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门巴将军》导演自述 实景还原藏区医生故事
2013.12.20
来源:1905电影网
这里,是一块幅员辽阔、山峰险峻、文明璀璨、风景奇异、历史厚重的地方。这里,有雪山的自然风光,有以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寺庙和宗教文化;有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为代表的江河风光。
这里,有一所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军总医院,这个医院的院长名叫李素芝,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门巴”将军。
在藏语中,“门巴”就是医生的意思。
原型人物李素芝简介
在雪域高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李素芝;有一个亲切的称呼是“门巴”将军;他,几乎走遍了西藏所有的居民点,足迹纵贯西藏地形图,行程超过了百万公里;他,银白的头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却始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工作激情似火,永不知疲倦; 他,一路风餐露宿,一路治病救人,一路奉献爱心,把党的阳光洒遍雪域高原;他的头顶有太多的光环: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双百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医院建设先进个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 军委主席胡锦涛还签署通令,给他记一等功……
多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坚持在双休日率医疗队为拉萨附近村庄、寺庙巡诊,利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藏历年等长假,率“流动医院”出征,用行色匆匆的巡诊征程,演绎了奉献不止的精彩人生。
艺术价值
本片以真人、真事、真感情为创作原则,从李素芝三十六年来在西藏工作生活的无数无私奉献故事中,采撷其中最经典的几例故事,围绕藏汉一家人、军民一家人、天下一家人这个主题,形象生动感人地展示了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李素芝的先进事迹。贯穿全片的故事没有一个是虚构的,但时空排序上有艺术性的编排,通过悬念叠起、环环相扣、性格张力等手法,用电影语言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心灵净化的故事,全面展示了李、素芝李楠、扎巴、白珍等人物的艺术形象。
2013年是达赖分裂集团确定的“西藏行动年”,分裂分子企图在国际社会大造反华舆论,让国际社会认清所谓“中国在西藏究竟干了什么”的问题。《门巴将军》电影的推出,是对达赖分裂集团反华舆论的迎头痛击。影片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这个政治主题,但亿万观众特别是国外观众通过对李素芝及其他的战友们在西藏究竟干了什么的了解,他们自然会对达赖分裂集团喧嚣的反华舆论,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是非明了的判别。
从历史文化来讲,本片着重描写藏汉、军民一家人的主题,既传承了中华儒释道三家主脉文化的理念,如儒家讲仁者爱人的观念,佛家讲信众一家的观念,道家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都是一家人。也传承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提倡的人人平等、天赋人权、自由、博爱、平等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还传承了藏传佛教中包括白渡母、阿底峡在内的深受藏族群众爱戴的神者的爱同胞、爱天下的文化精神。当然也充分展现了以李素芝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风貌。
不过,这些都是影片的政治、文化底蕴。影片直接让观众看到的是,为什么民宗那么执意地不辞劳苦地要送给李素芝一双手套?为什么李素芝的女儿长到18岁还没有当面叫过一声爸爸?藏族群众特别偏远落后地区的藏族群众的信神不信医的传统是怎样被李素芝的执着给破解的?李素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西藏的神秘元素究竟有哪些?西藏群众是怎么样与解放军交往的等等。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听觉穿透力、心动震撼力来展现这一切,使观众可以领略到西藏自然风光的美丽、人物性格的感染、藏传佛教的神秘、藏族群众的可爱,李素芝的伟大。本片以创造性的精神,国际审美的理念,将一个中国式的英雄人物搬上银幕,从而树立起了用电影来宣传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的一个重要标本。它不同于过往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同类题材影片,它属于中国式而不是美国式的英雄人物的现代审美范本。
影片立意
一个人一时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好不难,难的是每件事都能做好;一个人自己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带动许多人一起做;有一个人把这些都做到了,他就是——李素芝。在他身上折射出了党性之坚与人性之美,还原了生活最本真的样貌,在他的美善之举中我们拾回了丢失的心灵宁静,在他的境界高度中我们找到了失去的精神家园。
