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风云榜年度营销:《亲密敌人》微博营销辟蹊径

2012.01.19 来源:1905电影网

导语:2011年是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改革的第九个年头,九年间中国电影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建成了初步发达的电影产业化体系。2011年,中国电影不仅创造了有史以来的票房新高,更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等方面渐入佳境,仅仅依靠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市场格局正在改善,一大批追求“三性统一”的优秀作品,开始有意识地追求商业元素与文化内涵的协调共融、普世价值与艺术个性的相得益彰。经历了相对漫长的产业规律摸索期之后,中国电影在2011年,开始呈现出愈发理性、健康、均衡的发展势头。

《亲密敌人》微博营销又省又好
点击观看:《亲密敌人》首映星光熠熠 徐静蕾开心许诺年终奖

         2011年国产影片产量达到史无前例的791部,较2010年豪增33%,投放院线的影片数量随之激增。如何在愈发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先机,不仅考验创作者的水平,更考验操盘方的营销手腕与技巧。特别是在影片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营销的高下便成了决定盈亏成败的关键一环。2011年,国产影片的营销意识进一步增强,营销手段愈发多样。主动营销而不是听天由命,科学筹划而不是坐等奇迹,正成为不同片方的共识。营销,让2011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分配,更加结构合理,也更趋实至名归。

1.《亲密敌人》
上榜理由:两强相争虎口夺食
成功经验:微博营销 独辟蹊径
上映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亲密敌人》的上映,正赶上《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两虎酣斗之时,片方反倒凭借明显的题材差异和独辟蹊径的微博营销,险中求胜成功突围,仅在2011年最后一周,就取得了7000多万的好成绩。
         早在上映半年前,徐静蕾的微博营销就在腾讯配合下悄然启动。前期宣传中,拥有2000万粉丝的老徐微博,成了电影实际上的官方微博,老徐不断通过微访谈、微直播、微互动等形式,用爱情话题、艺人私料、拍摄趣闻、心情小语等,挑动粉丝兴趣,引发互动和参与。由于片中有成都场景,老徐别出心裁地在微博上“求助”粉丝,征集 100 名成都群众演员,并留下自己的邮箱。此举瞬间引爆粉丝激情,短短一天剧组便收到7000 封应征邮件。预告片推出前,老徐通过微博就预告片“用黑白还是用彩色”向网民征求意见。黑白版放出后,她又表示,如果转发破 8 万,将送上彩色版。她还带领网友在微博上用“亲密敌人体”造句,让“亲密体”迅速红遍网络。可以说,徐静蕾的微博营销,行走坐立嬉笑怒骂皆是戏,与两大强片营销的强势、严肃、正规形成鲜明反差,给人以难得的亲切感。
         近乎零成本的微博营销,让《亲密敌人》轻装上阵迅速挤占了观众的注意空间。当然,片方也没有丢弃一些传统的辅助方式,比如制作一个将《亲密敌人》与《龙门飞甲》、《金陵》捆绑调侃的恶搞视频,比如持续炒作老徐与黄立行的绯闻,又比如与游戏《星佳城市》合作,让网友在游戏中遇见电影女主角艾米并与其互动等等。《亲密敌人》上映三天票房就达4000万,足见前期宣传的成功,而首次杀入残酷著称的贺岁档的老徐,能取得如此好成绩,与她独辟蹊径选择主打成本低廉的微博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金陵十三钗》饥饿营销捆绑话题炒作成果非凡
点击观看:“十三钗”举行恳谈会 张艺谋团队“滞后宣传”
2.《金陵十三钗》
上榜理由:严肃题材荣登年度国产票房冠军
成功经验:饥饿营销为纲领 话题营销为指导
上映日期:2011年12月15日

         《金陵十三钗》的票房佳绩,是影片过硬质量使然,更是片方积极营销的结果,具体来说,是以张伟平为核心的营销团队大胆谋划、小心求证的结果。
         早在影片映前一年、还未开机的时候,片方针对国内市场的前期宣传已次第展开,围绕好莱坞大腕和十三钗演员的神秘人选大做文章,却又滴水不漏;男一号贝尔确定之后,片方将宣传重点放在冲击奥斯卡、海外版权交易等高端话题上,其间不时加插好莱坞大腕中国行的趣味轶事,充分借助国内公众对北美娱情的密切关注心理,利用微博爆料、“病毒宣传”等手段,让其在网络上自发传播。每当传播过量信息过载时,片方便以删帖、辟谣等形式加以引导,而信息浓度不够时,则又通过话题炒作如提高票房分成比例等煽风点火吸引眼球。片方通过发布出口的唯一化严格控制媒体信息量,以饥饿营销为纲领,牢牢掌控住宣传的主动权。直到影片正式上映之前,处于保密核心地位的十三钗演员依然没有大面积全面曝光,可谓将观众的好奇心保持到了最后一刻。《金陵十三钗》的成功,堪称饥饿营销、话题营销等手段在中国的绝佳实践范例。
下一页更多资讯

