三十三岁。更加保证了表达人物状态的精确度。 
2006年
2003年
2002年
剧情: 二十九岁的英语教师菲莉芭决定要为他的家人复仇,目标是一个外表是个正当生意人,其实 恶贯满盈的毒犯。她悄悄的将炸弹藏在背包里,混进了毒犯的办公大楼。她确保一切就绪後,将炸弹背包放在他必经的门外废纸篓。当她引出了他的秘书後,她也迅速离去,一切如计划中进行。但冥冥中,意外发生,清洁女工将废纸篓的背包放进了清洁车,然後进入升降机,内里站着的是一个爸爸及他两个孩子。一声爆炸巨响,四人命丧当场。逃离大厦的菲莉芭以为大仇已报,当晚,警方闯进她的寓所将她拘捕,她对案件全无否认,对所作一切绝无悔意。在警局内,菲莉芭接受严厉审问,其中一个警察叫菲利浦,二十一岁,负责纪录一切。菲莉芭要求用英语进行口供审问,由菲利浦负责翻译。这时菲莉芭终於知道案件真相,她杀死的是四个无辜的人,她的复仇目标依然生还。菲莉芭知悉一切後,整个人沮丧不已,神志陷於昏迷。当她醒来後,发现只有菲利浦在她身边。她提着他双手,两人首次两眼对望。菲利浦离开房间经过局长房外,偷听到局长正审问菲莉芭意欲杀死的毒犯。菲利浦回到家里,将发生的一切告诉他十一岁的弟弟艾维尔,艾维尔是菲莉芭英语班的学生。当晚,菲利浦睡得极差,他向父亲坦告,自己正堕入情网。审讯继续,菲莉芭将始末告之,并坦言不相信警方。她怀疑警方高层与毒犯互相勾结。菲利浦押菲莉芭回监仓,并偷偷给了她一个微型听写器,秘密联系。两人的秘密被局长知悉,并搜查菲莉芭监仓,发现了菲利浦意欲协助菲莉芭逃走的计划。但这不过是菲利浦的诡计以避过所有人的耳目,他正巧妙地设下更精明的布局,为菲莉芭的自由作最大胆的尝试。
2001年
2000年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