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马兰花开的声音》开机发布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童声现场祈愿传递跨国
2025年3月29日,由国家电影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项目、河北省优秀电影创作扶持的温情励志电影《马兰花开的声音》,在国家体育体育场鸟巢金色大厅举办开机发布会。北京市政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韩子荣出席并致辞,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电影总顾问于再清发表视频致辞。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人民日报政文部副主任赵婀娜,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本片监制钱军,河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三级调研员杜涛,保定市委副书记王伟,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晓萌,阜平县人民政府县长许涛,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中心主任齐建彤,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研究部主任王国伟,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夏斯均以及来自腾讯公司、抖音集团、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以及多位行业专家学者出席开机发布会,与电影主创团队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发布会由电影频道蓝羽主持。
活动开场前,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以纯真之声为前一日缅甸7.9级大地震受灾民众送上温情祈祷。一曲《奥林匹克颂》回荡在鸟巢,不仅传递了中国儿童对缅甸同龄人的牵挂,更以“团结、和平、希望”的奥林匹克精神诠释了跨越国界的人文关怀。孩子们的表演成为发布会最动人的序章,彰显了艺术连接心灵的力量。
韩子荣主席在致辞中指出,《马兰花开的声音》不仅是北京冬奥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创新表达,更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影片将“泥土芬芳”的童声与“奥林匹克”的世界语言相结合,这不仅是北京冬奥精神的艺术呈现,更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包容与深厚底蕴。这部影片不仅是一次艺术探索,更是一次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北京的电影人才、河北的红色基因、冬奥的文化积淀在此交汇,谱写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协同发展新篇章。她期待,这部电影能够成为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之作,并预祝电影拍摄顺利!
于再清主席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这群来自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登上世界舞台,用清澈的嗓音唱响《奥林匹克颂》,如同闪耀的星星照亮了全球,让奥林匹克精神熠熠生辉。《马兰花开的声音》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北京奥运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为总顾问,他满心期许,衷心希望该影片能够拍摄顺利,小演员们能够收获知识,追逐梦想。同时,热切期盼影片能早日上映,将这份拼搏与温暖再次传递给世界。
作为一部兼具艺术性与感染力的电影,《马兰花开的声音》集结了北京电影学院师生校友、北京冬奥核心团队幕后力量以及优秀的演员阵容。导演兼总制片人马晓静,主演倪大红、黄梦莹以及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代表等主创代表,在现场分享了电影创作的初衷。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马晓静曾作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部演出管理主管,也是故事的原型人物之一,在发布会现场动情回忆2021年底带着总导演张艺谋提出的“泥土的芬芳”创意任务,前往阜平山区选拔组建奥林匹克会歌演唱团队“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过程中,与质朴可爱的孩子们以及义务支教阜平马兰18年的邓小岚老师结下的不解之缘。马晓静表示,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一是邓小岚老师生前希望她能够为合唱团拍一部电影,二是孩子们在鸟巢与她许下的“十年之约”。主演倪大红、黄梦莹则结合对这部影片和角色的理解,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合唱团代表席庆茹、杨子蕊、李英菲则向大家分享了三年前他们与导演立下的“十年之约”——2032年全团相约再去一次天安门看升旗,还在鸟巢里唱一次奥林匹克会歌。
随后,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再次登台,以一首饱含童真与希望的歌曲《大眼睛》,唱出了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与对梦想的渴望,现场氛围温馨感人。
最后,现场嘉宾与主创代表共同启动影片开机装置并合影留念。
据介绍,影片改编自真实的冬奥故事,讲述了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在开闭幕式演出管理主管安然以及山村小学刘校长等人的帮助下,如何从基本不会唱歌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手拉手走出了大山,登上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舞台,用希腊语完美演唱《奥林匹克颂》的感人故事。同时影片集中展现了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温暖励志故事,立体呈现北京冬奥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光明日报、电影频道、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北青网、每日文娱播报、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爱奇艺视频、新浪视频等媒体代表们也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