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盘点电影里的锦衣华服:裁缝刀下的光影传奇

2013.07.09 来源:精品网


《了不起的盖茨比》

    掺和了时尚补品的电影绝对能让影迷和时尚精双眼发亮,鼻血涌动,这不,盖茨比先生在了不起的Prada 女士几下剪出的二十年代里轻松成了今夏世界电影的排头兵,好像电影和时尚从诞生那天就注定了不解之缘,裁缝刀也能剪出动人的光影传奇……
演什么不重要 穿什么才重要
    迎着戛纳海滩上一缕缕闪耀的光影,本届开幕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早已一身20年代“Flapper”风格的穿戴对我们笑脸相迎,而它的戏服设计桥段比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本身更精彩。“这件水晶礼服分量不轻,穿上它仿佛穿上了一件盔甲。这十分适合那场戏,因为它凸显了我在戏中角色源于社会地位所需要表现出的沉着气派。” Carey Mulligan如此评价她在戏中的一套缀满水晶的Prada派对晚礼服,这位常年身穿Prada的优雅美女最能领悟设计师的灵感了,90年代就为Leonardo DiCaprio打造罗密欧造型的Miuccia Prada最懂得从现代中挖掘历史感,当有人向电影总戏服设计师、也是本片导演Baz Luhrmann的妻子Catherine Martin抛出问题:“一些时尚史学家评价说电影中的戏服不够精准,更像是20年代风格的现代演绎。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吗?历史精准度是否真的重要?”她的回答很简洁:“Who really cares!”说的多好,我不知道你care吗,反正我不care,Miuccia Prada也不care,她诠释道:“我通常不会在时装设计中参考过去某一个特定年代,但当我着手设计这些电影戏服的时候,我意识到其中有多少件可以由现成的设计稍加修正,便能够体现出20年代的感觉。”
剪不断 只需看

《安娜·卡列尼娜》的服装也非常吸引眼球
 
    还记得今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影片《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吧,融合18世纪初期的华丽洛可可与传统俄罗斯风格在电影中不断闪现,设计师杜兰将俄罗斯贵族气息透过一件件精美的戏服彰显出来,1950年代的马甲搭配1870年代的裙子,诠释出时尚车轮中不断滚出的新辙。本来嘛,我们看电影只是想领略那些年代的社会风貌和时尚精髓,谁也没指望导演从某个古董店或跳蚤市场刨出残留着古代腐朽气的衣服套在大明星的身上,那感觉我相信绝对如同我们目睹清宫妃子们的真实历史照片般懊悔。当Catherine Martin夫妇和Miuccia Prada紧密合作,从Prada与Miu Miu过去20年间的精选T台形象中汲取灵感,打造了多套风格独特的Prada与Miu Miu鸡尾酒礼服和晚礼服定制系列,我们不禁感叹,哇,20年代的人好有钱!其实,电影不但是为了诠释一个故事或演绎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在银幕上重新演绎每个时代的时尚风貌,我想真该把世界电影节上的“最佳服装设计奖”改为“最佳时尚艺术奖”,难怪奥斯卡、戛纳的红毯上的长枪短炮纷纷瞄准了明星们的华服美饰,时尚评论家对大牌设计师设计的戏服从年初到年尾都品头论足,而一件在店里还不算吓人的晚礼服,被Prada几剪刀就剪出了个“爵士时代”,于是便卖到脱销。
    这就是电影和时尚相互依托的本质,没有装点过大银幕的时尚只能算小众艺术,接不了地气就成不了人民的时装。历史给了设计大师们无限的灵感,年代成了他们手中的软尺,而人物个性就是他们手中的剪刀,不论是以盖茨比为代表的爵士时代,还是以经典剧集《唐顿庄园》为载体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华服以及好莱坞获奖影片《午夜巴黎》《艺术家》,无不身体力行地将20年代的风格拽回到我们面前,Prada、Gucci、Etro等一众时尚大牌更是冲锋陷阵,参与到近年越发繁华的时尚电影狂欢中,一窝蜂地像20年代致敬。
剪不断 只需看
    Prada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合作包含着Prada的跨界精神,是Prada与时装、艺术、电影和建筑界的不间断对话。Elsa Schiaparelli和Miuccia Prada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举办的“不可能的对话”( Impossible Conversations)展览,Luhrmann正是这次展览的创意顾问;他与Prada的友谊要追溯至16年前。那时,他们联手在其1996年执导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为Leonardo DiCaprio设计戏服。电影大师与时装大师的缘分就像是剪刀与布料,永远彼此需要,这让我想起Hubert de Givenchy为Audrey Hepburn在《蒂凡尼早餐》中打造的小黑裙加珍珠项链的经典造型;Christian Dior礼服中的Marlene Dietrich、Brigitte Bardot;《薄伽丘70年》中Romy Schneider身穿Chanel 套装优雅地伏在地毯上;还有时髦的Catherine Deneuve身穿YSL演绎的、让人至今难忘的《白日美人》……
    谁能说清是时尚先爱上电影,还是电影先钟情于时尚,这些大师们留下的故事比任何一部电影都委婉动人,比再华丽的戏服都诱人,况且这些现实中的桥段永远不会剧终,我们在体验电影中的时尚高潮的同时,真的能让那件衣服进入自己的衣橱,而不是像小时候看百晓生的武林兵器谱的时候,只能在梦里意淫,所以,时尚与电影成为我们飞跃历史与现实的双翼,让我们始终拥趸,不断期待……
下一页:上了电影瘾的时尚大师

