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专访 | 朱亚文回应“不务正业”:我在忍耐和等待

复合型人才、柯诺 2024.10.10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4:19      建议WIFI下打开

1905·对话 | 朱亚文回应“不务正业”:我在忍耐和等待

1905电影网专稿 听到“行走的荷尔蒙”,朱亚文对很多观众长期对他的这一印象评价,无奈笑了笑,“我都四十岁了”。

敢爱敢恨的朱传武、气宇轩昂的高志航、狂野刚烈的余占鳌、神形兼备的周恩来、智勇双全的梅生......出道以来,朱亚文通过《闯关东》《远去的飞鹰》《红高粱》《建军大业》《悬崖之上》《长津湖》等影视作品,塑造了不少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好角色。

四十岁正值一个成熟演员的黄金时期,朱亚文在等待更多好机会的到来。

“有一些关心或者喜欢我的朋友会说,你这些年好像不务正业,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的输出很少。起先我还在解释,我说我在拍《志愿军》三部曲,到后来我也不解释了。”

朱亚文在《志愿军》三部曲中饰演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这些年他迎来又一个“人生角色”。面对这个在他看来“不太好拿捏”的人物,他以“三年磨一剑”投入演绎。

吴本正在《志愿军:雄兵出击》初登场后,今年国庆档迎来续作《志愿军:存亡之战》,观众可以看到这个人物有了更多成长发展,可以看到朱亚文对他有更多层次的诠释。

朱亚文做客1905电影网《对话》栏目坦然分享,现在他不会去主动解释在表演上做出了什么努力,他选择“忍耐和等待”。随着《志愿军:存亡之战》的上映,他可以用这部作品和角色来回应了。

“文人武演”的吴本正

作为有国外武器制造留学背景的爱国人士,吴本正曾对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决定提出不同的看法。到了系列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他走上了朝鲜战场,在亲历战场的洗礼后,他原先“怀疑论者”的身份和心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陈凯歌导演以“文戏武拍、武戏爆拍”的八字方针进行本片创作,朱亚文也以“文人武演”的方式来塑造吴本正:“在第二部当中,他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论证、去经历战争,让他走过了从怀疑到相信、到致敬、到融为一体的过程。”

刚进入剧组试装时,导演提到“希望吴本正像一只黑色的大鸟在战场上飞过”。朱亚文没有继续追问这句话的意思,直到他走入二十多万平方米的铁原战场,走入十几公里长的战壕,置身在极其逼真的拍摄置景中,他立刻体会到了导演对角色的这句精准的表述。

“吴本正带着反向的观点进入战场,他的颜色就和大家不一样,但是他奔往的方向和战士们是同一个方向。”“一只黑色的大鸟在战场上飞过”点燃了朱亚文对角色的理解,他也希望通过表演让角色真正起飞。

片中,吴本正在志愿军战士张孝恒的保护下,进入战场。面对敌军的轮番轰炸,吴本正认为只要实施一轮重炮轰击,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张孝恒告诉他“188师没有炮弹,只能死扛”。那一刻,吴本正对铁原战场的残酷性有了真正的实感,切身体会到我军后方补给线的脆弱。

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吴本正受邀出国参观苏联坦克制造厂,踮脚摸到坦克的时候,眼里满是羡慕。在这一部电影到了铁原战场,敌军有四百辆坦克,而我军的坦克数量为零,当吴本正有机会驾驶到敌军的坦克,负责发射炮弹的张孝恒却不幸牺牲。

朱亚文形容,那时候他对坦克的渴望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我相信在那个阵地上,真正能够驾驶坦克的人,除了吴本正没有几个人,他的举动不是出于学者、军工专家的角度出发,他就是一个爱国的人,一个被战士们深深打动的人,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也付出了人生当中最惨痛的代价,失去了张孝恒。”

吴本正在1937年失去家庭,经历过山河破碎的阵痛,怀揣着学识回到祖国、报效国家,步入战场后又与亲密的战友经历生离死别,对他而言是巨大的痛苦。

《志愿军:存亡之战》里的吴本正,就是这样一次次被前线战士们的英勇不屈和无畏坚守打破了原有的认知,朱亚文形容他仿佛“在战场上重新生长了一遍”。

吴本正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期待《志愿军》第三部的到来。

忍耐和等待的朱亚文

从《远去的飞鹰》《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建军大业》,到近些年的《长津湖》系列、《志愿军》系列,朱亚文在这20年来饰演了许多军人、英雄类的角色。尤其这次参与到《志愿军》三部曲,从拍摄、制作到上映,前后近四年时间,朱亚文感触很深。

他在表演中深入感受到70多年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精神,感受到全剧组为全景呈现这场立国之战上下一心付出的创作努力,“从学习和体验的角度,都让我更深刻懂得了‘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特别有劲”。

影视作品里的正面英雄形象、低音炮的磁性声音、充满荷尔蒙的个人气质,构成了许多观众对“朱亚文”的第一印象。面对关于他个人魅力的称赞评价,朱亚文摆了摆手,“我的魅力都是角色给的,我自己普通人一个”。

今年刚过四十岁生日,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朱亚文坦言,心态真的明显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像以前那么争强好胜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拉扯着你,必须学会安静,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不多的创作体力、欲望和能量。”

回看年轻时表演的状态,他也有非常不一样的感受。“22岁我演《闯关东》,那颗子弹今天才击中我的眉心。29岁我演《红高粱》的表现,今天来看我可能会不断去反思。”

反思什么?“那时候总是把表达欲当成是表达才能,又按捺不住自己的一些情绪,就容易血脉偾张一些,但现在不会了,真的不会了。”朱亚文更成熟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岁月沉淀了朱亚文的演技,迄今得到三次提名中国电影金鸡奖,两次提名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奖项的认可。

抛开所有喜爱朱亚文的观众对他个人魅力的赞美之词,朱亚文直言,他更愿意用“忍耐和等待”来形容自己,用更严苛的标准要求他的表演:

“因为创作需要忍耐,作为演员得习惯等待。如果放下一些标准去做选择,可能很多东西信手拈来,但是我不认为垂手可得的东西就能够帮助到我,帮助到作品,帮助到某些未见的人和事。

所以我更希望能被一些更有力量、更有学识、更有担当的人选择。就像这一次陈凯歌导演能够信任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群体,来刻画志愿军当中鲜活生动的人物,这就是忍耐和等待的回声。”

短视频/复合型人才、柯诺 采写/柯诺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