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出手,戏骨扎堆,这才配叫「国产骄傲」!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1.21

文 | 十点电影原创

掐指一算:

再过两周,北京冬奥会就将正式拉开帷幕。

运动健儿整装待发,央视也播出开年剧为其助阵

短道速滑题材,群星鼎力加盟。

老妹儿亲自验货,成色不俗。

各位,燃情竞技故事马上就来——

豆瓣尚未开分,但评论基本四星起。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

让观众被主旋律内容吸引,它做到了。

1989年1月,黑龙江省体工队门口拉起横幅:

欢迎速度滑冰队世界冠军回家。

短道速滑队总教练吴庆红(马丽 饰)笑吟吟从旁路过,为刚创立不久的短道队有了盘算:

一定要找到好苗子。

怎么找?吴教练自有妙招。

她先用开水壶在滑冰场上浇出一条起跑线,

随后掏出一个随身听当做彩头,

紧接着在旁吆喝:“有奖滑冰!”

30秒两圈,达标者拿奖走人。

在那个年代,进口随身听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的宝贝疙瘩,因而引得路人竞相比拼。

但滑冰好说,想滑进规定时间的确很难。

吴庆红不急不躁,和姜太公的区别大概就是多准备了一个饵。

可惜她还没等到好苗子,反而等来几个“强盗”,没达标也要“明抢”。

吴庆红的学生见此状不能忍,一场“冰上争夺战”正式打响。

年轻人你追我赶,为的是随身听。

吴教练则不同,秒表一掐,只看速度,于是——

一个名叫郑凯新的街(gāi)溜子入了她的眼。

啥叫街溜子?

道地的东北话,意思就是到处闲逛、不干正事的人。

吴教练相信郑凯新(刘奕铁 饰)是可塑之才。

她专程到郑家拜访,继而得到凯新妈妈的“大力支持”。

打,羽毛球拍一抄,看他还敢嘴硬?

郑凯新一溜小跑,躲到外面暂避风头。

等晚上回来,他妈妈气还没消,直接把他推出门外。

当妈的,不指望他有多大出息。

只盼他接受这份有工资有编制的工作,好过他一天到晚混日子。

郑凯新虽然倔,人还算孝顺,从此便开始自己的冰上事业。

初来乍到,吴教练为了挫挫他的锐气,让他与自己的得意门生陈敬业(高至霆 饰)比赛。

抢随身听时,陈敬业也在,郑凯新还笑他专门培训却不如自己。

但现在当着队员的面,他的天赋是被认可了,自己有多少斤两也算掂量明白了。

2014年7月,济南。

学习轮滑多年的陈冕(李庚希 饰)利用业余比赛的奖金,买下了心心念念的短道速滑冰鞋。

从老板口中得知青岛短道队准备招新,陈冕心动了。

哪怕招新日与轮滑定级冲撞,哪怕要瞒着妈妈(梅婷 饰)坐上去往青岛的列车,她也决定试一试。

6岁时,陈冕已接触短道速滑。

要不是父亲陈敬业(胡军 饰)说她不是这块料,她也不必走上十年冤枉路。

青岛招新,可能是最后一个机会。

但她路远迢迢赶到此地,却被告知必须有家长签署同意书才可以考试。

打道回府?不。

陈冕这次过来,就是打算孤注一掷。

青岛队因为资源有限,只能租赁商用冰场。

说好了每天上冰两小时,今天经理却提前来催。

陈冕看准机会,立马站出来保卫场地。

16岁的少女能有多大能耐?虚张声势罢了。

说到底,这问题还得靠教练郑凯新(沙溢 饰)出面解决,但陈冕提前亮明态度的做法确实成了敲门砖。

陈冕:我没有家长同意书,但是我想试试。

教练:一般武林高手都你这么出场啊?试试吧。‍

天选之人,天赋异禀?

陈冕都不是,反而第一轮考试就当场翻车。

外行人看,轮滑少女转短道速滑,挺容易的吧?

但教练明明白白地告诉陈冕:轮滑的重心和短道速滑不一样。

陈冕八九岁就练轮滑,已经定型。

眼下这种无畏的坚持,不过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英子……啊不,陈冕伤透了心。

但重新振作之后,她坚持围追堵截教练。

原本还是没戏,却因为她系鞋带的手法、脖子上的虎牙项链,以及母亲亲自出面产生了转机。

双线叙事围绕两代人展开,核心是传承。

体育竞技故事没多少噱头,跑不出个体历炼,难就难在对节奏的把控。

所以导演张晓波分别在交代两个年代背景后,立刻展开剧情。

两条线都招新,前后形成关照。

父辈的故事几乎是男孩子的天下,女教练面面俱到,刚好中和。

转而来到下一代。

郑凯新转换身份变作陈冕的教练,让不懈奋斗的体育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主人公成长过程也包括两部分:自我提升+与队友磨合。

两个年代始终交相辉映,父辈是前提,却也为后代的故事买下了伏笔。

为了呼应北京冬奥会,这部在央视播出的开年剧拿出了相当具有诚意的阵容配置。

胡军、梅婷、涂松岩、赵珈琪,都是国家一级演员。

黑龙江佳木斯的张国强、吉林长春的沙溢、辽宁丹东的马丽。

放在东北背景下,适配度极高。

白玉兰最佳女主童谣与沙溢演出夫妻。

这次,《三十而已》的“能力者”顾佳摇身一变,成了英语老师。

女主李庚希,演古装剧存在一些争议,但现代剧通常发挥稳定。

这次,她与“英子爹”沙溢再续《小欢喜》中的父女缘,也刚好贴合《超越》传承的主题。

除此之外,值得赞许的还有整部剧的质感。

两个年代跨越时空和地域呈现特色,前期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

为了高度还原比赛瞬间,剧组浇冰、自制冷凝系统,搭建了一座六千平方米的冰场。

演员及运动员训练天数多达68天。

其间,不乏摔伤、擦伤,脚踝等处也时常会磨出血泡。

不过,在演员们的敬业精神背后,老妹儿看到更多的,还是运动员的艰辛。

诚如导演张晓波所说:

“运动员生涯是短暂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那些辉煌,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命运感吧,但是你能看到他们还是那么热爱。”

为了留住这份热爱,导演特别在每集片尾都设置了运动员采访彩蛋。

他们和国家短道速滑事业一起成长,

他们也见证了这个飞跃式进程的某个阶段。

我们在铭记冠军为国争光同时,

不该忘记还有许多人即使颗粒无收也无悔这份拼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失败或成常态。

但难得的是那份面对失败后的泰然处之。

即使汗水暂时无法凝成胜利的果实,

他们在谈到心底那份宝贵的梦想时,

依旧眼底有光;

依旧志存高远,心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