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专访《涉过愤怒的海》黄渤:我需要这种刺激!

柯诺 77 2023.11.27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3:45      建议WIFI下打开

专访《涉过愤怒的海》黄渤:“我需要这样的刺激”

1905电影网专稿 有多部爆款佳作,是中国第一位“百亿票房影帝”,成名以来,黄渤的表现有口皆碑。今年暑期档,他主演《封神第一部》《热烈》《学爸》三部电影,累计票房超40亿,同时凭借《学爸》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黄渤的高知名度和好演技毋庸置疑。对于现在的他,在表演上还会有什么更进一步的突破和惊喜吗?2019年拍摄,等待4年终于上映的新片《涉过愤怒的海》,或许会给许多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

也许是一个在大银幕上久违了的“黄渤”,仿佛能看到那个在《疯狂的石头》耗尽力气落魄狂奔,尽显草根小人物本色的他,看到那个在《亲爱的》绝望悲痛寻子,共情感染技能满点的他;也许是另一个从未在大银幕上见过的“黄渤”。

这是这些年来,黄渤具有极大发挥空间,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一次演绎。就像他在首映礼上说,虽然演过很多父亲,但从未遇到像老金这样有层次,有深度和广度的父亲类型角色,表演难度很大,需要投入很多的理解、体力,尽力满足导演曹保平多变的要求。

海外留学的女儿身中17刀离奇死亡,嫌疑人指向女儿的男友,愤怒的老金踏上跨海寻仇之路。这是一个心力交瘁的父亲,持刀进屋、船上打斗、屋顶追逐、在漫天鱼雨下癫狂对决......他一刻不停在行动。这还是一个寻仇,却寻到了自我内心的父亲,他面对的不仅是失去女儿的痛苦,还有父女关系错爱之痛的无解诘问,是更加悲剧的痛上加痛。

每一场动作戏都拍了很多遍,“几乎是力竭演完了”,每一场情感戏都备受煎熬,“最起码得缓一晚上”。这部电影,黄渤说演得累,也演得爽。

导演管虎曾说,“我见过很多勤奋的人,也见过很多特有天分的人,还见过好多特别特别努力的人,但是把这三个合一块了,就黄渤一人。”拍《斗牛》的某一场重头戏,黄渤可以和导演精雕细琢,拍130多遍。

功成名就后,黄渤就演到顶了吗?他也不是每一次都成功,同样对表演有困惑。

在今年金鸡奖宣布最佳男主角得奖者前,黄渤拿着手机拍梁朝伟,拍到他走上领奖台。他解释,“那是给我女儿拍的,因为她不在现场,我想让她尽量感受到我的生活,也不是每次都会成功,我希望她能够看得到。”

在金鸡奖的表演论坛上,黄渤坦言这一路对表演时而懂时而懵,有时候演得全情投入,回过头来想是不是要加以控制?可控制多了是不是又过于理性了?他反复怀疑。

在《涉过愤怒的海》里,他对表演有没有新的困扰,或有没有解了惑?

黄渤说,“有时候能碰到要求比较高的表演机会和合作对手,有时候没有碰到该怎么办?会有这样的困惑。基本上,我们正常的表演可以应付其他角色,有时候这根弦慢慢就松了,松了的结果就是变得索然无味。当热爱的表演变成工作,慢慢轻松可以应付,就像完成了一顿午饭,就会变得特别没意思,所以偶尔还是需要类似这样的刺激,来提醒自己,来调动身体已经开始慢慢关上的一些机能。

在黄渤看来,这是一部上了台阶的作品,如在首映礼上所说,“在这样一个阶段和年龄碰到这样一个角色,对我来说是一个楼梯。”

《涉过愤怒的海》怎么“刺激”了黄渤?黄渤如何再度打开他在表演上的“机能”,爬上新一层阶梯?1905电影网根据专访整理以下黄渤自述,这是他和这部电影,和老金的故事。

曾想和曹保平合作《烈日灼心》

《涉过愤怒的海》不止简单爽感

我跟曹保平导演最早在《烈日灼心》的时候就有过合作意向,但是时间等各方面没有排到,就错失了第一次的合作。第一次聊《烈日灼心》的剧本,是在我家楼下的咖啡厅,到现在还历历在目,这次终于找到了机会。

导演很早把这个剧作的想法给到了我,先不说剧本,平时就挺难看到一个这么好的文学作品。人物表面质地粗糙,实际需要展现的细节非常细腻,人物的各个层面有出其不意的地方,也有痛快、淋漓酣畅的爽感,对自己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创作经历,肯定有挑战,也知道导演苛刻的行事风格。

看到这个角色,我就有想演的冲动。因为老金的性格足够鲜明,开场戏就把他的生存环境和整个背景展现得一览无余,这样一个底色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很清晰能展开想象,结果更是大相径庭,这不是一部讲复仇给人简单爽感的电影,而是更深层次转到了原生家庭,转到了爱本身。

好的文艺作品,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不是单一层面的,而是这种高级感。

中国式的情感很多是含蓄的,不是外放的,但有些爱是不是需要真的放出来?含蓄时间久了,我们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不是爱,就像在家庭关系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占据了一种父权或权威感。

大家经常会偷换概念,偷换得自己心安理得,比如会说“我都是为你好,我可是你爹”,包括电影里老金说的,“那可是我老金的女儿,谁都知道那是我老金的女儿,弄死我女儿,我能饶了他?”这个故事对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我不是出不了戏的演员

