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妮卡·楚特

Monika Treut

  • 姓名莫妮卡·楚特
  • 性别
  • 职业导演 / 编剧 / 剪辑
  • 国家德国
  • 出生日期1954-04-06
  • 星座白羊座
  • 出生地德国(前西德)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省慕逊加柏
莫妮卡·楚特在她的电影里,向来强调感受和观影愉悦感;并且运用微妙的幽默感和温柔细腻的态度来对待镜头底下的角色。——Frédéric Strauss, Cahiers du Cinéma

楚特擅长以前卫的影像风格及尖锐的批判内容,不断大胆挑战教条化的性别意识;及萤幕中墨守成规的两性概念。例如,她镜头下悖于常理的女人,常是对抗社会的最佳代表。——Julia Knight, Sight and Sound 
 

莫妮卡·楚特曾在马德堡的Philipps大学主修文学和政治学。1984年她的博士论文《残酷的女人》 (The Cruel Woman)曾在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地出书发行。

楚特于80年中期开始编剧、导戏及并且制作几部得奖的独立制片电影和纪录片。这些片子曾在世界各大影展中放映(如柏林影展和多伦多影展)。楚特的影片特展也曾在墨西哥市、圣保罗、台北、多伦多、剑桥、赫尔辛基、萨洛尼卡、洛杉矶、里斯本和布拉格各大城市中放映。

楚特于1985与艾菲·麦可齐(Elfi Mikesch)合导第一部剧情长片,片名为《诱惑:残酷的女人》,这是一部具争议性的电影,但它也成为次文化电影的经典。1988年《处女机器》更大胆探讨同志议题。一位保守自闭的女孩,透过朋友的帮助,认清自己真正的性向,抛弃过去对爱情虚幻的憧憬。

1991《父亲来了》运用喜剧片轻松地呈现出性别的议题。楚特惯常使用最通俗的故事,乡下来的父亲到纽约找她的女儿,结果他发现女儿的生活超乎他的想像,从中他和女儿各自对自我对性别对性爱有了新的体认。楚特于1994年开始合作执导一部跨国电影,《情色地图》,由她负责欧洲的部份。

楚特于1992年开始执导纪录片《雌性行为不检》,片中描述四位坏女孩,其中有一位正是卡米尔·帕格里亚(Camille Paglia)。另一部片《为非做爱》(1997),则是描写一位挪威出生的Eva Norvind,及墨西哥一个B级电影明星。1999年在旧金山记录拍摄的影片《忽男忽女》,主要描述一群旧金山的变性人,自在地游走在性别的灰色地带并找寻自我定位时,也发现重新看世界的方法。

2001年楚特完成《光明斗士》,本片纪录了身处于巴西上流社会的女子伊凡 (Yvonne Bezerra de Mello),她是一位全球知名的艺术家与人权斗士。

她投身于混乱悲惨的贫民窟意图藉由关爱、医疗与教育来拯救、保护流落街头的儿童。自2003年,楚特开始在台湾制作《母老虎飞飞飞》,纪录2004年代选期间,三位台湾女性的生活与心情,包括歌仔戏反串小生谢月霞、作家李昂与电影导演陈映蓉,老、中、青三代台湾女性的生命故事。该记录片于2005年初选入柏林影展Panorama正式观摩单元,之后并巡回英国、巴西、美国等国之影展。目前播出的国家除台湾公视外,亦包括波兰和希腊的纪录片频道。

自1990起,楚特开始在美国的各大专(Vassar, Hollins, Dartmouth)、艺术学院(SFAI)及大学 (UIC, UCSD)任教。并于德国汉堡的成立‘土狼电影制作公司’(Hyena Films)。最近她正在执导与台湾的合拍片《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