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后“钢铁侠”时代:好莱坞猛砸钱押宝过亿大片

云猫猫 2013.06.06 来源:1905电影网

电影网专稿 自5月3日国内上映以来,《钢铁侠3》票房收入已超过7.4亿,全球更是以12亿美元的骄人战绩跻身影史前五。本周起,粉丝们以“斯塔克告别周”来为该片收尾,向钢铁侠说再见。
从此之后,似乎好莱坞真正进入了超级大片时期,从5月到9月的暑期档里,挤满了40余部电影,而将近20部电影的制作成本都超过了1亿美元。而去年全年成本过亿的影片还不到十部。
然而整个《钢铁侠》的走红和大卖是难以复制的,前两部的推波助澜,《复仇者联盟》的煽风点火,加上“钢铁侠”这个超级英雄的自身特性,让《钢铁侠3》跨入了影史第五,这不足为奇。逐渐成为最佳烧钱场所的暑期档,似乎让好莱坞更加摸不清方向,孤注一掷地把筹码都压在了大制作、大场面的影片之中。要么就赚个盆满博弈,要么就赔个底儿朝天。

内容导读
Heat:漫画改编VS超级英雄
Out:题材盲目跟风
Heat:高投入+高收益
Out:剧情无聊特效补
 
Heat:吃老本or开发新品牌 
Out:七大公司各握其所
Heat:电影工业VS口味
Out:爆米花电影批量生产
Heat:不可错过的小片爆发 “魔盗团”烧脑、烂仔帮闹腾《世界末日》


《暮色》系列曾经是青少年们的最爱

Heat:漫画改编VS超级英雄
Out:好基友狂争宠 题材盲目跟风

就像是当年的《暮色》系列大卖,然后众多制片公司都群起而效仿一样,如今被制造得最多的,就是超级英雄电影。这种电影有漫画的群众基础,有超级明星加盟,有大场面和特效的护卫,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不小的票房保证。但是,这种电影,谁也不敢说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票房表现——因为观众的口味和爱好是最难揣测的。


“后《暮色》时代”造成青春片扎堆

在《暮色》之后,曾经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后《暮色》时代”:青少年电影集中扎堆上映,《温暖的尸体》、《美丽生灵》《宿主》《关键第四号》等等影片按照《暮色》的“烂片模式”拍摄的电影,很多都成为了炮灰。
这在漫画改编的电影里也是一样,2011年R级喜剧把超级英雄片打得满地找牙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但是今年,好莱坞却好了伤疤忘了痛地再一次让超级英雄、超级大片重返银幕。


如今则是高投入也想要高收益的大片时代

Heat:高投入+高收益
Out:砸钱堆筹码 剧情无聊特效补 

好莱坞的押宝方式很简单,既然高投入能带来高收益,那么就用砸钱的方式来拍一部电影。所以,纵观整个暑期档的好莱坞影片,我们能发现,过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已经是一般规模的影片了,超级大片的制作成本已经飙升到了2亿美元。比如,《独行侠》(2.5亿美金)、《超人:钢铁之躯》(2.25亿美金)、《环太平洋》(2亿到2.5亿美金)、《僵尸世界大战》(2亿美金)都是这样的超级大片。而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加上宣传的费用和院线的分账,票房需要达到4-5亿美元才能回本。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给制片商的压力也相当巨大。
为了收回成本,很多制片商开始不顾一切地往影片上堆砌得到票房的砝码--诸如漫画原著、CG、明星、3D、大场面、疯狂的宣传等等内容。可是,能在当下的暑期档确保票房的武器也就那么几个,每个制片厂都没有自己的杀手锏,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就丧失了个性--或许也一并丧失了市场和票房。
 


特效、大场面已经不可缺少

其实这种直接的思维,恰恰是最美式的思维——简单而粗暴。看看,《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超人:钢铁之躯》、《金刚狼2》、《环太平洋》或者是《速度与激情6》的剧情和宣传模式,我们就能明白,好莱坞其实已经进入了“自我的工业复制”时期。


正在上映的《星际迷航2》和《速度与激情6》投资成本均过亿美元

今夏好莱坞过亿大片投资成本不完全统计:
《独行侠》
2.5亿美金
《环太平洋》 2亿到2.5亿美金
《超人:钢铁之躯》 2.25亿美金
《僵尸世界大战》 2亿美金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 1.85亿美金
《速度与激情6》 1.6亿美金
《惊天危机》 1.5亿美金
《了不起的盖茨比》 1.05亿美金
《金刚狼2》 1亿美金
《极乐空间》 1亿美金
(数据来源:IMBD)


各大公司似乎都握有相应资源

Heat:吃老本or开发新品牌 
Out:七大公司各握其所 迪士尼靠“复联与光剑”打天下

对比几个大型制片公司的暑期档电影,或者说是这些制片厂在未来几年的电影财富,我们会发现,其实差距并不太大。
迪士尼有了漫威和星战,算是一家独大。华纳有《霍比特人》系列和DC漫画,毕竟《超人:钢铁之躯》很有可能给除了蝙蝠侠的DC漫画人物来一个翻身仗。索尼旗下有《蜘蛛侠》、007和《蓝精灵》;环球有《速度与激情》;从小片场起家的狮门电影公司有《饥饿游戏》系列,还能撑几年;二十世纪福斯的名下有着《阿凡达》的续集;在梦工厂动画易主之后,派拉蒙少了一大块核心业务,但是现在这个100年的制片公司名下还有《特种部队》《变形金刚》《星际迷航》这种可以走长线的电影。综上所述,每个制片公司都有自己的法宝,但也都是朝不保夕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需要得到4亿美元票房才能保本的电影,是不是会成为哑炮。
 


