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华表游青岛 为什么这些爆款电影都从这里出发
1905电影网专稿 4月27日,共筑电影梦,激扬时代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即将在青岛举行,对优秀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政府奖,由国家电影局主办并组织评选及颁奖。今年,华表奖颁奖活动首度移师京外,选择了青岛这座城市。届时,将有数百位电影界代表将出席此次华表奖颁奖活动,合力展示中国电影人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提振中国电影士气。
城市能为电影创作提供灵感和空间,电影则能为城市注入全新动力。
早在2017年11月1日,青岛市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世界第九个电影之都。电影在这里碰撞出特别的火花,“电影+”的化学效应在这座城市慢慢发酵。
在这里,记录着中国电影120周年里的片羽吉光,也预埋着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未来的无限可能。
1
1895年,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放映了《火车进站》,电影就此诞生。而在3年后,德国人在青岛拍摄了一部反映出来青岛市民日常生活的记录短片,这是世界在中国地区所拍摄的最早的纪录片之一。
青岛的第一声放映机的转动源自1899年,但第一家向公众开放的影院,则一直到了1907年,现青岛湖北路17号的德国水兵俱乐部。当时影票非常昂贵,约等于20个面包的价格,依旧吸引了不少富商的追捧。
时间过去118年,这里被认定是中国境内现存最早、保存完整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正因此,如今该旧址上建立了“1907光影俱乐部”。
在青岛,一座叫“中国电影院”的戏院,是不少青岛人的光影记忆。它既是电影院,也是电影博物馆,记录着青岛光影的时代印记。
这家影院原名“山东大戏院”,是张石川等中国电影先驱投资,于1931年建成,是第一座由中国人开办的电影院。在开业当天,特意邀请了“中国电影皇后”胡蝶来剪彩,并放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在青岛山海关路21号,有一座粉红二层的小洋楼——蝴蝶楼,因1935年成为电影《劫后桃花》的取景地,而成为经典。
这部电影的编剧洪深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奠基人之一,故事改编自其青岛崂山祖产遭日本侵占的真实故事。
该片于1935年年底上映,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利用在租界的特权,迫使该片停映,最终因恐引起群情激愤而作罢。
除此之外,《风云儿女》留存了当时青岛八大关别墅建筑与生活风貌;《到自然去》是在青岛第三海水浴场拍摄外景;《浪淘沙》则在燕儿岛取景。
时代浪潮的余音最终都留在了这座城市里。
还记得《青春之歌》里,林道静跳海的场景吗?
那是演员谢芳人生的第一个镜头,同样留在了青岛。导演崔嵬曾经长期生活在青岛,于是将影片中秦皇岛的场景,选择在了青岛崂山仰口海滨。
改革开放之后,谢芳重返影坛,拍摄了女导演董克娜的《第二次握手》,而青岛的海岸线见证了这段爱情故事。
影片取景自八大关的居庸关路附近,当地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场景,完美地契合了影片中描述的美国场景。
2
近几年,青岛更是成为不少当代影视作品中的主角。
《父母爱情》《南来北往》记录着时代流动的下的每个人;《最好的我们》《冰糖炖雪梨》有着当下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还记得振华少年们对未来梦想的呐喊吗?都被青岛信号山记录了下来。
如果用一部电影带大家游览如今的青岛,《送你一朵小红花》可能是最佳选择。
韦一航的家在市南区福山路30号老别墅。沿着老城区的坡路上走,是老青岛经典的建筑,淡黄色的墙和红瓦斜坡的屋顶,马路两旁枝叶相交,满墙的爬山虎,成为这里的氧吧。
走着韦一航走过的路,或许也能听到他曾经留下的小秘密。偷偷告诉你,这里也曾住着《最好的我们》里的耿耿。
吴晓昧的假发店则是在黄岛路附近,那里曾经聚集着一群积极向上的人,大家聚在一起如冬日的火,温暖帮助着身边的人。
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韦一航和马小远曾经相互取暖,感受着生活里的希望,他们一起曾经体验着现实中那些想象不到的冒险,放肆青春,忘却身体的不美好。
凤凰之声大剧院前,见证了两人穿着雨衣,又蹦又跳,幻想着穿越雨天的浪漫。
在埠西市场里,两人幻想着潜水生活,体验一场南极旅游的欢喜。
更有他们一起在太平山缆车上,领略城市的美好,原来每个人都如此渺小,生活的精彩在这里开始。
太平山缆车氛围三个站点,影片是在中山公园站点拍摄,据了解这里一度布满了电影元素,让打卡的游客沉浸式感受影片中的风景,尤其当坐上韦一航和马小远的9号座位,现实和虚拟在这一刻融合。
还有两人曾经躺卧的铁轨,那是青岛已经废弃的沧口站;片尾最后韦一航载着马小远奔驰,那是胶州湾隧道。
除了《送你一朵小红花》里更当下的青岛,还记得《抓娃娃》里马成钢为了马继业而“建造”的老楼吗?
