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其明(1930-),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0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人物生平
吕其明,作曲家,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小提琴演奏员。每当演奏着优美的曲子时,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作出优美的曲子该多好。他决心让梦想变成现实,于是一面用心钻研中外音乐作品,一面拜师求艺。
1951年,他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新闻纪录片组任专业作曲,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音乐创作事业。在此期间,与人合作或独立创作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大型纪录片的音乐。
1955年,调回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故事片的作曲,创作的第一部故事片音乐是《水乡的春天》。随后,又为故事片《铁道游击队》、《家》等作曲。他为《铁道游击队》所作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味,流畅上口,很快为广大观众所喜爱,成为一首流行歌曲。
1959年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副团长、团长,并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作曲和指挥。1964年毕业后任上影厂作曲、音乐创作室主任。
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 。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合作)、《白求恩大夫》、《霓虹灯下的哨兵》、《庐山恋》、《城南旧事》、《雷雨》、《子夜》、等六十余部故事片和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等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城南旧事》的音乐创作,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获全国优秀歌曲奖。 其他音乐作品还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大夫》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人合作)等歌曲三百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