然而坐拥《星战》和“复联”的迪士尼或许更胜一筹

虽然表面上繁花似锦,但是所有这些电影公司的最赚钱核心业务加在一起只有三块:超级英雄电影、科幻片和动画片。而且这七大电影公司的每块业务都互有重叠、相互渗透。这样就更没有一支独大的可能性了。迪士尼有着在下个十年里做老大的资本和可能性,但是倘若其他的制片公司开发出了新的片种,其位置也是岌岌可危的。毕竟,只靠着“复联”和“光剑”打天下,还是很有后患的。这种押宝,实际上只是一锥子买卖。因为这样的影片,题材单一、剧情重复,甚至连特效都是类似的。虽然观众会尝一时之鲜,长久来说,这种豪赌的方式并不太靠谱。


《钢铁侠3》或许是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之一,影片的票房成绩离不开其超高人气
 

Heat:好莱坞电影工业VS满足观众口味
Out:爆米花电影批量生产 榨干价值存隐患

2011年,制作并不精良的R级喜剧,就让超级英雄们找不到了北,更是说明了超级英雄其实并没有100%的观众缘。再加上续集对人物、故事的压干榨尽,对影片潜力的提前消费,观众的审美疲劳,甚至是主演的心生厌倦和合同到期,都使得类似的影片及其续集成为了没有意义的存在。
或许,爆米花大片就是如此,可是当银幕上的爆米花大片都是一个口味的时候,制片厂还在继续批量生产这种电影,造成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岌岌可危的现状。很多人认为,好莱坞目前是缺少创作力和原创性的。这种观点并不错误,但自然也正确不到哪里去。
从好莱坞的发展史来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这种某一类型电影扎堆出现的状况:歌舞片、黑帮片、警匪片、科幻片、魔幻片,到现在的青少年电影和漫画电影,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好莱坞式资本主义、是工业。既然是做生意,那么何必要把自己搞得辛辛苦苦,为什么不轻轻松松赚钱呢?既然现在超级英雄还在大卖,那么为什么不把它的剩余价值压榨干净再说?
换句话说,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并不是好莱坞的创作水准低下,而是观众的喜好。倘若超级英雄气数已尽,好莱坞自然会再找到一个赚钱的金矿的--大片扎堆并不是豪赌更不是押宝,而是这个工业和这个市场做出的选择。


《血染拜占庭》与《唯神能恕》


卷毛继《社交网络》后的另一个烧脑片《惊天魔盗团》

Heat:不可错过的小片爆发
“魔盗团”烧脑 烂仔帮闹腾《世界末日》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暑期档里没有绝对的大片和绝对的小片之分--尤其是对于超级英雄片和戏剧片来说,没有什么电影会是绝对的赢家。而在今夏的暑期档里,同样也有很多所谓的“小片”值得我们重视。
沾染上高科技犯罪和魔术元素的烧脑片《惊天魔盗团》由艾森伯格、伍迪·哈里森摩根·弗里曼等演员主演,除了老中青三代外加法国美女外,华丽丽的魔术场景也非常精彩,该片首周上映拿下北美票房亚军。而进入六月份之后,还有伊桑霍克主演的科幻惊悚片《人类清除计划》上演,这是一部从头打杀到尾的惊悚片,cult味十足。
除此之外,带有哥特、情色元素的《血染拜占庭》也值得我们关注。前不久在戛纳参赛,虽然没有获得奖项,但是风格和气质已经呼之欲出的《唯神能恕》也在蓄势待发,准备在这个暑期档大收一笔。雷弗恩和高斯林此前已合作过叫好叫座的《亡命驾驶》,所以这部电影很有可能会掀起新一轮口碑上的“连锁效应”。


爱玛·沃森的新片《珠光宝气》

“烂仔帮”再次集结的《世界末日》

如果以上电影都太过于血腥和压抑的话,那么很多喜剧片,也值得一看。如三个老戏骨一台戏的《赤焰战场2》、老爵爷杰夫·布里吉斯和绿灯侠瑞安·雷诺兹主演的《冥界警局》、烂仔帮的喜剧片《世界末日》、《长大后》的续集《长大后2》、讲述两个中年大叔误闯入极客世界的喜剧片《实习大师》,外星人跑到地球上来玩摇滚的《民谣拯救美利坚》,还有《我超兴奋》、《待做清单》、《冒牌家庭》、英伦喜剧《世界尽头》等等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小片。当然,那部人们期待已久的索菲亚·科波拉执导,“赫敏”爱玛·沃森主演的《珠光宝气》《海扁王2》以及能唤起人们诸多回忆的《星际传奇3》也都会将在这个夏天和我们见面。要说这些电影能复制2011年R级喜剧的成功并不太可能,但是这些影片在超级大片中的间隙里分一杯羹,或许还是游刃有余的。
 


策划、制作/白晓莎 文/云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