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从星仔变星爷 《食神》如何助力周星驰重回巅峰?

乐意 2024.08.30 来源:今日影评
时长:08:00      建议WIFI下打开

《食神》如何助周星驰重回巅峰,从“星仔”变“星爷”

1905电影网专稿 一碗“黯然销魂饭”,一份“撒尿牛丸”,拯救了处于人生低谷的男主角——史蒂芬·周,也挽救了周星驰岌岌可危的演艺声誉。

时隔二十八年,电影《食神》即将于8月31日登陆内地院线。让我们跟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一同重返1996年,看《食神》里潜藏着周星驰怎样的内心独白,它又如何令周星驰重回巅峰,从“星仔”变“星爷”。

史蒂芬·周:从油腻到沧桑的一生

《食神》被称为周星驰的“半部自传电影”,男主角史蒂芬·周不仅名字与周星驰的英文名如出一辙,其人生经历也与二十八年前的周星驰大同小异。

影片开始,史蒂芬·周颠覆了周星驰以往的银幕形象,他是一位油腻的且成功的中年人,在食神评选大会结束后痛骂厨师们无能。

而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史蒂芬·周满头银发,充满了沧桑感。这个造型成为周星驰之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经典形象,这也是他对自己中年形象的自我认识。

在拍摄《食神》之前,周星驰自立门户,投资拍摄电影惨遭亏损,并拒绝片商降薪的要求,一时间被贴上了“耍大牌”的标签。《食神》上映之前,媒体报道幸灾乐祸,直言“周星驰喝粥吃饭,就靠食神。

索亚斌:周星驰可能把很多的人生积怨与挫折感都放到了《食神》里,他在影片中的造型变化,也反映了周星驰心目中的自我定位。

《食神》vs《喜剧之王》

从不甘到豁达

《食神》和《喜剧之王》,是周星驰的演艺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在周星驰的创作序列里,这两部电影是最能够表达他个人的人生体悟的两部作品。

索亚斌:这两部作品有点阴阳相承的感觉,《食神》中两次评奖都是有黑幕操纵的,直白地表达周星驰对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奖的不满。这在之前周星驰联合执导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更为明显。

但这份“积怨”在3年之后的《喜剧之王》中却不见了踪影。也许因为此时《大话西游》已在内地传播开来,周星驰重新被观众认可,甚至更进一步,也许是他已经放下了对于奖项的执念,此时的他已经豁达许多。从《食神》中认为自我天赋异禀,只是缺乏的赏识的人,到《喜剧之王》中只要坚持热爱,找到属于我自己的舞台,无论是否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都无所谓,周星驰的人生体悟也豁达了许多:要想重新获得观众的认可,就要识得这份平常心。

喜悦与悲伤的杂糅:从星仔到星爷

周星驰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一些金句,《食神》中的“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喜剧之王》中的“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也不是,天亮之后会很美的。”这些金句表面上充满喜感,实际却是苦中作乐。

索亚斌:周星驰的电影中有一种杂糅感,他把卑微的、渺小的,伟大的、崇高的,悲的、喜的,成功地糅在一起。不让观众在某一种情绪里面沉浸得过久,而是让人在这种复杂的情绪里不停地打转。比如,《喜剧之王》中尹天仇(周星驰 饰)与柳飘飘(张柏芝 饰)在夜晚看风景,明明眼前什么都没有,还要在那儿自我安慰。但是如果我们往下一想,正是因为白天要去打工赚钱,才会选择晚上欣赏风景。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周星驰也做到了这一点。从《食神》开始,周星驰一系列导演的作品从标签式的特色更多地转向对人性的洞察,这也是周星驰从“星仔”到“星爷”的重要转折。

虽然周星驰已经不再高产,但是等待他的新作品的呼声似乎仍然是观众中更为主流的声音。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影院看一部老电影《食神》?

索亚斌:这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态,比如,还“星爷”一张电影票,或者是像我一样特别想去看一看大银幕上的《食神》是怎样的表现力。看一看人到中年想要转型却还面临着困扰的周星驰,是如何在绝境之中摸索着前行。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