那是位于青岛市北区的有余里。里院是典型的青岛民居样式,它同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一样,也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同样,这些场景也曾出现在电影《被我弄丢的你》。琴屿路、福山路、鱼山路……这里都记载着白晓宇和王斤斤的青春故事。
游在青岛,住在青岛,同样吃喝在青岛。
《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韦一航在跑去马小远家表白前,他先去喝了一大杯啤酒壮胆。当然,去了青岛怎么能不“哈啤酒(喝啤酒)”呢?
正如电影《银翼杀手》里的赛博朋克世界里,也不忘来一句“青岛啤酒”。
或者和韦一航一样,再整点海鲜小串。青岛靠近淄博,烤串也是夜晚不错的选择。烤串加啤酒,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就流荡在齿间。
如果你去了青岛,更不能少了一碗“野馄饨”。
那是电影《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里,陈铭生和杨昭的思念之味,更是青岛当地的特色,也记录了城市街头的变化。
在以前,小贩们都支着小摊在路边,也没有固定的摊位,哪里方便就去哪里,久而久之,因为是夜市,满满的,“夜”就被冠以“野”的名号。
当然,你就算不来一碗馄饨,也得来一碗水饺。
臧姑娘从青岛一路南下,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拼搏人生,成为一代“水饺皇后”。电影《水饺皇后》的故事也从青岛出发,或许观影结束之后,你也会想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3
一座城市总在时光里悄然发生着变化,而电影恰恰记下了那些过去,甚至制造了未来。
青岛流亭机场于2021年停止民航运输功能后,并没有“消失”,反而化身了未来机场,出现在了电影《流浪地球2》中。
这次出现并没有成为暂时的记忆,反而给了它更多的机会。机场与电影摄制机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达成合作,开放了空间和资源为剧组提供取景场地。
除了《流浪地球2》之外,《万里归途》《危机航线》等已上映的影片,以及待映影片《极限逃生》中均出现了这个机场。
而这些电影恰恰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代表。这些电影背后以青岛影视基地为产业基础,它推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每一次革新。
尤其是近日《流浪地球3》开机,三部影片在影视基地相同地方的开机,人员逐一增多,背后更多代表了制作流程的优化,以郭帆主推的虚拟拍摄也在这里慢慢形成,从前期筹备、拍摄到后期,每个分工更有序,有规格的推进合作。
除了《流浪地球》系列,在这套不断精进的模式下,一批优秀电影人还创作了《刺杀小说家》系列、《万里归途》、《独行月球》《环太平洋2》等一系列国内外工业大片。
占地170万平方米的青岛影视产业基地,是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32个置景车间,配建有国际一流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拥有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的数字影音中心和由好莱坞虚拟制作专业团队指导搭建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
在这里,还诞生了《封神三部曲》。
乌尔善选择三部套拍,这对整个工业有着更极致的要求。譬如像姬发和骑兵骑马穿越朝歌森林的场景,如果选择摄影棚拍摄,则有更大要求。青岛影视产业基地是唯一一个可以实现该镜头拍摄的摄影棚。
在工业数字化的历程里,青岛影视基地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建成了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打通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引进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提升了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不管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重工业大片,在这里总能有让人想象不到的灵感碰撞。这就是“电影之都”青岛的魅力,街道化成城市的剪辑手,交通工具划过的蒙太奇,为光影提供想象,阳光和路灯搭成的灯光,为每个走过的人点亮他们的舞台,生活没有龙套,自己都是主角,而这座城市成为了最佳导演。
4月27日,数百位电影界代表将出席此次华表奖颁奖活动,合力展示中国电影人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提振中国电影士气。当晚黄金时段,本届华表奖颁奖活动将在CCTV-6电影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电视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矩阵、电影频道新媒体矩阵及全网平台同步网络播出。电影频道将于4月26日至28日推出“直击华表奖”系列融媒体直播活动,全景直播呈现本届华表盛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将围绕本届华表奖推出《爱看电影嘉年华》、华表奖沙龙等多项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