这么多动作戏、情感戏,也得缓一晚上

这次在创作上有很多细节,从脸上要不要加刀疤、加刀疤的程度、肤色的粗糙程度、方言的运用等,都是提前做了很多人物基底的预设。旁边的枝杈给得越丰满,人物就越立体,越可靠可信,对于后期创作也就更有把手,脑子里清晰有了这么一个人去往前行驶,就会比较准确。

我在电影里说的是胶东话,方言运用也要加以小心。最早定的时候,我感觉说这个方言的“拐弯”很多,有时候会往喜剧方向走,后来想想,我们在海边见到的渔民也说这样的话,没觉得有那么好笑。找准了方法就挺好,就决定用这个方言。

这部电影差不多拍了三个月,是一部正常电影的拍摄周期,但是有很多在日本和中国各处的转景,拍摄相对复杂,还有很多动作戏。

每场动作戏都拍了很久,从体育馆掉下来那场一般就在棚里拍了,导演就喜欢这种血淋淋的真实感,和整个故事的表现行径相互统一。拍的时候非常危险,在光滑金属斜面的屋顶上跑的时候,一摔跤就下去了。我在那被吊着的时候,预备开始拍前还想,“你在这干嘛,到这岁数还开始玩成龙了?”

持刀进屋一镜到底的那场戏,连着行动,带着表演,带着打斗,还不是套招的打斗,就是要真实感,相互在那儿摔,要真使劲。当时跑上楼的时候,最后几条镜头几乎是力竭演完了,演到最后出了画面,最后爬那几下,完全没劲了。

在船上打斗的那些戏,就是要面临导演“生理性的侮辱”(笑),演完过去问导演怎么样,导演就(晕)吐了。这得演成什么样?能让导演给看吐了,真不容易,导演就那么坚持,一天天扛着。


《一出好戏》里也有天上掉鱼类似的设计,完全是碰到一块了,最初写剧本的时候,我就和导演说我的片子已经这样拍了,在做后期了,他还挺懊恼,但也说行吧,反正也不一样。

累肯定是累,这么多的动作戏,还有很多情感戏,一直在这样的情感里待着,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不属于那种进了戏就出不来的演员,即便如此,最起码得缓一晚上,晚上找朋友一起喝点酒、聊聊天、说点别的话题散一下,要不然在那种势能里待久了,人会受不了的。

周迅就像和风轻舞的木鱼花

小小的身体里充满了能量


我和周迅认识快30年了,小时候就在一块儿玩,之前大家都相互递过剧本,没遇到合适的机会,结果到现在才第一次合作电影。


怎么形容她呢?周迅有点像日本料理上面放的木鱼花,和风轻舞,周围环境给予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放到水里甚至会溶掉。

周迅就是一个特别感性的演员,她不会浪费你给她的任何一份刺激。哪怕这场戏这么拍,旁边给她加个光源,她的反应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小小的身体里充满了能量。

导演对我们有比较极端的要求,会一起探讨去找不同的表现方法,很多表演是需要环境、对手演员的不断刺激才会产生的。我比较难忘的是两个人的一些碰撞、撕扯,包括在她面前劫持走李苗苗等,她的创作压力也比较大,我要找到恰如其分的方法,这场戏可以哭着演、笑着演、闭着眼睛演、引掉台词只用行动演,什么才最合适?要找到最好的那种方式方法。

去除打碎正确、平庸的表演

不是每个角色都像老金扎得这么深

曹保平导演本身是一位很好的编剧,他写的剧本文学性很强,他在写的时候对这个人物的极致表现已经有了想象,所以我在现场要复刻他当时创作的想象,就有难度,所以他会玩了命地要求。

用实实在在的表演去覆盖原来文学上的想象,是非常难的事情。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真正具象化后,还能达到起初文学描述的那种美感和震撼度,就需要付出更多在细节、力量等方面的把控。

按照正常来说,我们平时的表演技巧和方法几乎能够覆盖掉大部分角色。导演经常在片场说的“不够”是在哪?就是去除正确,正确是标准,标准是流程,流程代表平庸。我们把一些看似正确但平庸的表演展现出来以后,那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你没有一个对标,你要再去除掉、打碎掉、再重新建立,挖掘你的一些潜能去填补、填充,就会产生一些新的奇妙的东西。

这次主题切下来就是丧女之痛,你要怎么办?这么一个刚强、强硬的人,一路的寻仇之旅本身就很强烈,一进来这个故事就没有什么可喘气、可温柔、可缓和一下的,就是很凛冽的风格在走,叙事、表演的风格和节奏就在一定的浓度上,导演的要求又不是单一的,每一场戏可能都要求几个层次同时出现,表演难度会大,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会相应丰富一些。

在每个阶段,需要找到不同的方式去激自己或提炼自己一下,这可能就是一个。我希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表演阶段找到能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嵌入其中的一些角色,偶尔能碰到这样的角色,还是蛮爽的。

饰演老金是一个很结实的创作体验,之后要是能创造出200个老金,他就是200个老金的其中的一个,估计不太可能了,不是每个角色都像他那么鞭辟入里,扎得这么深,但也未必每个角色都要往这个方向走。

短视频/77、柯诺 采写/柯诺

最惹眼球