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析 | 平凡亦伟大,《小小的我》为自己正名
《小小的我》是国产现实题材的突破
1905电影网专稿 电影《小小的我》上映7天,收获超4亿元票房,首周末票房成绩远超同期IP续作《误杀3》,豆瓣开分7.4,随着口碑发酵,对于影片本体的探讨也逐渐增多。
一部分观众赞誉不断,评价是2024年度十佳影片之一;但部分观众也认为电影过于沉闷,面对两种不同声音,《小小的我》如何为自己正名?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了影评人谭飞,一起来聊一聊正在上映的电影《小小的我》。
戏大于人,电影主题成功被放大
易烊千玺在《小小的我》中的表演,观众普遍都认为表现非常好,对此谭飞认为易烊千玺的表演并没有抢戏,也没有压过电影本体。
因为电影《小小的我》就是靠着易烊千玺饰演的刘春和的人生情节在推进,那么他的表演肯定是个基础,而且一定要演的好。
上映后,观众们的目光其实更多地聚焦在了脑瘫患者这个群体上,他们所有的生活细节、喜怒哀乐,给观众的信息量是很新很足的,不仅仅只是猎奇的感受。
电影的前十分钟,放大看一个脑瘫青年的日常可能会让人觉得不习惯,但是十分钟后就忘了肢体带来冲击,会开始关注到刘春和的生活。他考上大学了吗?还读补习班吗?能谈恋爱吗?这就是观影过程中的一个变化。
三个女性角色在感情与亲情中的突破
影片围绕着刘春河有着三个关键女性角色,外婆陈素群、妈妈陈露和雅雅,这三个女性角色也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和讨论。
对于周雨彤饰演的雅雅,跟刘春和之间有感情线,很多观众认为雅雅这个角色没有存在的必要。
相反,谭飞认为可能观众们较少看到特殊群体的爱情,所以他们直接替刘春河否定了雅雅这个对象,事实上戏中刘春和跟雅雅的互动充满了正常青年男女之间爱的表达,这也是刘春和真实生理和心理的呈现。
通过感情线的呈现,电影给了特殊群体一个平视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匹配的爱情很难成正果,雅雅可能对刘春和有好感,但这个好感可能更多是好奇和同情,这才是更接近的社会真相。
所以电影里很多情节并没有故意去美化,而是把他们的真实处境反映出来了。
对于林晓杰饰演的外婆和蒋勤勤饰演的妈妈这两位女性,有很多观众评价说“残忍和现实”。
对此谭飞表示电影虽然是刘春河的故事,却讲了很多关于他外婆和母亲的事,就是因为外婆塑造了母亲,母亲塑造了刘春河。
以往影视作品中涉及到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一般都是父慈母爱,但在《小小的我》里面是不一样的,母亲的“自私”在明面上就可以看得到,她对刘春和特别苛刻,最后还生了一个妹妹,对刘春和而言是最致命的一个冲击。
外婆相对母亲来说更温柔,实际上外婆是在弥补对自己女儿的亏欠,以至于她把这份弥补放在了自己的外孙身上。
电影里面充满了对人性的剖析,外婆和母亲都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但是这样的“母亲”举目皆是,所以“不完美的母亲”形象也是这部现实题材的一种突破。
真实的人文表达,真正地关注弱势群体
在《小小的我》的影评中有一些关键词提及率较高就是“剧情一般”,观众评价说电影过于沉闷了。
谭飞表示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在于“静水流深,娓娓道来”,影片并非依靠复杂的剧情来吸引眼球,而是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聚焦于残障人士如何在困境中积极寻找希望。
电影可以拍成刘春和加入的老年合唱团,参加竞赛的热血励志片;也可以是拍成刘春和与雅雅之间的青春爱情片,但会发现如果影片按类型化方式去处理,反而落俗了。
缺少篇幅反映刘春和脑瘫生活的现状,减少每天怎么去刷牙洗碗、怎么跟人交流、怎么去找工作这样的细节,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现状传播是不利的。
同时,影片在关注弱势群体这个角度上也会陷入到一些争议当中,被指责利用这样的特殊题材去消费弱势群体。
谭飞认为“电影消费弱势群体,这是个伪命题”,像脑瘫群体他们正是需要多一点信息、篇幅、画面和作品去展现他们,才能让社会大众更多地认识他们。
并且《小小的我》跳出了苦情叙事,展现的是刘春和对爱和梦想的追求,这样的坚强和尊重,绝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他们自己本身就有的。
比如电影中有一幕,刘春和在公交车上摔倒了,司机不仅没道歉反而还责怪他,于是刘春和给公交集团的领导写了信,最后公交集团给他道歉。作为一个健全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觉得这样对残疾人已经挺好了,但是电影通过刘春和的口告诉了健全人“我没这么想”。
能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处境,这才是这部电影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