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 Flack

有片源
2017年
2015年
2014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剧情:  本特和维罗纳是一对结婚很久的夫妇,现在他们到了30多岁,正打算生一个孩子。他们的生育计划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在维罗纳怀孕六个月的时候,一个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的消息从本特的父母杰瑞和乔治亚那里传来:本特的哥哥法兰德斯不想继续住在科罗拉多州了,此举直接影响到本特和维罗纳长期在科罗拉多州定居的打算。   那么,本特和维罗纳还能继续“投奔”哪位亲戚好友,并在那里定居,迎接即将出生的宝宝呢?于是,这对不再年轻的夫妇开始了一段跨越美国的寻亲访友之路,他们评估每一个城市,衡量每一个定居点,计算各种人际关系,为的就是寻找一个完美的定居地。他们的第一站是凤凰城,这里他们拜访了维罗纳的大学室友,然后他们转战亚利桑那州的图森,见到了维罗纳可爱的妹妹格蕾丝。   在和格蕾丝的交谈中,维罗纳确定她心中的完美定居地就是威斯康辛州,而且在那里的本特的堂兄一家也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不过他们给本特的堂兄解释了自己置家立业、养儿育女的计划后,堂兄并没有表示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于是本特带着维罗纳来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那里,他们拜访了本特的大学同学汤姆。   汤姆有一堆孩子,家里就像是游乐场一样热闹。晚上这些老同学举杯畅谈,汤姆对于家庭和生活的理解让这对即将为人母、为人父的夫妇深受启发。当晚,本特接到了一个久未联系的兄弟的电话,他们一再要求本特带上维罗纳来到迈阿密游玩。此时已经筋疲力尽的本特的维罗纳顿然发觉每一个地方都是完美的定居地--只要有爱、有家、有责任。
2007年
剧情:  这是一个充满了抵触和碰撞的浪漫爱情故事,牵扯在爱与不爱之间,那种想爱却又不能爱的期待与痛苦,竟然也能衍生出如此多的乐趣。一切都开始于一个名叫丹·伯恩斯的普通男人,失去了妻子的他,独立抚养着三个未成年的女儿。丹是那种一向谨言慎行的严肃男人,他为一家杂志做专栏作家,专门提供各种家庭关系的处理方案。单身爸爸不好当,尤其还带着三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儿,所以丹力求将每一件事都操控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万事都将所有的可能性考虑好,生活,就这么按部就班地继续着,虽然三个女儿都有点反叛,却也一路平平淡淡走过来了,而丹所要做的,就是提前避免任何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当然也不会去做任何新鲜的尝试。   伯恩斯家是那种美国最为普遍且典型的大家庭,所以他们历来有一个传统,那就每年都会选那么一个周末,将分散在五湖四海的亲戚聚焦在一起共度。而今年,就选在了罗得岛州……丹打点行囊,带着三个小女儿出发了,虽然这样的聚会他年年参加,可是今年却有点担心,怕爱耍小脾气的女儿们不受控制,再惹出什么他预期之外的乱子。丹的预感挺准的,因为这次家庭聚会确实出了乱子,而且是他自己惹出来的。   总的说来,伯恩斯确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成员多就使得聚会难免喧闹,再加上人人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产生小小的混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丹还是将一切都计划好了,可能的没可能的,他都分门别类,可是他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家庭的大聚餐,竟然给他生命中带来了永久性的改变。丹喜欢看书,所以抵达罗得岛州不久,他就从繁忙的应酬中抽身,跑到书店里去了,并那里偶遇一位名叫玛丽的迷人女性,已经心如止水的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心竟然又荡起了阵阵涟漪。   在丹还来不及品味这种陌生的触电感觉时,就遭到了当头一棒,因为这个玛丽竟然也出现在了家庭聚会中--她是丹的弟弟米彻急于介绍给家人的新女友。相信那一刻,只有丹自己才知道心中的那份苦涩所为何事,他只好拼命压抑着一切情感,小心地埋藏在心里。   整个周末都在按照以往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到处都是狡诈的“包打听”亲戚的屋子里,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丹和玛丽都察觉到了两人之间不断升温的吸引力,甚至还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滑稽的可笑局面。然而不管他们多么努力地拒绝彼此,还是不由自主地坠入了爱河……丹终于意识到,虽然他看似明智地将自己的未来统筹规划好,但有些东西终究是计划不来的,尤其是不期而遇的爱情,看来丹需要做的,就是不得不打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遵循的生活与规则了。