《龙门飞甲》整合营销四面出击
点击观看:《龙门飞甲》领跑提名 华仔再次角逐影帝
3.《龙门飞甲》
上榜理由:试水之作卖出超值票房
成功经验:整合营销四面出击捆绑策略遇强则强
上映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作为中国首部IMAX 3D武侠大片,《龙门飞甲》的亮点和不足一样明显,特别是面对《金陵十三钗》这种综合素质优于自己的重量级对手,营销上的一点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为此片方采取了广积粮广撒网的“整合营销”策略,充分调动跨平台资源,实现立体营销、全面出击。
         在整合策略的指导下,该片导演、主演、片方、合作方全体出动,除了传统的电视、平媒、门户网站、户外硬广等平台外,还有效整合新媒体进行多平台宣传。如对于导演徐克,片方主打武侠情结和宗师故事套路,让他走进北大,畅谈武侠电影沉浮、回忆往昔岁月,还通过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等媒体,塑造他一代宗师归来的高端形象;对于李连杰陈坤李宇春等明星,则全面征用其个人微博、粉丝后援会微博、百度贴吧等社区媒体,利用粉丝激情猛造人气;将影片的官方微博、新浪官网、影片IPHONE官方APP相互打通,通过抽奖等激励形式,让资讯受众参与互动,自发传播为口碑造势;大打公益牌,将李连杰壹基金、陈坤“行走的力量”系列公益活动等整合进来,并与福彩部门合作,发行电影主题福利彩票等。
         有整合营销的交叉火力作为坚硬后盾,当一打“贴身捆绑”牌时,整个盘子便全面激活。《龙门飞甲》片方充分利用对手的巨大身形,吸引并共享观众的关注火力,营造遇强则强、以柔克刚的有利态势,最终创造了远超自己投入的票房佳绩。

《失恋33天》以小博大聚沙成塔
点击观看:电影《失恋33天》票房过亿 或将翻拍成电视剧
4.《失恋33天》
上榜理由:国产低成本影片票房新纪录
成功经验:互动微营销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上映日期:2011年11月8日

         拍摄成本不到900万,没有大明星、大场面,甚至连一个波澜起伏的好故事都欠奉,怎么看都是炮灰相的《失恋33天》,却在2011年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围剿下,创造出3.5亿的票房奇迹,不能不说是一次营销的完胜。
         由于宣传经费不足,片方索性将重点放在了成本低廉的微博、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新媒体上,如提前半年多在年轻人聚集的人人网、开心网放出影片消息,引发原著百万粉丝的关注,并通过失恋、劈腿、闺蜜等年轻人热衷的爱情话题,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和自发传播,进而将影片炒作成千年一遇的“巨型光棍节”的标签。另外,影片官网以“失恋博物馆”形式上线,除了常规内容外,主打“失恋书籍推荐”、“分
手信物”、“失恋辅导”等板块,每周还固定推出一款城市的“失恋物语”短片,并持续收集各个城市的失恋纪念品,充分覆盖跟失恋有关的所有人群。影片上映后,片方继续利用微博加温,微访谈、MV、删减片段、随手拍身边的“王小贱”等以零成本被千万网友疯狂转发。上映不到一周,有关《失恋33天》的微博竟高达600多万条,足见网友对其关注度之高。
         前期宣传打下的良好基础,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购票,进而影响到影院排片。该片上映首日全国排片近万场,光棍节当天排片率高达40%,到这个时候,影片的大卖基本已成定局。
下一页更多资讯

《画壁》搭车战术大获全胜
点击观看:柳岩不遗余力宣传《画壁》 直言把绯闻当作笑话
5.《画壁》
上榜理由:黄铜卖出黄金价
成功经验:搭车战术大获全胜
上映日期:2011年9月29日

         2011年国庆档上映的《画壁》,跟同属魔幻爱情题材的《白蛇传说》撞了个正着。面对投资数倍于己、演员更加大牌的《白蛇传说》,看似胜算不大的《画壁》片方聪明地选择了“傍大款”式的搭车营销模式。于是,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撞车、各种比较,在观众心中造成两片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到底看哪个”的印象,就成了《画壁》营销的中心任务。
         先是两部影片选择同一天9月29日上映,接着选定同一天9月22日举办首映发布会,果不其然,媒体无一例外都将两片PK作为国庆档电影市场的最大话题。更为夸张的是,据说《画壁》片方将《白蛇》所有户外灯箱、硬广投放位置摸了个底掉,然后依样画葫芦在一旁放置自己的广告,大有伴你天荒地老的架势。也许是对手《白蛇》片方并没有洞悉《画壁》营销路数,或者根本就没把《画壁》放在眼里,反而采取不避让硬碰硬的对策,其实恰恰中了《画壁》的“诡计”。当《白蛇》片方在媒体或公众场合豪迈地挤兑对手时,没准《画壁》片方正心里偷着乐。最终,《画壁》取得了与《白蛇》相差不过千万余的票房佳绩,创下光线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从投入产出比来说可谓大获全胜。所谓商场如战场,兵不厌诈永不过时,《画壁》搭车捆绑战术的成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孤岛惊魂》粉丝营销以一当十
点击观看:黄又南穿裙子很有自信 自曝《孤岛惊魂》火烧场面
6.《孤岛惊魂》
上榜理由:小成本惊悚片投资回报比新高度
成功经验:档期选择契合类型定位 粉丝营销以一当十
上映日期:2011年7月8日

