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寿山

Shao-san Cheung

  • 姓名郑寿山
  • 性别
  • 职业演员
  • 国家中国
  • 出生地坡头区官渡镇大洞村
郑寿山(1895~1964),坡头区官渡镇大洞村人。木偶表演艺术家。
 
郑寿山出生木偶世家,祖父、父、兄均是木偶戏表演高手。郑寿山自小受木偶艺术熏陶。6岁跟班登台,个子不够高,靠脚下垫木箱表演。1903年随兄郑春富到香港、新加坡、马来亚一带演出谋生,历时18载。郑寿山聪明好学,技艺进步很快;敢于改革,推陈出新,木偶演技渐炉火纯青。有一次,在新加坡连续上演6个月,每天晚上节目不同,而且越演越精彩,狮城传为佳话,被称誉为“木偶戏大王”。
 
1922年郑寿山回家乡吴川,先后参加吴川县“永忠兴”、“均天乐”、“伯剧团”等木偶戏班演出直至解放。他的木偶演艺,技巧娴熟,善用眼神表达人物个性,活灵活现,在粤西一带名气极大。   
 
人民政府重视民间艺术,郑寿山的木偶演艺,如鱼得水,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1952年郑寿山代表吴川县参加广东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主演《逼上梁山》获优胜奖,还在广州的大戏院公演。1955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木偶戏会演,主演《西蓬击掌》,受到行家高度评价。1957年3月,他的拿手好戏《芙蓉仙子》,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艺术片,发行国内外,令海外观众刮目相看。
 
1956年4月,郑寿山被选为广东省木偶剧团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郑寿山前往罗马尼亚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主演的《三调芭蕉扇》,压倒群芳,荣获银质奖章,轰动国际木偶剧坛。这是我国自木偶戏首次在国际舞台荣获殊誉,郑寿山年65岁。
 
1962年,广东省和广州市文化主管部门为他举行从艺60周年庆祝大会,表彰他对木偶艺术事业的努力,公认他是中国卓越的木偶表演艺术家。1963年被任命为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郑寿山品德高尚,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对技艺精益求精。长期以来,他言传身教,培养艺术人才。培养出一批批演技高超的木偶戏接班人。
 
1964年9月,一代木偶戏大师郑寿山患脑溢血,在广州不幸病逝,终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