2006年
剧情: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的女儿,14岁就入主法国凡尔赛宫,19岁成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影片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凡尔赛宫内种种的颓废、奢靡与阴谋。挥霍无度、放荡不羁的玛丽王后,导致法国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债台高筑,从而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君主制的推翻,而玛丽王后本人也于1793年10月被送上了断头台。   凡尔赛宫水晶灯闪耀,衣香鬓影,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常在这里举行宴会。但是在今天则有所不同。它将决定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今夜是法国太子迎娶玛丽·安托瓦内特为妻的大婚日子。     玛丽·安托瓦内特为奥地利公主。出生于1755年11月2日,拥有一头金色波浪卷秀发,嫣红的双唇,吹弹可破的雪肌,迷人的双眼,被誉为奥地利最美的公主。年仅14岁的她,美丽迷人的她,成了奥地利与法国险恶政治之间的牺牲品。1770年,嫁给了年仅16岁的法国波庞王室的太子,也就是将来的路易十六,成为了路易十六的太子妃。      14岁的她哪里能想到自己的未来将在这动荡不安的乱世和自己的感情之间浮浮沉沉。14岁就当了太子妃,19岁成了法国皇后,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在玛丽的肩膀上面,这些责任都等着她去面对,要与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应对,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的确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路易十六是个木讷的男人,温文儒雅但是却不善语言,整天只关在铁匠房,冶铁是他的最大兴趣,温吞的他无法博得玛丽的欢心。玛丽未尝过恋爱的滋味,她知道自己不爱这男人,在玛丽心里,他只是自己的丈夫,这是她对路易十六唯一的感觉……      16岁那年,一个男人在玛丽的生命之间掀起了大波澜,这男人的名字叫做菲尔逊,一个瑞典的贵族。据说他们俩在扮装舞会中相识,依照规定,太子妃不可随便外出,但是就是在这场宴会让她认识了菲尔逊伯爵,菲尔逊有着幽默风趣的特性,机智迷人的又同时兼具政治长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让玛丽深深着迷。对于整天面对不善于说话而且木讷的路易十六的玛丽而言,菲尔逊的出现在她的生命点燃一道光。于是,她终于知道恋爱的滋味是怎样,她喜欢菲尔逊,为他着迷,也和他之间发展出一段恋曲。   皇宫的苦闷让玛丽想找个宣泄的出口,除了与菲尔逊的恋曲之外,她积极寻找娱乐,所以她参加很多皇室外的宴会,乔装偷偷摸摸让她享乐其中;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贵族优越感,让她对服装鞋子珠宝需索无度,因为从小生长在皇宫之内,不懂人间疾苦,国库都让她拿去做衣服,买珠宝,还有赌博,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法国人称这个奥地利籍的皇后为“赤字皇后”。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的玛丽皇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候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玛丽这时就成了众矢之的。     法国大革命的期间,一堆人说“把那个奥地利的女人赶出去”“杀死她,她是魔女”“都是她,害的我们这么穷”,皇室这时又不肯召开三级会议,民怨越来越高涨,这时路易十六与玛丽打算逃出法国境内去避风头,菲尔逊帮助逃亡,但是却在法国边境维洛那被逮个正着,被押回巴黎囚禁,在路易十六被处斩之后,她也被交付审判而且送上断头台。她在被处刑之前,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还因此跟刽子手说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