         成本只有500万的惊悚片《孤岛惊魂》选择在2011年暑期档上映,其中固然有被迫跳票无可奈何的因素,但事后来看,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首先,影片定位青春惊悚类型,而暑期正是此类型主要观影人群——广大学生空闲消费之时。片方为此做过一个专门的市场调查,统计每个省市学校的放假时间,发现最晚的是7月12日,于是将上映日期微调至7月8日。4天的提前上映和造势,足以让学生们对影片产生观影期待,并在假期到来伊始呼朋引伴前去观看。其次,据片方调查,杨幂的铁杆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且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选择在暑期档上映,也是进行粉丝营销必要前提。确立以杨幂粉丝作为突破口后,片方采取各种手段调动他们的观影热情,比如借助年轻人热衷的网络和微博进行低廉而有效的营销。在此过程中,杨幂拥有700万粉丝的微博提供了最佳的宣传平台,《孤岛惊魂》的官方微博与杨幂微博频繁互动,粉丝参与进来后,新闻转发数平均过万,最多一条达到10万以上,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几何爆炸效果。另外,片方还跟万达院线、新浪微博合作推出“蜜蜂攻城”、“孤岛漂流瓶”、“微影评”等微博线上活动,刺激蜂蜜的参与热情。
         除了微博之外,片方还主动联络粉丝组织的负责人,在每个主要城市设置粉丝负责人,建立粉丝首映QQ群,组织粉丝参加首映活动等,将松散的粉丝组织成有战斗力的票房部队。如果说粉丝为《孤岛惊魂》贡献了主要票房,未免绝对,但如果说他们的参与,极大拉动了影片的人气,并感染和影响了其他潜在的观影人群,可谓毫不夸张。
下一页更多资讯

《建党伟业》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战略全面升级
点击观看:韩庚《建党伟业》饰邓小平 试水电影事业坚持音乐
7.《建党伟业》
上榜理由:主旋律电影交出商业大片成绩单
成功经验:命题作文商业类型化 明星战术全面升级换代
上映日期:2011年6月15日

         对于片方中影来说,有《建国大业》的成功经验在前,《建党伟业》的营销显得更加成熟和到位。由于此次港台明星反客为主担纲重要角色,因此早在前期宣传时,片方就将周润发刘德华等香港明星作为主打牌,引发最大范围的社会关注度。而一众内地偶像演员和电视剧实力演员的加盟,又让片方具有了吸引年轻观众和电视剧粉丝的资本。此外,影片黑帮片、政论片、战争片、青春片等类型元素的成功融合,让片方得以根据受众的不同,进行点对点的准确营销,将电影中的明星、爱情、青春、历史甚至建筑、服装、兵器等不同元素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输送到感兴趣的受众面前。
         另外,为准确把握当下观众主体——年轻人的口味,片方早在正式上映的两个多月前,就专门组织试映会,邀请学生、军人、职员等年轻观众看片,并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征求他们对影片的意见,然后进行妥善修改。直到上映前半个月,影片一直处于紧张的修改中,可见片方对于这部影片的慎重。影片映中,宣传方还积极组织正确的舆论引导和观影指南,为影片的口碑和卖座造势。可以说,《建党伟业》之所以能取得4亿多票房,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跟影片成功的商业类型化,以及片方采取的定位精确的分众营销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文艺片《观音山》将明星效应最大化
点击观看:《观音山》上海首映 韩寒与“范爷”贴面热聊
8.《观音山》
上榜理由:艺术片也能创造好票房
成功经验:娱乐包装不避俗 明星效益最大化
 
上映日期:2011年3月3日
    《观音山》虽然是一部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艺术片,却启用了当红女星范冰冰和台湾偶像演员陈柏霖担纲主演,如此的明星配置如果不在宣传营销中充分体现,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所幸片方不仅认识到这一点,而且颇为专业地将明星效应作为营销的第一要素,全方位挖掘并放大影片本身富含的娱乐因素,让影片中很多一闪而过的性感、暴力元素成为宣传的主角。在年轻观众为主体的市场上,这种营销策略显然让片方受益匪浅。

