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杜琪峰对话奥利弗·斯通 香港大佬PK美国老愤青

李超 2013.06.18 来源:1905电影网


奥利弗·斯通对话杜琪峰
 
电影网讯 6月17日,上海电影节电影论坛电影大师班开坛授课,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杜琪峰就“电影的现实影响”这一议题进行了对话。针对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两位导演的意见针锋相对,奥利弗·斯通认为运用暴力是为了更真实,杜琪峰则表示,创作者需要考虑观众的感受,暴力过多反而容易分散观众对电影主旨的注意力。


奥利弗·斯通对话杜琪峰
 
金钱的意义何在?——《华尔街》与《夺命金》的物化手段
         奥利弗·斯通曾执导过描写金融战争的系列电影《华尔街》,杜琪峰也在《夺命金》中聚焦过金融风暴给香港人带来的影响。对于“钱”这个东西在电影中起到的价值,两位导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夺命金》中,杜琪峰围绕着一场股灾和一袋现金展开讲述,大时代背景下人与金钱的矛盾凸显出来。杜琪峰说,“我关注的其实是金融海啸背后的香港环境,我想表达的其实是,任何制度都没什么区别,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要那么多钱呢?钱本身没有意义,很多人上了天堂,但是钱还在银行。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对钱的态度也不同,这是一个安全感的问题吧。”
         奥利弗·斯通也表示,电影作者有主观角度是正常的,其中当然包括拍电影时的教化意图,但这个意图要视观众群体而定,他更希望给观众留一些空白:“从道义的角度上,电影中有些灰色地带是件好事,电影里不能都是大好人,而很多观众也喜欢看小人物翻身的过程,《华尔街》里的金钱,主要起到催化主角命运转折的作用。”

奥利弗·斯通
 
电影题材谁做主?——激进反战论&商业、艺术平行线
         奥利弗·斯通说,他小时候曾经去过中美洲,还经历过越战,所以他对战争有着最直观的的了解,因此他多年来都在致力于拍反战题材的电影。或许是因为经历过这些苦难,奥利弗·斯通的言谈十分“愤青”,比如,他拿第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巴顿将军》举了个例子:“你说这部电影是美化了巴顿将军,还是谴责了他好战的本性呢?我十分想知道,当时的尼克松总统看到这部电影之后作何感想。”

 杜琪峰
 
    相对而言,杜琪峰则显得更加淡然,面对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之间的矛盾,他坦承道:“我一直以来都说,我拍电影有两个动机,一个是我的公司要生存,我不能总是赔钱;一个是拍属于我自己的电影。于是我拍了《文雀》,拍了《夺命金》。至于我最喜欢拍什么样的题材,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等。”

奥利弗·斯通对话杜琪峰
 
暴力是否存在美学?——想象留白vs震撼教育

         “对于暴力场面,我不希望太拍得太难看,我希望能够有动感、像是一种舞蹈,并且有自己的色彩。但是我希望我的电影镜头能更接近实际,所以就会比较暴力。可是我个人更偏爱比较浪漫的场景,我希望在画面上像一个音乐剧一样,哪怕是血都流出来了,我希望展示的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色彩。”别看杜琪峰拍了许多黑帮电影,但是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崇尚浪漫的人,他认为:“太过分的暴力会影响电影的故事,如果你过分渲染暴力,观众就忘记导演的创作意图,而只记得暴力了。”


杜琪峰


奥利弗·斯通
 
    美国“老愤青”奥利弗·斯通显然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战争就是丑陋的,没有人能把战争拍得好看。二十个人跳进战壕,肯定是凶残、恶心的。我拍《天生杀人狂》时,就是想让大家看到这个社会有多疯狂,两个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人,却杀了五十多个人。他们杀人的手法十分残忍,但事实上这种屠杀就是真实存在的。”
         杜琪峰也表示,电影不需要承担现实社会暴力的责任,人类本来就存在屠杀,不是因为电影里有,社会中才有。不过在他看来,触碰到电影中的暴力元素时,电影人仍然要把握好一个“度”,他说:“但作者的态度是重要的,你要知道你这样描述之后,如何面对观众?这是创作者应该遵守的规则,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遵守。”这话,貌似是冲着奥利弗·斯通这个老愤青说的吧。

图/贺盼 文/李超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