初次接触这个题材,我们很难相信生活中真的有李素芝这样的人。如果李素芝的事迹是真的,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境界?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仰缺失、崇尚物质的社会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你如何能令观众信服?相信任何一个导演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心中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
走进西藏、走进军区总医院、走进李素芝的家,这种疑惑得到一点一点的解答:李素芝是真实的。这位医生将军中等个头,结实的身板走路总是虎虎生风,30余载的雪域猎风已刮去了他少年的英俊,剩下的是沉稳和刚毅。他脸上特有的“高原红”和猪肝色以及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活脱脱的一个“老西藏”。用战士们的话说,李将军如果不穿军装,就是一个地道的老藏民。
李素芝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有着大爱情怀的人。正如我们在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他不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头去。他的幸福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只有在帮助别人之后,他的内心才能得到平静。
我们不想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通常意义上的“英模电影”。传统的“英模”往往凌驾于普通人之上,内心崇高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最终尽管事迹是真实的,却得不到观众的认同。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这样的信念:我们要把李素芝拍得可信、可亲、可敬;要把影片拍得好看。
电影《门巴将军》是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在真实事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艺术加工的人物传记片。本片剧本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李素芝的亲密战友卫晋担纲创作。剧本人物鲜明、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生活质感和时代气息,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影片抓住李素芝带领医疗队赴藏北牧区巡诊的主要事件,将巡诊路上的艰难、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令影片情节起伏跌宕。李素芝和他的医疗队几十年如一日的巡诊,一路上藏族群众对李素芝的爱戴,让女儿李楠亲眼目睹到父亲为藏族群众,为官兵付出的种种善举,心中对父亲的误解逐渐消融。强烈的情感冲击令影片有一种回肠荡气的生动气韵。影片准确地再现了李素芝平凡却又真实的感人形象。
作为全军的模范代表,通过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使李素芝的形象为全国很多人所知。而他的事迹则在西藏、拉萨,更是耳熟能详。如何创作一个真实原型尚在人世、很多人都熟悉的李素芝,并让大家认可是一个难题。影片的主人公李素芝由著名演员刘之冰扮演。和李素芝同样军人出身的刘之冰,无论形、神都得到了从李素芝本人到所有熟悉李素芝的人的高度认可。
影片在演员选择、形象塑造方面先得一分。在人物塑造上,我们注重这种大爱的表达。从对普通藏民进行体检,发放免费医疗卡的小帮忙,到因藏族同胞的肝病发病率高,而潜心研究高原肝脏移植手术的艰辛。这种爱的主题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在演员表演、镜头设计、音乐气氛等方面,我们尽可能地还原李素芝的善良、可敬。
与普通商业电影不同,本片不单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同时也必须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电影。在创作中,我们牢牢把握影片中的思想脉络。影片紧扣李素芝的“幸福观”,体现李素芝“赠人玫瑰,手有余馨”的境界。
作为一部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的电影,在摄影、美术、音乐创作等方面也必须是准确和优秀的。影片为忠实还原李素芝家庭、工作的环境,全部采用了真实生活实景的拍摄。特别是表现西藏藏北高原、以及军区总医院等场景的拍摄气氛。精心选择特殊的时机、角度,努力拍摄出西藏高原特有的的景致和气势。
在经过近50多天的前期拍摄之后,影片进入后期剪辑阶段。我们没有拘泥于原剧本的结构,而在剪辑阶段积极尝试,努力发挥二度创作的力量。影片在结构上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使之在叙述上更有层次和跳跃性。影片采用了更立体的多时空叙述,加快影片节奏、增加了内心旁白的讲述,使影片能够从多角度、多时空、多层次进行更丰富、更立体的讲述。
在音乐创作上,本片亦准备以主题歌的主旋律及其变奏贯穿影片始终,从而让影片的主题在这种情怀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