         影片的演员宣传几乎全部以范冰冰为中心,着力打造她在本片中“素颜演出”、“狂野造型”的新形象,并将其转型作为营销卖点。当范冰冰凭借本片东京封后的消息传来,顿时勾起了许多人对于《观音山》的观看欲望。另外本片的主题歌由范冰冰和陈柏霖演唱,虽然片中并没有真正的水下戏,但片方还是特意租用水下摄影棚,为两人拍摄了一段唯美的水下吻戏,作为MV,其目的当然是用来推广宣传。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北京的获奖庆功宴上,范冰冰为表感谢,突然让人匪夷所思地与导演李玉热烈接吻。后来,很多观众看到主打吻戏的媒体新闻稿甚至看过影片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范冰冰在片中有一段同性吻戏,庆功会上的真情流露不过是电影上映的预热表演。由于范冰冰对这部影片极为重视,片方当然也不会放弃双方互相借力的机会。制片人方励将“范冰冰工作室”列为联合出品方,而范冰冰则投桃报李,用自己的明星代言作为资源置换,为影片拉来500块免费的路牌。总之,片方充分挖掘影片的明星和娱乐元素,最终成就了《观音山》8000万的票房佳绩。
下一页更多资讯
9.《将爱情进行到底》
上榜理由:以小博大 成功出位
成功经验:怀旧营销 做深做透
上映日期:2011年2月12日

         作为201 1年情人节档唯一一部国产爱情片,《将爱》在《青蜂侠》《致命伴旅》两部好莱坞大片夹击下成功突围,以中低成本收获近2亿票房,刷新国产都市爱情片票房纪录的同时,创造了又一个以小博大的电影佳话。这背后,片方主打的整合多平台、多种资源的怀旧营销模式,收到了相当理想的效果。由于前期广告植入,电影《将爱》票房回收的压力并不太大,加上有竞争实力的同类电影(如《我知女人心》)错误地选择了其他档期,《将爱》在情人节档处于非常有利的“独大”位置,只要辅以正确的营销策略,票房不成问题。对片方来说,如何将早在创作阶段就确立的怀旧牌,完美延续到营销环节,做深做透不留遗憾,是其首当其冲的任务。就传统活动来说,从开机仪式到海报发布,从主题曲发布到首映发布,几乎每一次大型落地活动都设计成了“同学会”的形式,以具有怀旧意味的系列道具如二八式自行车等制造怀旧氛围。
         另外除了当年电视剧版的粉丝、目前已成为电影市场中坚力量的70后、80初人群外,片方还通过一系列新媒体平台的营销,吸引更年轻的观众群体。如电影上映前3个月,片方面向大众有奖征集“微情书”,推动增加《将爱》官方微博的点击和转发数。另外还制作“将爱体”海报,被网友替换头像疯狂转发,成为一时的流行,从而病毒式地推广了影片的信息。《将爱》的成功证明,走心、接地气、能互动的跨平台营销,将逐渐取代华而不实、单一平台、单一向度的传统营销,成为主流,年尾《亲密敌人》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10.《最强喜事2011》
上榜理由:老牌喜剧系列
吸金能力与时俱进
成功经验:狠抓明星效应吆喝时尚卖点
上映日期:2011年1月31日

         黄百鸣的喜事系列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吸金利器,自2009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每集票房皆呈攀升之势,而2011年的《最强囍事》增幅最为明显,数千万的成本创造了1.7亿的票房,堪称吸金能力与时俱进。如此好成绩与片方合理根据影片特点,狠抓明星效应,捆绑时尚热点大有关系。虽是群星戏,且张柏芝戏份并不多,但片方从一开始就专注炒作“张柏芝复出首作”的概念,并掰开揉碎反复强调其日薪百万,拍十天拿千万,成片酬最高女星云云,短短时间内就将影片抬至公众关注的风口浪尖。
         随着上映的临近,片方又开始炒作甄子丹扮伪娘、古天乐装娘娘腔的戏码,虽然观众看完影片发现他俩的演出并没有多么颠覆,但如此新鲜的概念当时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除了充分营销演员、找出每个人的新鲜卖点之外,片方还不忘对当下的时尚热点进行整合,如前期创作时就被拉进影片的神曲《忐忑》,在宣传时得到充分体现。片方不光首映礼将龚琳娜夫妇请到现场真人献唱,庆功会时,反复感谢龚琳娜。如此刻意而用力的特色营销环节,着实为影片吸引了不少潜在观众的目光。
         除此以外,片方特意加大在长江以南院线的推广力度并逐渐北移,对二三线城市实施重点推广,此举颇为符合影片的岭南喜剧及合家欢特色,同样不失为精准营销的聪明之举。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