《这个杀手不太冷》设计大师Jean Paul Gaultier设计服装
上了电影瘾的时尚大师

    这些年好像光给电影设计戏服已经无法满足时尚大师的灵感喷发,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上,作为主竞赛评委的设计大师Jean Paul Gaultier备受关注,他不仅曾为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设计戏服,更本色出演过多部时尚传记类电影,比如《与麦当娜共枕》 ,就凭他老顽童的个性怎能不到电影区兴风作浪!还有天生一张电影明星脸的Tom Ford, 2009年,他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单身男人》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更是让科林·弗斯一举摘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帝桂冠。越战越勇的Ford之后又指导了《Violet Hill》,这两次出手彻底让那些爱他脸蛋比爱他时装多的女人们欢呼雀跃;而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打算拍电影的原因很本分: “我经常在电影中看见那些糟糕透了的服装设计,真希望他们不要再出现……服装设计师应该明白每个时代的潮流风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一个角色。” 要说时尚圈谁不玩电影他都不能不玩,因为好像世界上没有一种艺术他不想亲临执棒,这位就是老佛爷Karl Lagerfeld,他亲自编剧并执导的短片《巴黎-上海,梦幻之旅》特别之处是讲述了Coco Chanel梦中的中国之行,镜头从Coco女士巴黎寓所移向上海特快的车厢,烟雾弥漫的棋牌室,夜总会的华丽更衣室……Karl亲自打造每个场景、氛围和角色,为观众带来他诠释的Chanel。大师中的大师就是与众不同,电影只是他展示时装及品牌精神的手段,不过佛就是佛,时尚兰花指轻易就点化出不一样的精致。

《安娜·卡列尼娜》服装华美

凭什么入围奥斯卡?
《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为表达绚丽的俄罗斯上流贵族气氛,设计师杜兰融合18世纪初期的华丽洛可可与传统俄罗斯风格,再参考1950年代女装剪裁,制作出一套一套精美戏服。导演要求杜兰必须让安娜的戏服采用1950年代的时装,但仍维持在1870年代的框架里,因此杜兰便以1870年代的裙型,搭配1950年代的马甲,来诠释新时代的服装样貌。

《公主与狩猎者》

《公主与狩猎者》(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服装最精彩的部分是拉维娜的变身斗篷(乌鸦斗篷),整整花上巧手裁缝师四个月的时间,才把柯琳的服装设计概念化为实物。为了让拉维娜穿出邪恶的感觉,一种濒临崩溃的邪恶,由莎莉·赛隆饰演的拉维娜其主要的12套服装,全部以高定制服规格手工缝制,耗费几百小时。

《魔镜魔镜》剧照

《魔镜魔镜》(Mirror Mirror)

    华丽考究中带有一丝奇幻异想的服装效果,为了营造童话般的奇妙色彩,服装设计师Eiko Ishioka石冈瑛子撷取16世纪到19世纪的经典元素,来烘托出剧中人物强烈的造型设定。

《林肯》剧照

《林肯》(Lincoln)
    剧中服装摹拟真实时代背景的日常服饰,服装沉稳不花哨,变化不大。约翰斯顿对美国内战时期的社会风貌做了广泛的研究,她甚至在历史资料里找出了支撑,证明林肯的夫人玛丽·托德·林肯最喜欢的是紫红色,并将之运用到对玛丽·托德·林肯的服装设计里。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