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创百亿级神话 “哪吒经济学”有什么“钞能力”?

秋枫 2025.02.19 来源:今日影评
时长:08:00      建议WIFI下打开

一起聚焦“哪吒经济”的“百亿级神话”

1905电影网专稿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目前票房已突破120亿元,超过《狮子王》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位,电影不仅刷新了春节档票房纪录,更是从餐饮江湖到资本市场,从工厂车间到旅游景点都掀起现象级消费狂潮。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小溪一起聚焦“哪吒经济”,看“百亿级神话”如何探“新路”?

解码票房神话的经济密码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突破120亿大关时,这个身披混天绫、脚踏风火轮的魔童已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现象级存在。

对于电影本身而言,《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场供给侧改革。在“无流量明星、无名导加持”的情况下,制作团队以5年匠心打磨,将传统神话IP注入现代价值观内核,这种“古典美学+当代叙事”的创新组合,精准击中了Z世代的文化认同需求。

张小溪强调:“这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刻,而是创造了一个具有跨媒体延展力的超级IP。”所以《哪吒之魔童闹海》才能以120亿票房冲进全球影史前10,并且还在继续发力。

对于影院而言,《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下沉市场的激活器,让三、四线城市的影院迎来第二春。

此外这也是“爆米花经济学”的生动案例证明,当三、四线城市观影人次激增时,也产生“1+N”消费效应——每张电影票也拉动了周边的餐饮消费。

一个IP重构中国文化产业生态

《哪吒之魔童闹海》除了是电影市场的狂欢,也正以雷霆之势重构中国文化产业版图。从衍生品工厂的连夜赶制到银行联名卡的推出,从配音专业报考热潮到动画人才井喷,“哪吒效应”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生态。

目前“哪吒”IP仅周边产品销售额就已突破20亿,带动相关制造业就业岗位增长15%,《哪吒之魔童闹海》形成了“内容生产-衍生开发-消费转化”的完整闭环。

天津某酒店推出“干煸鱿鱼须”、“太乙手撕鸡”爆火;宜宾哪吒主题火锅店也深受欢迎,混天绫造型的装饰成为食客的打卡点。各地商家围绕“哪吒”主题开发餐饮项目,让游客在“饱眼福”的同时,也大饱口福。

相关周边产品销售同样十分火爆,上海影院里的哪吒爆米花桶一桶难求,北京潮玩店的玩偶预售排期至7月,这场“一吒难求”的狂欢背后,是制造业的疯狂运转。衍生品销售8亿、数字授权收入3亿的数据,印证着“IP变现力=票房×N”的产业新公式。

文旅联动方面,天津陈塘庄日均客流激增30%,文旅部门连夜推出5条主题线路。河南西峡县哪吒庙也成为热门景点,全县各大主要景区游客量同比都增长,综合收入增长13.2%;这波“跟着吒儿去旅游”的热潮,本质是文化符号对地域经济的重新赋值。

但面对网络上讨论颇高的“哪吒”主题乐园建设,张小溪却提出警示:“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都是依靠着积累百年IP才形成了乐园经济,单一的IP恐怕难以支撑长期运营。”持续的内容迭代才能维持吸引力,IP开发既要把握热度,更需建立可持续的内容生态。

爆款经济学:可复制的成功密码?

哪吒在国内本土的票房实现了百亿大关的同时,他们也开启了在海外市场的上映和发行。

北美首周700家影院的排片量,创造了华语电影20年来的新纪录。这种出海成功得益于“国内口碑-国际好奇”的传导机制。张小溪分析:“票房奇迹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羊群效应让哪吒成为文化输出的商业样本。”

与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游相似,“哪吒现象”同样具有社交属性,许多观众会在观影后发布社交动态。但究其根本,“哪吒”成功本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系统工程:五年磨一剑的内容沉淀、资本与创意的良性互动、IP衍生开发的后续运营,都是缺一不可的,

张小溪指出:“爆款难以复制,但可建立成功范式: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产业链协同创新+长线IP运营。”

当哪吒撬动超过300亿的综合经济效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票房奇迹,更是文化产业新基建的雏形,这场由哪吒引发的经济风暴,正在重塑中国文化产业的DNA。

此刻,那个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正带着中国文化产业冲破云霄直抵苍穹。下一个神话,或许就藏在今天这场风暴掀起的产业革命之中。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