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刊总第2453期
国庆档已过去半个多月,《长津湖》带领同期影片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成绩,大大振奋了电影人的信心,目前票房已升至52.39亿,暂居国内票房榜第三,大众舆论和媒体平台也对《长津湖》表示了一致肯定。但是影院人依旧不敢放松警惕。
影片不间断,
影院更要抓住时机
可以说《长津湖》在给电影人振奋了信心的同时,影院也都输了一口气,因为有了好的电影才会有更多的客流量,收入才有保障。
在国庆档过去之后,一般会有两到三个月的淡季,但是不同以往,在今年国庆档之后的第二个周五,国内就迎来了7部新映影片,分别为《第一炉香》《不速来客》《青苔花开》《东江风云》《沙丘》和《极盗行动》和《黄甲岭之恋》。其中《沙丘》和《极盗行动》则分别从海外市场美国和阿根廷引入。目前《沙丘》从上映首日到今天已取得9911w票房。
所以在有影片带来的天然流量之下,影院如何留下观众,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十分关键。这就要影院从自身考量,抛开票房和非票收入,更多把精力放在提升软实力,增强影院自身特色,想方设法留下消费者。
服务精细化,提升软实力
影院服务的提升是其转型发展的核心策略。要精细影院服务一方面要做到个性化,另一方面也要做到服务标准化。
实现影院服务的个性化就是影院服务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影院的服务具有明显的差异,即树立影院自身的品牌。
影院作为大众娱乐场所,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着力打造其个性化服务。例如在日本,影院为了吸引中老年观众,特别为其设定了优惠票价,原因是他们白天时间充足灵活,正是影院日场的潜在消费群体,影院通过一些怀旧影片的排映和相应装饰氛围的打造,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了日场的上座率,等等。
总的来说,不同消费群体存在着不同的观影需求,因此影院应针对他们需求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营销+ 个性化的服务”的策略,这样既有利于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在行业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又可以维系一部分忠实客群。
而标准化则是影院为业务与设备操作的各个环节建立明确流程规范和完整通用的员工培训方案,实现服务的标准化,从而保证影院的各环节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向观众提供优质的观影服务。
影院服务的标准化包括整体服务内容的改进提升与服务标准的确立及执行两个层面,具体内容又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放映服务、观影服务与配套服务,目前影管公司的服务标准是千店千面的状态,如何能向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海底捞等餐饮企业的服务标准看齐,时效性是很容易控制的。
营销多样化,
影院收入不发愁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与观影需求的新变,影院正从视听娱乐场向社交与商业营销场转变,除传统的观影消费市场外,其他商业主体的营销联合需求也逐渐成为影院的另一新兴市场,因此,瞄准市场的需求,整合影院的各类资源,推动其营销的多元化升级,是实现影院真正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影院联合营销要尽量做到多元化,也就是影院与其他商业主体的联合营销的一系列内容与形式,其负责主体为场内营运组,他们关注的不仅是影城内顾客的消费,而且是区域内整体的电影类产品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挖掘观影客流的深层价值,从而着力打造消费型的影院前厅。
以下几个具体的策略可以参考:注重打造影院的小食类餐饮品牌,搭建电影周边与潮流趣玩单品展销区、生活业态服务区等; 积极开展重要节点时期前厅场地的互动招租,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吸引相关商业主体的进驻.业态招商,对于前厅场地资源富裕的影院来说,整合出一定面积用于相关业态形式的招商,一方面可以增加多元化营销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为将其专属客流转化为观影客流提供了机会,但是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其业态形式与影院主题的结合性和影院会员的政策的结合。
影片的质量在提升,放映设备技术也在不断突破,承载放映电影功能的影院的进步,相比之下逊色不少,各行各业都在重视服务,影院自然也要放在心上,在服务也跟的上变化的前提下消费者才愿意停下来消费,影院的各色营销才有存在的意义。总之,不要让消费者习惯性地赶时间去看电影,有所期待,才有更多可能。
转载于:鲜蜂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